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大考古发现:《五色脉诊》与“易医一体”

 johnney908 2014-06-19

近日,在对成都地铁3号线施工现场发现的西汉墓群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古墓群里,一批色彩盈润柔和的漆木器、古朴精致的陶器、铜器、木牍、木简等文物重见天日。

重大考古发现:《五色脉诊》与“易医一体”

重大考古发现:《五色脉诊》与“易医一体”

重大考古发现:《五色脉诊》与“易医一体”

一、诸多木质文物历经2000多年而不腐

2000多年来,整个墓室一直浸泡于水中处于饱水状态,保持了墓室的环境稳定性。4座墓室所用棺木均为楠木,其厚度达50公分,而且是由整株楠木制成,楠木历经2000多年仍然红润明亮不腐,令人惊奇。而楠木所制木椁上满铺棕垫,又起了隔热的作用,才使得墓室内的竹简、木牍等出土文物保存良好。

二、精巧复杂的汉代织机,锦官城名不虚传

出土文物里的汉代织机,在我国考古史上是首次发现,织机由竹木构成,第一眼看到时,就有种被震撼到的感觉。织机结构复杂清晰,而且部件上还残存有丝线,可以确定,织机随葬的时候,上面还挂满了各种丝线。

另外,与织机模型同时出土的还有15件彩绘木俑,“这些木俑,或站或座或蹲,各有不同姿态。整个状态就是再现了一幕纺织工正在纺织、1名管理人员正在监督的动态。蜀锦起源于战国中期,在历史上有着四大名锦之称。也因蜀锦,成都有了“锦官城”的美称。

          重大考古发现:《五色脉诊》与“易医一体”

                重大考古发现:《五色脉诊》与“易医一体”

三、及其珍贵的50片木牍与920支竹简

在考古工作中,能发现一支半片有文字的木牍竹简,就足以让考古人员惊喜了。考古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重现古代文化,而古代的文字记录无疑是达到这个目的最为重要而且便捷的渠道。

重大考古发现:《五色脉诊》与“易医一体”

50片木牍,记录的是汉代巫术,如求子、避灾的种种祈福方式,专家们还正在整理中。

920支竹简,最为珍贵,涉及9部医书和1部《医马术》。这9部医书里,只有一部《五色脉诊》留有医书名,另外几部均没有书名。不过,考古人员向中医专家“借脑”,结合其医书内容,初步将未留有书名暂定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等。

众所周知,目前传统中医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籍为《黄帝内经》,当今中医医术多承此脉,而上古名医扁鹊的医术,我们仅存一些传奇故事,其神奇医术却早已失传。此次出土的《敝昔医论》中的“敝昔”二字,同“扁鹊”是通假字,结合医书内容分析,这里面有部份医书,极有可能是早已失传的中医扁鹊学派的经典书籍,这将是中医发展史的的重大发现!

四、人体经穴漆俑,人体经络与气血运行理论,2000年前就有了!

3号墓中出土的完整人体经穴髹漆人像,五官,肢体刻划准确,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络线条和穴点清晰可见,而且还分别用白色、红色描绘出经络线条及人体穴位,不同部位还刻有“心”、“肺”、“肝”。“胃”、“肾”等线刻小字,这应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与墓葬出土经脉医书相对照,将为揭开中华医学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考古发现:《五色脉诊》与“易医一体”

五、奇书《五色脉诊》阐释“易”“医”一体

在出土的竹简文字中,经初步整理,《敝昔医论》中讲到五色脉。其中,“敝昔曰:人有九徼五臧十二节,皆鼂於气”“敝昔曰:所谓五色者,脉之主”,论述五色脉与脏腑和疾病的关系。

易经中最为重要的“气”的概念,看来在数千年前,已经被神医敝昔(扁鹊)很好的应用了。

在《五色脉诊》的竹简文中:“凡五色,以观生死…”“心气者赤,肺气者白,肝气者青,胃气者黄,肾气者黑,故以五臧之气”。意思是“观人体五色五行之气,可以断健康生死”,其所描述的:心气者赤(五行火)、肺气者白(五行金),肝气者青(五行木),胃气者黄(五行土),肾气者黑(五行水),与易经的五色五行五脏完全对应,不差分毫,这是传统中医基础理论源于《易经》的有力证据! 

最后,希望考古学家们妥善处置,精心整理这批珍贵的木牍竹简,愿我们祖先的易医国粹重现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