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性循环体

 谢芪 2014-06-15

袁金秋/文 最近一周,沉寂的资本市场开始骚动起来。IPO时隔四个月再度来袭,各路资金磨刀霍霍意欲重拾打新“旧业”。

是的,A股当前没有哪个词汇比“打新”更具热度。

在股市长期缺失新鲜血液、存量股票又大多乏善可陈之下,饥渴的资本对于未来每月十几家进度的新股发行已经盯绿了双眼。

让我们看看怎样的幸运儿能够率先通过本轮新股发行前夜的监管“火焰山”。已披露的方案显示,它们多数临时取消了老股转让,个别提出老股转让者,比例也很低;在监管层“不超募”的建议下,也势必小心谨慎地控制融资规模;此外,它们将与高市盈率绝缘,低于或与行业市盈率持平被视为可行,同时也意味着发行价必然不会高。

一道道“紧箍咒”下,10家公司按照监管层打造的模具,式样统一地成为首批批文的得主。

监管上述关于不超募、不转老股等审慎指导的本意很好:控制节奏、控制超募以降低市场对扩容的恐惧;老股发售“禁令”防止股东借机套现;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价的约束从而限制新股炒作……

然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IPO暂停并未使股市减压进而活跃,重启反倒让提前消化利空的低仓位机构们持币待购;新股的稀缺让发行价与市价悬殊加大,更多的资金热逐于炒新,年初第一轮IPO重启,就能看到新股炒作规避监管以各种形式疯狂;拟上市公司的思量重心不一定在募投项目与资金匹配上,反倒是要费尽周折在控制发行价、老股转让比例以及募资总量之间寻求平衡点。

监管加强期待的效果,与市场应对表现形成悖论。用手紧紧抓住沙子,相反却并不能阻止它们溢出流失。反倒是提出仅半年的老股转让新政,如今形同鸡肋。

政策视情况微调虽好,但目前看,行政干预之手依旧挥得太重。监管层力推的市场化改革,行至途中却走上了回头路。过多的管控限制“开倒车”,按住了一些乱象,却滋生了其他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舍本逐末的应对并不能解决股市痼疾。

着眼日后,IPO重启,创业板降低门槛以及再融资,优先股试点行将推开,战略新兴产业板拟研究设立……种种动作,都在为股市开拓企业资源之源,引入活水。然而另一方面,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至今两年,仅有三家公司退市。过饱难免消化不良,有害身体的元素必须被清除。

监管层需要做的,是尽快把制度框架搭建起来,并使之运行顺畅,推动退市机制、转板机制,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推行注册制改革;剩下的事情,就放开手,交给市场吧!

让坏的离开,好的进来,良性循环,铸就股市健康肌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