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乒乓球心得

 定光阁 2014-06-18

                   道理篇
    在练乒乓球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越练越差的感觉,因为无论做任何事通向成功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要有一些非走不可的弯路。还记得于丹老师说过,人生是没有弯路可言的,因为不走过那一段是不可能到达现在的,而不到达现在你又怎么能说出那是一条弯路呢。
    在练球过程中有时会对一项技术特别疑惑,感觉怎么打都不对,怎么打都打不好。我相信这种感觉每个人都曾有过,不过不用担心,当感觉最差时就是将要穾破这个瓶颈的时候了。你也许瞥见见了别人的一个动作,或者听到了某一句话,甚至想通了一个道理,你就会发现你的这项技术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了,只要对新的感觉稍加练习就会有脱胎换骨之感,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我认为无论是练乒乓球还是学习其它的东西,,能力都是呈波浪式提升的,我甚至怀疑这会与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暗合。
    我过去曾看过一部名为《龙珠》的漫画,里面的主角孙悟空已变身为超级赛亚人,但他发现自己的功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无论再怎么练也玩法超越自己了。不幸的是面对更强大的对手他必须变得更强。后来他的儿子终日苦练拳脚,他自己却坐在那苦思冥想,一想就是几个月……最后他终于成功的超越了超级赛亚人的境界。
    我当时看这个故事时认为纯属瞎扯,不练拳脚光想怎么可能提高功力呢。后来我才明白,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汗水只是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不付出汗水是万万不可的,但流汗的同时必须学会感悟与超越。
                  修养篇
    小时候看武侠版的时候看到过XX武功密笈只有富有正义感的人才可以练成,而心数不正之人却无法练成此武功甚至走火入魔。我看完后以为这纯粹是编故事,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事。但我现在明白了,这种事情是确实存在的,而且非常普遍。我明白了无论做任何事对自身的修养都是一个考验,倘若急于求成、心数不正甚至心怀鬼胎那么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我身边的一个实例:我的一个球友性格有些偏激,打球也是如此。他可能是急于求成,不注重基本的练习,而是追求精采的一瞬,基本功都打不稳定还总学世界级球员的高难度技术。比赛时不应有的技术性失误他不去理会,反而会为一次没有反拉成功而锤胸顿足。事实证明他这种练法的结果很不理想。
    《大学》里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可见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对其能力是有多么大的影响啊,而要使内心的修养有所提高,还是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的。
                特别提醒篇
    我一开始练球完全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先不用管别的事,只要把基本功练好就可以了。我用的是横拍,所以一直练正手、反手、正手拉、反手拉甚至挑球。我不愿意跟基本功不好的人打,因为我练的效果比较差。虽然我跟那些老家伙们打毫无胜算,但我一直坚信我的动作更标准,我的基本功更好,我一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高手们往往会对我说比赛打的少,缺乏比赛经验,练的时间短等等。但我不想那么快赢他们,我认为我练基本功是在聚集能量,就像股市中的潜伏底,积累的时间越长,将来水平提高时就会越高、越快。
    那时我误认为基本功只是拍形、摆速、步法等,现在想起来可远不是那么简单的。基本功是要对各种来球做出应有的条件反射,而不是我曾经认为的两个人在那没完没了的对打正手。
    我以前看了很多乒乓球的教学片,网上能找到的在网上看,网上找不到的买光牒看,总之能看到的教程我都看过了。
    于是我犯了一个大错误:我自认为我能熟记很多讲师、教授的教学内容,已经对乒乓球的那点技巧倒背如流了,因此对那些老前辈的忠告置若罔闻。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我早就知道,但通过打乒乓球才体会出这句话的深刻。很多前辈曾给我指点动作,但是我发现他们跟教授说的不一样,我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说的不对,还继续按我自己的思路打。当我球技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时蓦然回首,才发现他们说的太对了,即使他们看起来打的不怎么好,但对我的教诲却是实实在在的经验之谈,我真应早一点重视的。
    但我发现一个很我趣的现象,我们经常会发现两个人说的话互相矛盾,不知该听谁的,但层次提升后就会发现原来认为的矛盾根本就不矛盾,而是自己硬把两者对立起来了。
    比如正手攻球时有人说手腕要固定,不能松动;又有人说手腕太紧了,一定要放松。
    有的人说一定要用小臂发力,大臂要放松;又有人说不能光收小臂,大臂不配合怎么行呢。
    有的人说动作太大了,多余了,浪费体力还减慢了速度;又有人说挥拍没挥到位,这样的球不会有质量的。
    这些看似矛盾的话其实都是对的,只是当时想不通。我不知道是把这些矛盾解决后自然就提升了一个层次,还是提升了一个新的层次这些矛盾就不攻自破了。
    有人说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还有人说人生就是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反正不管怎么样,无论谁的忠告我们都要加以重视,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帮助的。
                  技术篇
    在谈技术之前我先讲述我的一次经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位股市高手,聊了很久,我决定开始研究股市。过了一段时间,我再次遇见了他,我兴奋地对他说:“我也研究股票呢,而且跟你一样,也是技术派的!”我原以为他会跟我大谈K线、均线以及各种技术指标,但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他只是简单的问了问我看什么书,其它的也没说什么。过了一会,他才开始给我讲故事,有他的故事,也有他听过的故事。就是那一天,他给我讲了许多技术之外的东西,是我在书中无法学到的东西。也就是那一天,我明白了技术谁都可以学会,股市中单纯的技术简直不值得一提,真正的制胜法宝是技术之外的那份难以名状的东西。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原来乒乓球技术与股市中的技术一样,都是非常次要的,所以我在乒乓球教学片里学的那些东西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即使是这样,不懂技术也是万万不可的,所以我把已经掌握的技术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正手攻球:两脚开立,比肩稍宽,左脚稍前(本文均以右手持拍为例),两膝弯曲,含胸收腹,身体自然前倾,重心放在前脚掌上。引拍时,小臂几乎与地面平行且与大臂的夹角在90度—120度之间,大臂与身体的夹角在35度-40度之间。此时球拍引到身体右侧,挥拍时转髋转腰,同时收小臂,将球拍挥至头部左侧。在整个过程中,重心由右脚移动至左脚,球拍的角度要与水平面保持80度左右,挥完后迅速放松还原,准备下一板进攻。
特别提醒:
1.整个过程中手腕一定要固定,要用整个身体调整,不可用手臂和手腕来调整,要知道乒乓球不是手臂的运动,而是全身的运动。
2.引拍同样不是手臂的工作,而是腰乃至全身的工作,引拍是用腰引拍,而不是用手臂引拍。
3.千万不要在把球击出的一瞬间动作戛然而止,而由于惯性将拍挥出。
    反手拔球:引拍时将球拍引至小腹处,前臂与手腕成一条直线,拍柄斜向下。挥拍时以肘为轴,前臂带动手腕,以向前发力为主,摩擦并结合撞击,借球的反弹之力将球拔回,主要是在借力中发力。
特别提醒:一定不要在不会拔球时就去练弹击之类的高难度技术,反手拔球是横拍所有打法的选手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拔球练好后也就能做到触类旁通了。
    磋球:书上说了很多也很复杂,我开始没练明白,最后是教练的一句话对我有很大帮助。“把拍插到球的下面往前送。”这句话可能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正手拉球:正手拉球的重心非常关键,重心必须要足够低,并且由右脚移动到左脚。手臂不要过于紧,主要是靠腰把拍甩起来。练球时也不用刻意追求高吊还是前冲,只要感觉有了,就什么都一样了。
    反手拉球:反手拉球时如果是在近台,动作不要太大,过渡一板就行,如非极其专业也不用指望一板得分,因为受生理限制,反手的发力与控制远不及正手,所以不可过多的依赖反手。
    步法是不能忽视的,滑步是要移动方向的异侧脚先动,重心的起伏不要过大。跨步时要注意另一只脚要及时跟上。交叉步时切记要及时还原。侧身步后要随时准备扑救正手空当。上步处理台内球时一定要脚跟先着地,再过度到前脚掌。
    其它的技术笔者还没能熟练掌握,胡说可能会误导大家,所以不做过多的介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