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和李白谁的诗更好(原创)

 lihuanqi 2014-06-16
杜甫和李白谁的诗更好(原创)

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我国唐诗的两个高峰,双峰并峙,无所谓谁高谁低。在古代诗歌的领域,他们并驾而齐驱,他们的高度都是后世人所无法再企及的。

两者各有千秋:

李白成名早,李白的诗有天纵之才,在李白活着的时候,早就已经名满天下。李白的诗宜快读,里面包含着万千的气象,读来畅快淋漓。

杜甫成名是在杜甫逝世后的百年左右开始,杜甫的诗老成持重,宜慢读,越读越有滋味,里面包含着人世沧桑,不足言尽,余味深远,宜细品。

两者无法分高下,可以说是并列第一。为什么后世推杜甫的多,推李白的少。从文学评价的角度来讲,原因有三个:

1。杜甫的诗写的是一种关心家国,关心百姓的情怀,与在古代社会占思想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将微观、中观、宏观的世界联成一体,杜甫性格内向,在遇到矛盾时向内反省,反思战争,反思政治,反思社会,他的诗体现的是一种残酷的大格局下人生的无奈。而李白的诗中多抒发的是一种对个人的志向的抒发与对现实的不满,主要是讲个人的,李白性格外向,加上少年成名形成的孤傲的性格,使其在遇到矛盾时向外控述,明确地阐释的一种心理的矛盾与不满,在古代强调整体、秩序,而忽略个人的文化思想体系下,显然他的这种做法至少不会被士大夫阶层广泛地认同。此其一。

2。在写做手法上。李白才思敏捷,一挥而就,他的诗是自然而然从心里流出来的,看一下他的《早发白帝城》即可,里面的每个字都很平常,但都放在一起,后人能够超越它的却没有几个。他的成长经历,他的才,他的胸怀,他的思想以及他对人生的种种理解都水乳交融地合在一起,无法分开,所以后人研究他的诗容易,但学他的诗很难,所以李白的诗不仅独特,而且独一无二,他的诗就象名山之上的云雾,宜观整体,不宜观局部,更不宜观细节,但那种整体美非常令人震憾。这和杜甫不一样,杜甫的诗既可以逐篇看,也可以分段看,可以逐句看,甚至也可以逐字看,所以怎么拆,随便,就跟一部精密的机器一样,每个零件你随便研究和仿造,学起来容易,不过你想超越也很难,因为杜甫比我们更好学,更善于研究,而且他所直接面对面学习的对向都是盛唐的超一流高手,同时他的诗饱醮了他一生的苦与痛,至少他的颠沛流离的经历你就无法复制。中唐自白居易元稹以后,至清一代,晚辈的诗人大多以杜甫为诗,以杜诗为正统,在古代“天地君亲师”的社会理念里,杜甫的地位高于李白,杜诗的地位高于李诗也就不足为奇了。

3。这一点似乎也可以说成是从上一点派生出来,杜甫的诗可以从很细节的地方看,凡是读书之人,无论水平高低,都能说出杜诗的好来,所以他的观众群庞大,换成现代的话,他的粉丝多得不亦乐乎,但李白就没那么好运,李白的诗只适合总体来看,能够欣沉赏李白诗的人,不是说胸怀博大,也至少是那些善于或者能够把握全局的人才可以,因为你把李白的诗一字,一句的拆开,你看不出太多什么东西来,但善于把握整体的人,却可以从中读出那种气冲斗牛的磅礴气势来,却可以看出那种气象万千的无限景致,却可以体验出那种舍我其谁的来豪情壮志来,之所以如此,欣赏李诗要求有个台阶,不是人人都能铸得到的,因此,李白的粉丝比杜甫要少很多很多就不奇怪了。

所以,并不能说后世欣赏杜诗的人多,就证明杜诗比李诗高,此诚为偏失之见。李杜并提,两者的地位不相上下,仔细分析他们的诗,看出门道来,学习他们各自的强项为自己所用,才是正途,人云亦云,不是读诗赏诗与学诗的好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