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扇满洲窗 几多西关情

 红夫子 2014-06-18
▲黄色玻璃的满洲窗较少见,因黄色为宫廷专用。
▲阳台两侧满洲窗窗棂,清丽玲珑。
截取片段满洲窗成壁饰。
▲满洲窗隔出精巧的古典景致。
两扇窗当成开放式厨房与客厅的完美间隔。
满洲窗雕花制成茶几台面。

  岭南建筑元素家居新用之 满洲窗  

  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曾代表了广州最地道的西关风情,西关大屋不仅仅是一种情结,其建筑构造所体现的岭南气候生态特性也是绝无仅有的。

  因为南方地区燥热潮湿,木、沙、石、水、竹、藤等材质最常被选用;加上近代以来的西风东渐,一些经典符号的建筑构件应运而生,如趟栊门、满洲窗、青砖墙、陶塑瓦脊等。

  它们的形制如此特别,不仅兼具艺术美,更沉淀过去历史的印记,因此受设计师们的青睐。它们在推陈出新后,被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家居装饰中,让古老西关风情展露风华正茂的一面。

  本版文/图:记者李震林

  寻回旧日西关风情

  西关文化是广府地区文化的缩影和代表,具有精、细、巧的特点。而正统的广州话,以西关话为准。同时,在西关也是目前保留昔日广州风情之物最多的地方,如石板街、趟栊门、满洲窗、青砖墙、陶塑瓦脊等。在西关大屋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当时富商云集的十三行的“西关角”一带建筑。西关角是指当时西关地区靠西边的一个地段,东起文昌桥、大观桥,西至泮塘、昌华园一带。

  西关大屋典型为三开间,在清末民初期间,借鉴西方洋楼特色,逐渐发展成了二三层的住宅楼。“整个大屋用院子、天井、敞口厅、青云巷、天窗、侧窗以及可以活动的屏风、满洲窗等疏导穿堂风,所以夏天会格外清凉。”据广州知名设计师罗思敏介绍,大屋的内部装修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木石瓦雕、陶塑灰塑、壁画石景、琉璃和铁漏花、蚀刻彩色玻璃等应有尽有。

  如今为数不多的西关大屋,坐落于烦嚣与浮华中的当代西关,为我们彰显的是一种属于已往年代的广府家庭生存俗况与街市商人商情缅怀。“走入西关大屋,会恍惚有种时空逆转的错觉,繁忙而熟悉的都市生活似乎被隔绝在了一个遥远的地方。”设计罗永平告诉记者,这就是眼下许多人喜欢岭南设计风格的一种心灵注脚和解读。

  经典旧符号1:

  满洲窗

  满洲窗是一种起源于东北地区满族风格的窗户格式,据说1650年由满族的平南王尚可喜带入广州。最早为满族的达官贵人所使用,“满洲窗”因而得名,早先多见于在广州光塔路、海珠路、惠福路、朝天路、解放中路一带。此后这些精美图案的窗格、栏栅被城外西关的富户纷纷仿效。清末民初流行于岭南建筑中,后来因原材料缺乏等原因,此工艺品渐渐匿迹。

  满洲窗上的套色玻璃蚀刻画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独具岭南特色。它采用进口玻璃材料进行蚀刻、磨刻或喷沙脱色的技术处理,以传统题材为内容,有红、黄、蓝、绿、紫、金等颜色,加上不同的形状设计,使窗户显得典雅秀丽。黄色玻璃的满洲窗比较少见,因为黄色为宫廷专用,寓意“皇气”,一般的官员或大户人家就只能用红色、绿色这些颜色。

  时至今日,建筑上满洲窗已不多见,更多被隔音、隔热更佳的中空或双层玻璃取代了。但它斑斓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新元素:

  镶嵌阳台两侧成隔断

  不少设计师开始琢磨,如何把满洲窗重新运用到室内设计上,使家居焕发出颇具韵味的古典气息。比如家居里的隔窗,设计师陈沁仪把搜罗来的“春梅秋菊”满洲窗玻璃,与大青石、朱漆木箱搭配,形成了岭南廊亭的惊鸿一瞥,尤为赏心悦目。也有运用于阳台间隔上,如收藏玩家宁德智把从西关旧屋拆卸下的真正满洲窗,镶嵌作为衔接阳台两侧的窗棂,极具透雕清丽玲珑之韵致。

  新元素:

  截取片段当作墙饰

  在设计师陈立坚的客厅里,一扇旧时岭南的满洲窗被截取“片段”,蒙着岁月痕迹的木框架和玻璃蚀刻,此刻却生动地“定格”在墙上。这是在北京路旧城改造中,从一所西关大宅拆下来,经过岁月侵蚀,上下两头的实木框架都已腐烂,而中间保留完整,经过装裱修复,却俨然变成一件珍贵的壁饰。他告诉记者,只要你能动手,妙用的创意也很多。再如他把满洲窗的木制雕花截取一块,“钉”在花梨木脚架,嵌上一块玻璃,就成了一件古朴淡雅的特色茶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