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永宣青花(1)

 天宇楼33 2014-06-16

原贴发表在艺超网元青花版

http://bbs./viewthread.php?tid=126398&highlight=

至今这个帖子已经达到了400多页,点击率14万多,回帖率4000多贴

 本来想在自己的博客里,写系列鉴赏文章,其中就有永宣青花,后来觉得博客缺乏互动,还是在论坛上写有趣得多,跟藏友们一起聊古瓷可以聊得很深,有些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而藏友们正好想到了,观点冲撞,交流,融汇,可以碰出思想的火花,假如永宣青花有九层的话,我希望通过这个聊天可以达到八层,留下最后一层给旁人评说。
宣德碗.jpg

 

绶带瓶.jpg

1.jpg

 

永宣官窑青花堪称中国青花瓷器的第二个高峰,前一个高峰是元青花,后一个高峰是成化青花,三座高峰,巍峨耸立,虽然其他诸窑难以比肩,但前有空白期青花之潇洒奔放,后有嘉万青花之幽蓝深沉,过渡期青花之清新脱俗,清三代青花之精致明快,各个时代的青花瓷都创造出很高的水平。

2.jpg

3.jpg

就如过去的一些政治家“言必称马列”
过去的古玩界说到至宝言必称“永宣”

可见永宣官窑地位之高。
5.jpg

清嘉庆年间印刷出版的景德镇人氏兰浦的《景德镇陶录》中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成书于清代的《
南窑笔记》宣窑中讲宣德青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

明王世性《广志绎》中载:“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

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

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谈宣德窑“按此明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

6.jpg

10.jpg

总之历代鉴赏家都盛赞宣窑,所谓“开一代未有之奇”,奇怪的是,历代鉴赏家却极少提到永乐青花,历史文献上稀存片言只语

1.jpg

2.jpg

3.jpg

我认为网络上不缺少赏瓷和鉴瓷高手
但是我的一位好友在QQ上跟我说:

这个世界上真正懂永宣青花的人极少
于是便有了以下拍案惊奇的说法:
真正懂永宣青花的人不会超过二十个
其中十个在民间
七八个分散在各大收藏网站上
知名专家里和大拍卖公司里真正懂永宣青花的最多只有三两个而已
此话不谬?
我通过QQ跟朋友商议
怎么写永宣青花,而且要写到九层之八层?

传统鉴赏的角度来说
器型,胎釉,青料,底足,工艺,纹饰,画工,青花发色等等都应该写到
从学术性的角度来说
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传承和意义,馆藏文物和出土文物的研究考察,景德镇珠山明代官窑窑址出土残件和瓷片的考古研究,标型学,青料胎釉的科学分析检测等等
除了以上这些
我认为
更有鉴赏价值的是:
如何通过大量的馆藏器的图片和大量的真品标本来分析研究永宣青花的共性和个性
进而举一反三
使鉴定永宣青花易如庖丁解牛?
什么是鉴定永宣青花(官窑)(民窑)的硬指标?
我以为所有的鉴定要素都是硬指标

但是
按照最无法仿制来排列:
1、自然老化和出土痕迹
2、胎质(原料缺乏)
3、青料(原料缺乏)
4、釉面(原料缺乏和自然老化)
然后才是其他相对前者来说比较容易仿制的要素:
5、制瓷工艺(复制)
6、纹饰(复制)
7、画工(复制)
8、器型(复制)
——等等
其实所谓的容易仿制只是相对而言,没有一件高仿能真正仿制出永宣官窑青花瓷器哪怕是永宣民窑瓷器的神韵,即使仿家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仿制,制瓷工艺能否完全复原古代永宣时期?仿造明代窑炉是什么代价?景德镇最新复制的明代葫芦窑是否仅此一座?

制瓷仿古大师是否已经完全真正掌握或达到了永宣官窑青花的工艺水平?


现代师傅描摹的纹饰与古代工匠极其谙熟的纹饰是否达到天衣无缝?

学瓷画十年能否达到古代瓷器画匠那种极其自然的境界?

等等这些要素与前面所说的不可仿制性浑然一体,构成了古陶瓷的天然神韵

今人仿古不似古,雍正乾隆两朝倾一国之力都无法真正仿制宋代五大名窑达到宋徽宗时代的水准,不是没有实力,而是没有宋代的原料,没有宋代的窑炉,没有宋代的历史古韵,没有北宋的时代环境。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四大名著,已成绝唱,今人读书一辈子学成博士后,都无法成为李白杜甫关汉卿罗贯中和曹雪芹,即使学戏一辈子,遍访名师,花费上千万都无法成为谭鑫培和梅兰芳。时代变了,后人仿制复制成功几无可能。

2.jpg

所以神话高仿的厉害只是没有真正掌握古瓷鉴定的托词,真正的古陶瓷是无法仿制的,最高级的仿制的也只是拷贝模仿,与原物不可能做到别无二致,鉴定古瓷,必须从掌握硬指标开始,其他都是妄谈。

6.jpg

1.jpg

3.jpg

4.jpg

当我写到真正懂永宣青花的人全世界不足二十个的时候,朋友又跟我说,其实真正懂永宣官窑的人恐怕没有二十个,最多不超过十个,甚至更少!

7.jpg

即使拥有永宣青花官窑的人也并不真正能看懂,因为永宣官窑青花绝对不是一种形态,简直是千姿百态。朋友讲到,你这个帖子虽然看得人多,但是不会有人给你加亮或者加分,因为他们不会重视你的这个帖子,认为你在瞎说。我觉得朋友说的也有道理,写这个内容曲高和寡,于是只好骑驴看唱本慢慢走着瞧了。

 

珠山人:张兄这样说视乎有些情绪,我顶一图吧。这样的宣德青花不知能不能入张兄的眼

DSC_0018.jpg

 

张良:呵呵,不是情绪而是事实,谢谢珠版的这个标本,不仅入眼而且很好。我慢慢地会发很多标本图片,请珠版不要推辞一起鉴赏。
一些藏友曾经发过许多包括永宣青花在内的馆藏品清晰图片
也欢迎他们能在这个帖子里发没有背景的钓鱼图片和局部图片
到那个时候,就知道朋友说的真正懂珍瓷的人全世界也没有几个的道理了。帖子写到这里还只是刚刚开头。

 

孰能无过:

10061411342aa4e2ef7465a0ac_光影_1.gif

 

10061412554ec6522a23e6aba0_光影_1.gif

10061411371e92b15e5ba95b1c_光影_1.gif

 

张良:谢无过兄,三件宣德青花官窑残件和大家一起分享!

 

无为:子房:你自己是否在你朋友所说的十人之内?

 

张良:因为我说了没用,所以我不在朋友说的十人当中。朋友之间夸张的戏言而已。

 

无为:不在二十人之内自然是属于不懂之列。发一图你看如何?

IMG_1305.JPG

 

张良:无为兄盛情难却,我就不辞评论了:这个罐子不开门,属于比较容易鉴定的仿品。

无为子房,看来你也是只认图录。

 

张良我不认图录,我只认真品,006和长江水以及其他很多藏友发过许多不是常见背景的馆藏真品其中不乏永宣青花,我都在第一时间评论,我希望有更多的所谓钓鱼贴来考验我们的眼力,对于真正懂古代珍瓷的人来说,无论什么样的钓鱼贴,无论放在哪里,床上,地上,橱窗里,都是一眼货。

 

孰能无过:再看几张图片

1003242200bd0d76b660573e8f.jpg

1006141132bf5c6b8f8feaf23e_光影_1.gif

 

雯珺说的好,环境不一样了。有一句话:齐白石如果生活在现在,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代大师(别人的话),古代的文化氛围气息不可能在现在还原,现在的人仿古许多是为了盈利而已,缺乏艺术性。比如现在一个车轮就画得要散架似的,在看看古代的车轮感觉就不一样。胡扯一番,张老师辛苦了。

 

张良:雯珺说的有道理,我跟朋友经常聊到一个话题,现代人无论如何聪明如何勤奋付出如何代价都无法超越李白杜甫等大诗人,无法超越苏轼李清照,无法超越曹雪芹,因为时代不同了。宋元明清都属于封建社会,但是有几位诗人能与唐代的诗人群英相比?曹雪芹作为官宦大户的公子然后举家食粥一生也就一部红楼梦,八十回还没有写完,现代哪个会这样写长篇小说?三个月出一部长篇都嫌时间太长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即所谓的时代特征。这也是现代人为什么不可能复制出真正的古代艺术品的根本原因。

 

酷比龙:顶上几个标本  请评谢谢

DSC_0206.jpg

 

DSC_0216.jpg

 

DSC_0104.jpg

DSC_0203.jpg

张良:这些残器标本都看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