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街、梅家渡口

 欣欣茶楼图书馆 2014-06-19
黄河自垦利县董集乡罗家入境,东注渤海,流经110公里。为连接黄河两岸交通,县辖河道共设渡口7处,其中,县办1处,村户联办6处。 1号坝渡口该渡口位于县城北2.5公里处,是胜利油田与垦利县的重要交通渡口,为县办渡口,属长年轮渡。 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初期,此处便有人设渡,主要使用木船摇桨渡运。当时仅有渡船2只,船工3~5人。1938年,河南郑州花园口破堤放水,黄河改行徐淮河道,境内黄河断流,此渡废弃。1947年,花园口堵复后,黄河重归故道,复设1号坝渡口。 1955年,该渡口由私人渡运,归义和、左家、复兴3个村集体管理,时有木船2只,船工7~10人不等。1964年,胜利油田在境内展开石油大会战,起初以东营地区为中心开发,后扩大到孤岛地区。当时,黄河经神仙沟流路入海,孤岛地区石油会战所需物资,可由东营经建林直接运抵孤岛。1976年5月,黄河人工改道清水沟(现河道)后,将胜利油田会战的南北两大基地(东营为南基地,孤岛为北基地)隔开。为确保油田南北会战所需物资的转运,1979年10月,1号坝3村联办渡口改为县办渡口,建立县航运公司。该公司先后自胜利油田及济南造船厂,购进240马力、250马力双体轮渡各1只,原村办渡船及工作人员,收归县航运公司管理。1985年,航运公司共有双体轮渡 3只,250马力拖轮1只,趸船2只,总载重达871.6吨。职工159人。 小街渡口该渡口位于董集乡小街村正西,是通往利津县城的重要渡口,属长年渡。 1855年(清咸丰五年)后,此处便设渡口,属民间自办渡运。1938年(民国27年),黄河改道入淮,此处河道一度成为清水河。1942年,侵占利津县城的日、伪军,为便于对垦区抢掠“扫荡”,在此处造木桥1座,不久被八路军清河军区部队炸毁。1944 年初,利津县航运所在此设2只木船摆渡。8月,该渡口由渤海军区海防大队二中队接管。1947年黄河复归故道后,该渡口改为民办,有木船2只。 1964年4月,该渡口收归集体,由小街大队管理。1972年,小街大队与梅家大队合办,共有20马力木制渡船4只,其中小街村2只,梅家村2只,总载重69吨,船工16人。1985年承包给个人。 纪冯渡口该渡口位于宁海乡纪冯村东北1公里处,是通往利津县夹河、薛家等村的渡口。属长年渡。自1929年(民国十八年)黄河在纪家庄子决口后,此处便设渡口。当时有摆渡木船2只,木帆船10只,均为民间自办渡运。1957年,该渡口收归集体所有,由纪冯大队管理。1982年,渡口实行承包,有木帆船2只,总载重11吨,船工12人。至1985年底未变。 左家渡口该渡口位于左家庄西北1公里处,是连接利津县新农村的民间渡口。19 49年始设此渡口,有摆渡船1只,船工3人。1956年收归集体所有,由左家大队管理。 1963年,县商业局在左家庄设立商品批发部,船只增加到10只,其中摆渡船4只,木帆船6只。1965年县商业批发部撤销后,渡船减少。1985年,承包给个人经营,有摆渡1只,载重5吨,船工5人。 西河口渡口该渡口位于建林乡生产村西北2.5公里处,是连接黄河北岸孤岛油田装卸码头的重要渡口,属长年渡。 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后,设此渡口,时有木船1只,由生产大队管理。 1980年后,又增加2只渡船。1985年改由联户承包经营,共有渡船6只,其中20马力、60马力渡船各1只,总载重49吨,船工20人。 建林渡口该渡口位于建林乡建林村北1.5公里处,属长年渡。1982年3月,由建林村农户联营设此渡口,有20马力木壳自动驳船2只,载重量44吨,船工9人。 保林渡口该渡口位于建林乡保林村东北1.5公里处,是黄河最下游的一民间渡口,属长年渡。1978年,为方便当地群众耕种黄河北岸的新淤土地,经县航运公司批准,由保林、利林、十三、北七4个村的40余名社员联合集资,置船设渡。当时有木船1只,后增至3只,定员8人,由利林大队统一管理。1979年更换机动摆渡2只;1 981年机动摆渡增至6只,定员35人。1985年,该渡口有20马力木壳自动驳船3只,20马力铁壳驳船3只,总载重80吨,定员30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