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小学生学科习惯整合的主要因素探寻及反思

 土家刘郎 2014-06-19

摘  要:随着又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教育工作者除了一如既往地重视学科知识整合外,更注重了学科习惯之间的整合。但目前,学生学科学习习惯之间存在严重的分离现象。那么,学生学科学习习惯分离现象有哪些弊端,发生这样的现象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策略来促进学生学科习惯之间的整合呢?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进行探寻与反思。

关键词:小学生   学科习惯    整合    探寻反思

 

学科知识的整合是首轮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各教育工作者也纷纷力挺。当学科知识的整合渐渐成为我们日常的课堂行为后,学科习惯的整合开始在教育工作中凸显它的特殊地位。

学科习惯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指通常意义上的听、说、问、读、写、思的习惯,还指学生适应老师、及时完成学习任务、认真笔记、制定计划、一心向学、专心致志、课前预习课后温习、整理知识、及时纠错、不畏难等等诸多学习习惯。学科习惯的整合确指各门学科学习习惯之间的相互融汇贯通,实现学习习惯一体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调查研究表明,学科习惯的分离现象是长期存在的难题,可见,学科习惯从分离到整合是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必须要找准问题,探寻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既要帮助学生更轻松更便捷的学习,又能达到真正减负的目的,还能使习惯终生化。

一、 学科习惯分离现象的弊端

我们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师生进行调查,共计调查了五类学科的学习习惯(语文、数学、英语、综合、艺体),分别调查了学生对于各科的学习习惯。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学生学科习惯发展严重失衡,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在每门学科当中渗透,学科习惯分离现象严重。

亚里士多德说:“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学生正是用他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形成现在这样学科习惯分离的现象。学科习惯的分离是不容小觑的,它的弊端已经在教育工作中暴露无遗。

1、导致学生偏科。一张调查表很清晰地反映了学生应对每一学科的学习习惯,影射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之所以偏科,就是学科学习习惯不能均衡,成绩优异的往往就是他学习习惯最好的学科。部分学生能全面发展,也得益于他对各科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校学科发展不均衡。因学科习惯导致学生偏科的现象,学生偏科又理所当然地导致学校各学科发展的失衡,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3、人为创造喜恶,容易给学生传递错误的信息。学科习惯的分离,容易使学生产生“喜欢的就好好学”的错误观念,小学阶段的教育强调的是全面发展,不是“一长生”或“特长生”。

4、影响学生健全性格的形成。人的性格除了先天的因素,后天发展更占据重要的地位。思想家罗伯特·欧文说过:“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可见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科习惯的分离,会让学生会很简单地认为,这个“应该”好好学,那个“可以”混混。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将来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容易把孩子变成投机主义者

二、 学科习惯分离归因

学生学科习惯的分离,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工作者是促成这种不良现象发生的主要推手。追究其形成的真正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教师认知差异归因。学科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认知程度深浅是造成学科习惯分离的主要原因。这里的认知程度,一是指对学习习惯重要性的认知,二是指对学习习惯培养的认知。一名教师,如果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习惯对学生的重要性,必然会苦心孤诣地寻求培养解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科习惯还处于零散状态,必须要得到切实的指引,才能得到有机的整合。

2、教师协作习惯归因。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因为学校对教师评价机制沿袭了以往旧的评价模式,表彰奖励仍旧以个人为主,致使许多教师各自为阵,闭境自守,与班级学科教师不配合,不沟通,只顾“教好自己的书”。教师之间的协作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习惯的整合。

3、教师职业感归因。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不存在高深莫测,也不需要高端技术人才,能力的强弱并不决定事情的最终结果,职业责任感却是影响工作优劣的主要因素。部分学科习惯的弱化,不能浮于表面的归结为教师的能力问题,追根溯源来自教师的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感。

4、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归因。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具有可变性与可塑性,他们往往会很随意地改变自己认识,对于一件事常常会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决定是否去做。因喜欢某老师而爱上某学科,也可能因为某学科而喜爱上某老师,这都不是他们的意志所能掌控的。学生学科习惯的偏差,与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息息相关。但儿童心理特征的形成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外力的作用依然是巨大的。

三、 实现学科习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学科习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学科习惯是否能得到有机整合更关系到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要消除学科之间的差距,必须先消除学科习惯之间的差距。

习惯要靠习惯来征服。”这是坎普滕的托马斯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根除的。但是,在克服坏习惯这件事上,迟做总比不做强。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学会反思,寻找解决学生学科习惯整合的有效途径。

既然教师是学生学科习惯发展失衡的主要推手,那么,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实现学科习惯的网络化发展,必须先从教师入手,这是解决学生良好学科习惯稳固形成的前提也是主要因素。

(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进行再培养

教师行为对学生各种习惯的形成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这都取决于教师对该职业的态度。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性就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必须严于律己,我们做学生的样板,要求我们的一切教育言行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我们的发展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小学生学科习惯的整合是建立在良好的学科习惯基础上的,学科习惯的好坏,通常又取决于一个教师的责任心,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二)要提高教师对学科习惯的认知程度

1、正确认识学科习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对学科学习习惯认识不到位,一提到学习习惯,涌入大脑的总是听、说、问、读、写、思这样的“六字经”,在对学生进行追踪指导时也仅仅停留在这几方面。学习习惯有很多类,各学科学习习惯既相辅相成,又有其独立性。从总体上讲,学科习惯还应囊括学生适应老师、及时完成学习任务、认真笔记、制定计划、一心向学、专心致志、课前预习课后温习、整理知识、及时纠错、不畏难等等在内。教师应该学会归纳总结教学生涯中已掌握的学习习惯种类及其运用意义、操作方法,需要时能信手拈来,取之有地,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

2、主动探寻学科习惯整合的积极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许多教师也能按要求去做。但对于学科习惯的整合就显得很茫然,认识不到学科习惯整合的重要性,总以为自己所任学科学生有好习惯就行了,其他的哪管得过来。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科习惯整合的积极意义,才能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铺开。

其一,学科习惯的整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偏科现象的发生,也有利于学校学科质量的均衡发展。学生一旦成了瘸腿的马,即便是匹千里马的苗子也只能望洋兴叹。其二,学科习惯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端正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力量。    

(三)要学会与学科教师通力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会合作会分享的教师是最聪明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学科习惯上我们学科教师之间应该学会通力合作。这样,就能了解到你所“知道”的学生不可知的一面,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学科,既有相通的学习习惯,也有其独立的学习习惯。但是个性毕竟是少数,共性是大范围的。例如读书的习惯,这是渗透到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综合等许多学科的大习惯。但是在这许多学科中,唯独语文最重视,其他学科的最高要求就是能认识、读通顺,这似乎是个很正常的现象。遗憾的是,学科教师重视的程度不一,致使学生很难提高普通话能力。要是各科教师共同重视,齐抓学生的普通话,是不是比单独的一个语文老师来得更有效果呢?当然,并不是要求都非得像语文一样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要根据语境而定。可见,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是多么重要,对学生学科学习习惯的整合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完整形成。

2、制定计划,分步实施

学生学科习惯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是个长期的、繁杂的过程。许多教师之所以觉得这项工作开展有难度,主要原因在于大家觉得每个教师的方式方法不一致,要求得一致,除非自己一个人包班代劳。这种传统观念看似有理,实际上大包大揽的年代早已过去,就应该多思考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学科习惯之间的整合呢?

我们所说的整合,大多数介于相通习惯的整合,要在变化中求统

一,在个性中求共性。鉴于学科学习习惯的多样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制定计划,分步实施。

学科习惯整合培养计划应涉及阶段任务、阶段培养时间、训练方法、学科教师职责、反思等等内容。既要有学期、学年整体培养计划,又要有阶段具体培养计划。班级学科教师要经常开碰头会,制定每一阶段相应的共同的培养任务、培养时限、训练方法等,每位教师都应在一阶段结束后进行反思、小结,总结得失,并形成集体书面综合材料。在总结上一阶段的培养工作的基础上,再确定下一阶段的培养方案,

长此以往,学生的学科习惯将得到有效整合提高,帮助学生克服偏科的毛病,实现学科均衡发展,学生能力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学生学科习惯的整合,正因为其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科习惯的整合是条漫长的道路,学科习惯整合研究的探寻之路同样遥远而艰巨。

 

参考文献:

1、曹兴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金城出版2005年10月版 

2史蒂芬·柯维 (Stephen R.Covey)丁康吉译:7个习惯改变孩子一生》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7

3、[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

4、[美]劳拉E贝:《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