分享

关于语文“新课标”的四个问题的解答

 王语雷悦读馆 2014-06-14

关于语文“新课标”的四个问题的解答

李伟忠

--成长作文国学堂 www. 转载--

问题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低年级小学生的会写汉字字数做了很详细的规定,这种量化到数字的新规定是否有必要?

答:这样的量化其实不是一种新的规定。在10年前的200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有了具体的关于识字、写字量的数值规定。现在,只不过是一次调整。应该说,作为指导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新课标”,必须有一个的具体标准,而这样的量化数字就是一种非常明确的参考标准,是不能模糊的量化表达。

这样的一个明显的调整,凸显了“一种理念”:以人为本,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着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契合了“一种精神”:那就是《教育规划纲要》所大力提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遵循了“一种原则”: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识字与写字教学原则。

问题二:调整之后的“新课标”,是否要求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呢?我市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配合新课标逐步进行调整?

答:我们应该作相应的调整。一是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生字的学习,要区别好“会认”与“会写”的不同要求;二是体现在考核评价中,那些只要求“会认”的生字,不作默写的要求。

其实,2011版的“新课标”,还有两个比较明显的调整:一是重视了书法训练。要求学生会写毛笔字,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二是增加了背诵篇目。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而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则有240篇。

我市的对应活动:(1)认真学习,组织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将2001版与2011版的两个课标进行对比学习;(2)积极实践,开展学习“新课标”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3)深化改革,一是重视小学生的写字指导和书法教学,二是深入实施《启东市振兴阅读行动计划》。

问题三:为什么有的家长不赞成“新课标”减少学生会写汉字数的新规?不少家长带孩子去上课外兴趣班,他们觉得多学、早学对孩子有好处,你怎么看?

答:家长的不赞成主要是受“贪多”思想的驱使。许多家长认为,给自己的孩子学得越多越好、学得越早越好。而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出现不良后果:一是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造成身心的严重不适;二是丢掉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见书就怕,见题就蒙,产生了讨厌学习的心理。我想,既然是兴趣班,就要以孩子感兴趣为基本前提。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那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教育的技巧。更是一门科学,我们应该尊重科学,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要拔苗助长。就拿写字来说,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手的骨骼、肌肉比较稚嫩,握笔容易疲劳、酸软,写字的平衡力、保持力、和谐度、整体性等都很低,过多写字、过高质量要求都不适合小学低中年级书写实际,只会适得其反。再者,就是因材施教,如果您的孩子确实学有余力,兴趣十足,可以适当加大一些学习的“量”,提早一点学习的“点”。

问题四:纵观小学语文“新课标”,它最大的亮点在哪里?它为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怎样的信息?

答:“新课标”的亮点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听说读写能力以外,还有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人文内涵,尊重多元感受,关注独特体验,强化实践能力……(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平等对话、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4)建设开放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注意:(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