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鱼基础知识之--成鱼养殖

 杂汇集 2014-06-17

      1、淡水池塘80∶20养鱼(也可粗略地理解为“混养”方式)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鱼回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如鲢、鳙鱼,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                   

2、适当增加密度,产量可以随密度增加而提高。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鱼群生存空间拥挤,对饵料和水体空间竞争激烈,环境因素恶化,鱼类生长率势必减慢直至平缓,

      3、目前,养鱼池普遍螺蚌泛生,危害相当严重,特别倡导混养青鱼。既能控制底栖动物大量繁殖消耗肥料和氧气,又可减少它们作为宿主传播疾病,还可增加渔业收益。   
      4、密养是在混养的基础上实现的,它必须是能够相互利用的。原则上应是不同食性的鱼类共生共存,养好“吃食鱼”,带动“肥水鱼”。    
      5、混养的优点是:能合理地利用水体和饵料,发挥各种鱼类的互利作用,对争取高产又高效具有关键作用。   
      6、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提高鱼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池鱼既不能过多,更不能少,掌握好放养密度既“合理”又“适度”,在当今渔业生产形势整体效益不高的情况下,具有不可低估和至关重要的价值作用。
      7、轮捕轮养的主要作用是在养殖过程中始终保持合适的密度,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就可以加大放养密度和混养种类,从而发挥产鱼潜能获得高产高效。   
      8、正确、适度的投饲量是确保经济效益的关键。光照条件也不容忽视。   
      9、在整个养鱼期内,调节水质是重点工作,力求水质达到“活、嫩、爽、肥”,即绿豆色水色为最好。获取高产高效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解决水质条件与投饵施肥这对矛盾的过程和斗争。   
      10、鱼类浮头多发生在夜间或天亮前后。在连晴高温又较闷热的傍晚或夜晚,突降大雨,几乎百分之百会出现塘鱼浮头现象;     
      阴雨绵绵、闷热无风或大雾天气,易出现鱼浮头现象;    
      久晴未雨,大量的投饲施肥往往会引起鱼类浮头;    
      水质很浓、水突变了,这是塘鱼要浮头的信号;
      经检查鱼无病,但吃食量陡然下降,肯定塘鱼会浮头;    
      用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杀灭水中太多的浮游动、植物后,往往易出现鱼浮头现象;    
      发现鱼类集中在水体中、上层散乱游动,可见阵阵水花,这是塘鱼行将浮头的先兆; 
      傍晚巡池时,若看见小鱼虾、螺类等集中在塘边浅水处,螺蛳离水上岸,这也是塘鱼即将浮头的信号。   
      11、培育鲫鱼的鱼池里原则上不能配养草鱼、鲤鱼等抢食能力很强的品种,鲫鱼吃食相对比较斯文,否则鲫鱼一般长势不好,但可配养一定数量的鲢和鳙,其数量只能占鲫鱼的20%左右(其中鳙占鲢的10%),也可配养少量的武昌鱼。
     12、池鱼密度大、鱼群数量多时易于驯化吃食,因此,网箱养鱼最易驯食成功也是这个道理。
     13、对于“四固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我有不同的认为:“定量”、“定时”和“定位”应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气候不好或突变,时和量都应有所改变,顺应鱼类的实际需求而投喂。至于定位投食,草食性鱼类的草料场应设浮动移位的投草架来投喂比较适宜,因为料架固定一处时间一长,其残根废草以及草鲂鳊等鱼类边吃边泄的粪便就在架底堆积,该区域水质相当恶化。    
      14、在同一口池塘中,适当套养一些肉食性鱼类,如鳜鱼、乌鱼、加州鲈鱼、鲇鱼等,既可以清除池塘里经济价值低的小型野杂鱼类,又可为放养鱼类减少争食、争氧对象,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要注意肉食性鱼类投放时规格要小于主养鱼类,以保主养鱼的安全。

15、各种鱼类在一定时间内相互交换鱼池喂养,就会好长,少生病,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均较一般喂养的好。   
      16、肉食性鱼类要求饲料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40%以上,杂食性鱼类要求较低,一般为30%~40%,草食性鱼类最低为30%以下。同时又和鱼的年龄关系很大,仔鱼、幼鱼生长旺盛对蛋白质要求高,成鱼生长慢对蛋白质要求低。
      17、草鱼池如果溶氧适度,不发生低溶氧综合症,一般情况下就会少发病。当然,养草成鱼最重要的是水质要好,即:水体爽活,嫩水不老,偏瘦不肥。   
      18、水产养殖终端盈亏的关键是出塘上市规格,既不能小也不能过大,符合消费潮流,卖价就会好得多。也就是说,多养鱼不如养大鱼,在养殖策略上改变“片面追求产量”的做法,高产不一定高效,而须“不图高产,只求高效”,在鱼种放投上力求密度适宜。   
      19、饵(饲)料是决定鱼生长好坏及产量高低、效益好孬的重要因素。如何达到“高产低耗”是养鱼业目前的重点工作。也即:养鱼的效益,尤以饵(饲)料最为重,因饵(饲)料成本占去所有养鱼成本的60% 左右。                     
      20、混养肉食性鱼类:   
      第一年,可按30-50尾/亩或更大密度混放套养,一般情况下长势均好,因为原始野杂鱼或螺蚌量大较多,饵料充足。   
      第二年至其后,放养量就应减小,因野杂鱼或螺蚌逐年减少。因此,第二年至其后均不如第一年生长的好。   
      21、养鱼是一个立体生态环保工程:草鱼清除池中杂草,鲢鳙是水质清洁工,鲤、青鱼除食螺蚌,肉食性鱼类消灭野杂鱼。各类鱼分居各自的水层,充分发挥池水的最大功效。   
      22、鱼类养殖以及混养成功的标志:无论亲鱼、鱼苗或成鱼的养殖,其成功的标志是各种鱼生长及发育均为良好。如果导致某类鱼生长或发育不佳,或者某些鱼类(主养鱼除外)生长或发育特好,证明混养不成功,因为它不是混养的目的。          
      23、合理放养鱼种密度是渔业生产最重要的环节,鱼种放养密度过少、单产低、效益差,而密度过大,超出水体承受能力,会造成缺氧死亡或个体偏小达不到上市规格。   
      24、适当增加密度,产量可以随密度增加而提高。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鱼群生存空间拥挤,对饵料和水体空间竞争激烈,环境因素恶化,鱼类生长率势必减慢直至平缓。                                

      25、利用某些鱼类刮食附生藻类和附着有机物的习性,在网箱中适当混养一些杂食鱼类,如鲤、鲫、鲮、非鲫、细鳞鲴、福寿螺等,能起到清污作用。
      26、鱼种投放:不必要投放过大的规格苗种(如0.5-1斤),其实、0.3斤/尾以下的规格鱼种最为合算,它的鱼种成本、增重倍数以及生长时间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27、只要溶氧达到5mg/L以上,一般鱼类即能正常生长,可以或者没有必要(中午)开启增氧机,以利于成本控制。

      28、大多数鱼类在饲喂过程中,多是白天投喂。但有少数鱼类依习惯在傍晚或晚上投喂,如草鱼或肉食性鱼类等。细想起来,这种方法是不妥的,特别是高温时节隐含着较大的生产危机。因为夜间缺乏光合作用水中溶氧量减低,而水中动物和生物仍维持着新陈代谢,耗氧量与白天相比丝毫没有减少,所以,鱼类在夜间的生命过程本来就是一个矛盾过程,如果鱼饱食肚胀过夜就更加需要充足的溶氧来保持生命的平衡,之所以提倡白天(最好是上午)投料,晚上尽量空腹过夜较为安全,道理即如此。                      

29、池塘混养底层鱼(强力性)类如鲤鱼等,在(水表层)投饲引其上浮吃食时,分析从水底到水上层吃食,搅乱水体上下层交换,可能有搅水增氧之效。                                                            

30、鱼鸭混养:水深1.5米以上、鱼种健康达2寸以上时,原则上鸭子很难捕食到鱼种。

31、肉食性鱼类的吃食高峰期都在凌晨至上午10时以前和傍晚,原因是具趋弱光性和胆小而致。                                    

32、素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极少数)具群居性,因此,驯食较易。

33、网箱或小面积水体(如流水池、小池塘)养鱼的食欲比池塘鱼的食欲要大,原因可能是:鱼群体密度大,天然补充饵料少。

34、网箱养鱼的长势,其实比池塘养鱼的长势要快些,原因可能是:鱼活动范围小,致活动量小,能量消耗就小。

35、天气雨或冷宊然转晴或大升温,晴天突然转雨或大降温,鱼类食量将大降,甚至不吃食,甚至易致缺氧。                         

36、在冬天,凡鱼要吃食的情况下,都应喂食,如此,第二年早春才能早开食。

37、天气平常,但鱼的吃食突然异常(不吃食或者食量大减),表明:除患病因素外,天气将要大变,易缺氧。     

38、在高温季节,半夜后可以用手测水温,如感觉水温很高,表明水温与气温温差大,水体耗氧增大,凌晨缺氧已成定局,应早开机。

39、小水库或者池塘精养,由于无固定水源,水质的调节是关键。而在水质调节中,使用增氧机成了改善水质条件的主要措施。

40、在热天伏季清塘消毒的效果原则上比其它时节的效果好得多,因为高温晒池比冬天冻塘的杀虫灭菌以及底泥改良等方面(也就是我们人类比如注射针管所说的必须“高温灭菌”一个道理)有特殊的效力,只不过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1、合理放养鱼种密度是渔业生产最重要的环节鱼种放养密度过少、单产低、效益差,而密度过大,超出水体承受能力,会造成(长期缺氧)低溶氧综合症死亡或个体偏小达不到上市规格,提倡“宁愿(适度)稀养,也不密养”的原则。

42、混养肉食性鱼类,亦是目前渔业养殖的一个“新异”理念,即:有的养鱼户认为要伤害主养鱼,好象得不偿失。其实不然,即使要吃掉少量的主养鱼(多以底层鱼类为主,如鲤鲫,因绝大多数肉食性鱼类属底栖性鱼类),但他主要的还是吃掉的是野杂鱼,同时,肉食性鱼类的快速生长和市场价值远远超过了他所伤害的主养鱼的经济损失,当然,混养肉食性鱼类的“清杂除野”的主要作用(减少耗氧降低饲料浪费)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混养肉食性鱼类也是科学养鱼的一个内涵,值得倡导。

43、有些养鱼户只用抽水机加水增氧,其实,它与增氧机的增氧效果简直不能相提并论,抽水机的水与空气的触及面太小,不象增氧机的水是广泛接触大气吸溶氧气,因此,机械增氧应使用增氧机而事半功倍。

44、放养密度的确定:参考过去自己或别人的养鱼经验,若过去在类似大小的池塘(或网箱、流水等)中养殖类似鱼类的生长良好,单产较高,饲料系数较低,较少浮头,则说明放养量是合适的,反之,则表明放养过密,应适当减少放养密度。若收获时成鱼规格过大,单产不高,则表明放养过稀,应适当增加放养密度。

45、巧妙利用各种鱼类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主养品种中适当套养部分有利品种,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鱼的目的。

46、在渔业生产上,为了合理利用各个水层和各种天然饵料资源,就必须采取多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方式,以期获得尽可能高的鱼产量。 

(责任编辑:csc1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