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生活于北、南宋交替的时代,注定是要经历动乱、悲苦、凄惨、愁切的,而那样的时代似乎也注定要孕育出最伟大的女词人。

原本,李清照应该是非常幸福的,她出生于文化修养很高的士大夫之家,她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十八岁时,她嫁给了太学生、金石书画学家赵明诚,她的公公是吏部侍郎赵挺之,后又任右丞相。李清照和赵明诚情投意合,婚后甜甜蜜蜜,两人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共同琢磨词的创作,沉浸在金石研究、书画欣赏、诗词创作和爱情体验的甜蜜之中,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才男才女,新婚燕尔,多么令人羡慕。可是,在北宋朝迅速衰亡的过程中,这样幸福的好景很快就被打破了,接二连三的惨剧一幕幕向她袭来。
金族南侵,外患十分严重,可宋王朝内部的党争却愈演愈烈,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卷入了当时朝廷极力排斥的反变法的“元祐党人”中,随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秦观等被罢职远徒,李家由礼部高官的显赫门庭,一下跌入了深渊,更不幸的是,处理“元祐党人”案的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这对恩爱的新婚夫妇,被夹在十分尴尬的困境中,一方父亲的政治成功就是另一方父亲的灾难;一方父亲的名声远扬就必然造成另一方父亲的名誉扫地。在这种尴尬的境地,勇敢的儿媳妇居然大胆向公公写诗,请求顾及父子之情,望能高抬贵手。更悲惨的是,在激烈党政的态势下,公公赵挺之也未能自保多久,死后三天,赵家被查封,儿子赵明诚也被罢官免职,一个灾难又加上了另一个灾难,李清照只好随着他丢官落魄的丈夫回到故里青州居住,在青州故里购书、赏画、猜句罚茶、把玩金石,暂时远离了升沉荣辱漩涡,图得一时的平静。
公元1127年,金族的铁骑攻破了汴京,宋帝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北宋王朝彻底瓦解,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到江南,过着漂流流亡的生活。最为可惜的是,多年搜集的金石字画于动乱流亡中几乎丧失殆尽,这给李清照,特别是给赵明诚带来极为沉痛的打击,国破家亡,加上前期的政治挫折,后来又丢失了视同生命一般的喜爱之物,李清照和赵明诚承受着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就病死于建康(今南京)。丈夫的病逝,给李清照带来了晴天霹雳,让在飘流旅途中的她悲痛欲绝。本来,在动乱中还有亲爱的丈夫相依为命,此时,李清照却成了孤零零的寡妇,无助,冷清,孤寂,悲切。
可是,悲痛还没有过去,误解、谣传和冤枉又向她直压过来。事情的起因是,在赵明诚病重期间,有一位探望者携带一把石壶给在病榻上的文物鉴赏家看,没想到赵明诚死后,却有人谣传说,赵明诚临死还托人将一把珍贵的玉壶献给了金国。当时金族入侵,大家同仇敌忾,这种谣传,对于曾受过朝廷排斥贬官的赵明诚,对于极为重视名节的文人,可是致命的,李清照想告慰于九泉之下的丈夫,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想了个最笨的办法,带上她和赵明诚仅留下来的金石古董,紧随着慌忙逃难的高宗赵构,想把古董献给朝廷,以洗刷丈夫的不白之冤。可是,高宗帝丧魂落魄,疯狂逃窜,四处躲避,一个颠簸流离的疲惫女子,如何能追得上呢?最后,连所带的文物也大都丢失了,她孤零零一个人,也许什么都看破了,在流离中也累极了,她只想过平凡的生活。在路途中,刚好遇上了一个军队的财务人员张汝舟,在张汝舟再三热切追求下,她和他组成了新家。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的女子,与前夫感情十分真挚,年纪又大了,居然又再嫁,这是需要有很大勇气的,受到的指责、非议很多,人们嘲笑她晚节不保。为了能有平凡生活的安定,她对沸沸扬扬的职责、非议,尽可能地置之不理,但是想不到,更巨大的打击还在后头。
她想不到,张汝舟是个无耻之徒,她对李清照的追求是表面的,实际上看重的是她仅存的文物,婚后文物到手了,他竟对她百般虐待。可怜的女词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只好破釜沉舟,顶着嘲笑、指责、谩骂,不顾一切地向官府提出离婚上诉。要知道,按当时的法律,妻子告丈夫,即便丈夫有罪,自己也得被判两年刑,何况当庭对质无赖丈夫,对于一个上层女子,也是丢尽脸面,但她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最后,婚是离了,张汝舟被判罪,她自己也获罪,幸而亲戚营救,她九天后出狱。出狱后的她写信感谢亲戚,感叹自己的无奈与悲切:“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可以见中朝之士?”
一个文弱的女子,在国破家亡的境况下,回想起父亲的被贬,公公家被抄,亲爱的丈夫过世,遇上的后夫是无赖,不得已又离婚,还背负着夫君叛国求荣的谣传,承受着败坏名节的指责,在颠簸流离中无依无靠无助无奈,这一切的一切,这国与家败亡的历史,这夫家与自家政治浩劫的悲剧,这与丈夫摧肝裂胆的生离死别,这再婚离婚的悲惨折腾与挣扎,这孤单、悲切、无奈、绝望的心灵历史,都浓缩在李清照晚年所写的最有名的词《声声慢》之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词中,她寻觅着,徘徊、彷徨,一切都失去了,无可奈何,于是,感到孤单无助,无依无靠,“冷冷清清”,这种可怕的冷清马上唤起了凄凉、惨痛、悲戚,令人痛彻肺腑,忍而难忍!十四个叠字,写动作,写神态,写境况,写感受,悲切的音乐旋律,衬托出无限的悲凉,这是宋词中不可多得、令人赞叹的极高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