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植为何饮酒有节制

 指间飞歌 2014-06-15

中国人特别喜欢喝酒,有个词叫嗜酒如命。尤其是津津乐道水浒里的武松,喝了前前后后十八碗酒后,居然还能到景阳岗把老虎给打死了。不过武松只有一个,若是在座的你我,早就成了老虎的下酒菜了。

赳赳武夫如此,文人喝酒更是不要命。唐朝的李白喝酒是不要命的,李白自己也说: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是慢饮,或者是小酌,也有痛快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李白自己喝酒,自然啊你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曹植,李白喜欢曹植的才气,甚至喜欢曹植喝酒的风度: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其实,李白弄错了,曹植喝酒其实有节制,不敢如李白那样: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历史上喝酒的人下一代都深受其害,可能是酒精中毒,你看李白的子女,还有陶渊明的几个儿子,才智不如一般人。曹植的儿子曹志却是非常聪明,曹植说他是保家之主。

曹植为何饮酒有节制:

其一,曹植早年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要知道他随父亲出外征战沙场,希望自己能够肩负天下一统的责任。曹操是个大政治家,早年非常器重曹植,曹植才华横溢,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曹操几乎想把曹植当成接班人来去培养。这样的情况下,曹植饮酒是有可能的,但酩酊大醉绝对很少见。

其二,曹植有个严厉的父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虽然横槊赋诗把酒谈天却绝对不是个贪杯的主。况且言必行行必果,家法甚严。曹植的夫人就因为穿着华丽而丢失了生命。有这样的父亲,曹植自然不敢过于放纵。

其三,曹植手下有一大批幕僚,比如杨修等人,他们一直希望曹植能够当太子,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然也不希望曹植贪杯。

其四,曹植的对手曹丕,也就是曹植的哥哥曹丕,是一个伪装的很优秀的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植自然也不敢忘乎所以。

其五,曹植晚年,曹丕父子当上皇帝,曹植虽然是藩王,却形同囚徒,每日在别人的监督之下,自然也不敢过于饮酒,以免言多必失,被人抓住了把柄。

曹植一生有两次喝酒兴致特别高,一次是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结果曹植被曹丕劝酒大醉,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大开司马门,从此曹植渐渐不被宠爱,而地位也越来越让人堪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