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虫咬后引发的皮炎症状及中医有效的治疗方法

 学习的乐趣2014 2014-06-16

 
 

 

            夏季气温高、屋内湿气重,常吸引一些喜阴的毒虫潜伏家中,如蜈蚣、蟑螂等。一旦被毒虫咬伤后,不必惊慌,可以自行简单处理伤口,及时前往中医院就诊。很多人被毒虫咬伤后,往往不以为然,用清水等冲洗,不仅效果不好,还会扩大手上中毒面积,毒汁会顺着血液、淋巴进入人体各部位,通常被咬部位会出现红肿、疼痛、皮疹现象,严重者甚至出现呕吐、过敏性休克等症状。

因此,预防毒虫叮咬尤为重要。菖蒲和艾叶对于驱除毒虫有很好的效果,放一些在家中能有效驱除毒虫。另外,在卧室内放置几盒揭盖的清凉油和风油精,毒虫会因不堪忍受它们的气味而躲避。此外,家中可备一些如季德胜蛇药片、清凉油等常用药。值得注意的是,在被虫子叮咬后,不要把虫子直接拍死在自己身上,可以选择掸掉,或者赶到地上踩死的方式。

遭毒虫咬伤后,可以这样处理伤口:



被蜈蚣咬伤后,伤口是一对小孔,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用碱性液体就能中和。可立即用10%左右的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的氨水。

被蜜蜂、黄蜂刺伤,则先要用镊子小心将蜂刺拔出,然后,挤压伤口直到流出鲜红的血液为止;再用小苏打水涂抹伤处。

被蝎子蜇伤后,可以在伤口近心端绑扎布条,拔出毒钩,用碱性液体如稀释后的苏打水清洗伤口,及时就医。

被蚂蟥等蚊虫咬住后不要用手去硬拉,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将蚂蟥震落;蚂蟥怕盐,也可以在它身上撒一些食盐,它就会全身收缩而跌落。

被蜱虫咬伤后,用明矾一块在火上烧化滴在咬伤处,即可控制毒素的蔓延。中医认为明矾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的功效。
        虫咬性皮炎是儿童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是由蚊虫叮咬引起红色丘疹、散在分布、瘙痒较重。夏天蚊虫活动频繁,人们穿的衣服单薄,身体暴露部位多,去郊外游玩很容易被虫子叮咬。而小孩子对虫叮咬及其叮咬后释放的致敏分泌物或毒素格外敏感,再加上皮肤稚嫩,极易引发虫咬性皮炎。

皮肤表现

一、蠓虫皮炎叮咬后局部出现瘀点和黄豆大小的风团,奇痒,个别发生水疱,甚至引起丘疹性荨麻疹。

二、螨虫皮炎粟米大小至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疱疹;或为紫红色的肿胀或风团,有时可见到虫咬的痕迹。

三、隐翅虫皮炎皮损呈线状或条索状红肿,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或脓疱,自觉灼热、疼痛。

四、桑毛虫皮炎皮损为绿豆到黄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丘疱疹或风团,剧痒。

五、松毛虫皮炎皮损为斑疹、风团,间有丘疹、水疱、脓疱、皮下结节等,不少患者有关节红肿疼痛。但脓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中医治疗方法

一、内治法

热毒蕴结皮肤成片红肿、水疱、瘀斑;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虫毒侵入肌肤,蕴积化热,与气血相搏,故有红肿、水疱、瘀斑;虫毒人里,毒热内结,故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为热毒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一)红斑、丘疹、风团等,可用1%薄荷三黄洗剂外搽。

(二)继发感染,可用马齿苋煎汤湿敷,然后搽青黛散油膏,或外搽颠倒散洗剂。

(三)松毛虫、桑虫皮炎可用橡皮膏粘去患处刺毛,并用新鲜马齿苋捣烂外敷,或涂5%碘酒。

       虫咬皮炎相当于中医的恶虫叮咬、虫咬伤。其特点是:皮肤呈丘疹样风团,上有针头大的瘀点、丘疹或水疱,呈散在性分布。常见的致病虫类有蚤、虱、臭虫、刺毛虫蠓等。治疗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可选用薄荷三黄洗剂、青黛散油膏、颠倒散洗剂。古方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