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梦泽赤子 2014-06-16

     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复原图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骨耜是用动物肩胛骨加工制成,用于翻地掘土用的复合工具。

河姆渡遗址大量骨耜的出土,说明当时的人类已开始在农业生产中推行耜耕技术;经过耜耕的土地,土质结构疏松、肥沃,可以增强耕作效果,提高产量。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这是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和陶羊。

这头陶猪,猪头肥大,腹部下垂,四肢短小,呈现出奔跑的样子。猪的前身和后躯的比例大约为1:1,介于野猪和现代家猪之间。

画面上的陶羊,昂首匍匐,一付饱食后悠然小憩的样子,十分逗人喜爱。

在半坡和河姆渡等遗址,均出土了大量的狗、鸡、猪、羊的遗骨,有的地方还发现了圈栏,加之陶猪、陶羊的出土,充分地说明这时侯的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了原始的畜牧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 和草顶井架复原图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这是根据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水井遗迹复原而成的。河姆渡水井遗迹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水井遗迹,说明河姆渡的远古居民已经知道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他们对水的饮用要比以前方便多了。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猪纹陶缽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这是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缽,是河姆渡人用来盛放食物的食具。

这件陶器比较原始,但是上面刻的猪的形态逼真,它是中国最早用猪的形象作为装饰的陶器。更难得的是,此猪形象介于野猪和今日家猪之间,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开始驯养家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榖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这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已经灰化了的稻谷。它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学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这是1955年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盆高16.7厘米,口径39.7厘米,由细泥制成。盆内绘有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和鱼纹,人面为圆形,头顶为三角形发髻。人面鱼纹采用大胆、夸张的构图手法,图案简洁明快,十分漂亮,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绘有这类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已成为半坡文化的典型标记。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陶   

这是1953年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色鱼纹陶盆,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该盆高17厘米,口径31.5厘米。画面上的鱼,圆眼张口,露齿扬鳍,神态十分逼真、活泼,生动地反映了半坡氏族与渔猎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其彩陶的烧制技术。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和骨锥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半坡的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了原始的纺织业。他们用纺轮把麻纤维捻成线,织成麻布,然后再用骨锥等工具把兽皮和麻布缝合起来,穿上了比较象样的衣服。很显然,半坡氏族的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瓶  

这是半坡人从河水中取水用的尖底瓶。1953年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该瓶高41厘米,上口径5.8厘米,其特点是:小口、短颈、粗腹、尖底,腹部两侧一对环耳用于穿绳。空陶瓶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滴水不漏。

在生产力还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半坡人能够创造出如此科学的生活用具,充分显示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这是根据半坡村落遗址内的房基、残存的土墙和深入到地下的柱洞,推测、复原的房屋形象。

半坡人的房屋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每座房屋有十几到二十几平方米,一般都是半地穴式的,并以坑壁作墙基,房屋比较耐用,并能抵御一定的风雨。这些遗迹的发现反映了半坡人定居生活的情景。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在半坡遗址出土的窑穴和陶罐中发现了大量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它生动地说明,我国早在5000年以前就已经因地制宜,在黄河流域开始种植粟,而且还在村落的附近种植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农业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半坡遗址出土的骨制箭 头、鱼叉、鱼钩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这是半坡人使用的渔猎工具。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下,打猎和捕鱼仍是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半坡房屋复原图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半坡遗址】

很久以前在黄河流域诞生了华夏民族,在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文明被毁灭之后只有华夏文明将它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半坡遗址是原始居民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村落,它位于西安市以东约六公里浐河东岸的半坡村,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址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半坡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东郊约六公里的灞桥区半坡村北是大型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仰韶文化类型,距今约6000年。遗址分布面积5万平方米,于1953年发现,1954~1957年,5次挖掘面积1万平方米左右,其中挖掘出房屋遗址45座、家畜圈栏2座、烧陶窑址6座、储藏窑穴200多个、成人墓葬和小孩翁棺250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万件之多生产工具主要是用骨石两种原料做成。石制工具有斧、锛、凿、刀、铲、砍伐器、磨棒、磨盘、箭头、网坠和纺轮等,骨制工具主要有刀、锥、铲、凿、针、箭头、鱼钩和鱼叉,其中以骨鱼钩和骨针最为精美。半坡先民在母系氏族公社内以从事农业为主,兼有打猎、捕鱼、家畜饲养和陶器制作等生产活动。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按种类分有钵、盆、碗、壶、瓮、罐、甑等;按用途分为饮食器、储藏器、炊器等;按质料分为粗砂陶、细泥陶两种。主要颜色为红色,其次是灰色和黑色。整个遗址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氏族公墓区组成,居住外围设有壕堑,兼作防护和排水之用。房址大小不等,多为半地穴式,其中有公共仓库和家庭住房,面积较大的房屋为氏族首领的住房,兼作氏族成员聚会处。遗址墓葬集中,排列有序,分屈肢和仰身直肢葬。墓中的随葬品主要有钵、盆、碗、壶、瓮、罐、瓶等,主要是陶器。许多陶器底部有席纹和布纹,细泥陶器上多施以红底黑花彩绘,以几何图形最多,也有动植物形象。这表明半坡人不但掌握了实用陶器的制作技术,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创造能力。有些陶器上刻画着简单的标志符号,共有22种113个,可视为早期文字的雏形。遗址证实,半坡的先民已进入农业社会,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和仰韶文化的分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958年在遗址上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命名为"西安半坡博物馆",除建造文物展室外,并在3000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区盖起一个遗址保护大厅、两个文物陈列室和一个陶窑遗址室。展出复原的房屋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具等,给游人展现了遥远的半坡时代人类生产、生活的真实图景。

      为了改变以往静态陈列的单调,鼓励游客的参与和娱乐,1994年6月半坡露天氏族村开放,占地33000平方米的场地置有茅舍、“陶山”,化妆后的半坡人分别表演织布、射箭、摔跤、吹陶坝,游客可以观看和参与,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大汶口文化彩陶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大汶口遗址的黑陶背壶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这是大汶口文化典型的黑陶制品,是一种盛水器皿,系上绳后可以背在身上,很便于携带。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器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这是在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白陶罐。白陶器物是大汶口文化制陶业的又一新品种;它是选用一种比较纯净的粘土,烧制而成的。

图中的白陶背壶,腹部有耳,系上绳子后可以手提、肩背,很便于携带。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骨矛 、石矛及复原图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随着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战争也频繁发生,武器也有所改进。这是在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武器——骨矛、石矛。

      大汶口遗址的墓葬 华夏五千年---第2章  原始的农耕生活 - pipibao-007 - pipibao-007的博客 

这是大汶口35号墓,是一座三人合葬墓。墓中男子是墓主,旁边是女子和幼童。三人同时埋葬,但是随葬物品主要放在了男子的身边。

这表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并且出现了私有财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