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独二孩”发出首批生育证

 杨凯杰 2014-06-17
“单独二孩”发出首批生育证
各区市加快审核速度,想要拿证不用等一个月
2014年06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文/片 本报记者 
  
  生育证上详细登记了申请人的身份信息。
  崂山区工作人员展示已经办出来的二孩生育证。
  本报6月16日讯(记者 杨林) 5月30日,“单独二孩”政策正式落户岛城。记者从青岛各区市获悉,申请“单独二孩”需要准备的多种证件并没有挡住符合政策夫妇申请生育二孩的热情,青岛首批二孩生育证已经发放了几十份。
  “现在我们已经发出去十几个‘单独二孩’生育证了,工作人员每天抱着电话接个不停。”16日,李沧区人口计生局接听二孩咨询热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想要生二孩的夫妇需要先向街道申请,街道初审通过再由区里终审。由于申请生育二孩需要大量的材料需要不少时间备齐,目前能交上材料进行审核的并不多。“我们有要求,送到的审核材料要加快速度审核,区里终审一般两三天就能完成。”
  记者看到,“单独二孩”生育证上面的照片为一家三口近期的照片,里面的内容除了夫妻双方的身份信息外,还要登记头孩的性别、出生日期等。新生儿的出生时间、性别、接生地点等内容都预留了填写位置,还要求接生人员签字。生育证上的第三联为新生儿落户备查联,需要登记新生儿的性别以及出生日期、第几孩次等信息,父母基本情况列出7栏,包括了工作单位、出生年月、户籍所在地以及现居住地等信息,非常详细。
  “‘单独二孩’政策落地青岛半个月,市南区已经提交申请66例,22例进入受理审核阶段。”市南区人口计生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同样,城阳区人口计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二孩生育证已经办出去两个了,不是很多。”崂山区半个月时间已经发了6个二孩生育证,还有30份材料正在审核。莱西市则已经办出去4个二孩生育证。
  记者了解到,岛城有的区市“快马加鞭”发放二孩生育证的同时,有的区市现在还没有发出二孩生育证。“现在下面的乡镇还在收集申请,我们终审这一关还没收到送来的材料。”原胶南市人口计生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市北区也还没有发出二孩生育证。
  根据青岛市卫计委的规定,办理二孩生育证有街道受理和区市批复两个阶段,街道应该在接到生育申请之日起,20日内将审核意见和申请人的生育材料报区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审批。区行政部门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对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的决定批准生育。之后,街道将通知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领取生育证。正常情况下,申请办证的符合条件者,30天内就可以拿到二孩生育证。
  不过记者采访中得知,虽然按照正常情况30天就能拿到二孩生育证,但青岛多个区市普遍加快了审核速度,想要二孩的夫妇不用30天就能拿到生育证。
 相关链接 
新晋爸妈填表 可享计生奖励
  16日,记者从青岛市卫计委获悉,为了让符合政策生育第一个子女的育龄群众在办理一孩生育登记前,能够及时享受计划生育有关奖励优惠待遇政策和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从6月15日开始,青岛市正式实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和技术服务预先告知制度(以下简称“预先告知制度”)。
  预先告知制度适用于夫妻双方或一方为青岛市户籍人口、符合生育第一个子女条件、按照相关规定能够享受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待遇政策和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的育龄夫妇。
  群众自愿领取《告知单》,在登记办理《告知单》时,应当携带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户籍证明、结婚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告知单》使用范围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享受生育保险服务、产筛检查报销或免费、其它应享受计划生育相关奖励优惠政策和生育服务。
  《告知单》仅限于符合生育一孩条件的育龄夫妇,在一孩生育登记前使用。一孩生育登记后,享受相关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生育服务时,以省制订的《生育第一个子女登记表》作为有效凭证。原则上在办理一孩生育登记时,登记受理地应当收回《告知单》,然后再进行一孩生育登记;不能及时收回的,《告知单》自动失效。
不办准生证了 但生完后别忘登记
  16日,青岛市卫计委发出提醒称,按照《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规定:1.合法登记夫妻自行选择生育第一个子女时间,无需办理计划生育服务手册;2.在生育后3个月内应携带:(1)夫妻双方身份证;(2)夫妻双方户口簿或户籍证明;(3)结婚证;(4)一孩《出生医学证明》;(5)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进行登记的,还应提供《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居住证》等到一方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进行生育登记,享受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服务。生育登记实行首接负责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