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学习笔记

 johnney908 2014-06-19


 

六、营卫失和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前提  无他病。

脉证  常自汗出,时间较长。

病机  营卫失和,卫不和营。

本条没有说太阳病、伤寒、中风;也没有说脉浮、恶风寒,头项强痛。就是一个"常自汗出"的临床特征,所以它不是外邪所造成的。   营卫运行于体表,相互协调、资助、制约。尽管没有外邪,生理机能的失调,也能导致营卫之间的失和。病人经常自汗,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卫阳不足,卫外功能失司,不能固护营阴。

郝老解说:“卫气和营气之间的关系已经脱节了,怎么协调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呢?那就是用桂枝汤调和一下营卫,稍稍的发一点汗,让卫气感觉到还需要营阴来制约我,还需要我承担保护营阴的作用,这样就能够达到调和营卫的效果。”

 

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前提  脏无他病。

脉证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

病机  卫不和营。

方法  先其时发汗。

辨析  本条自汗出,有发热,反证上条没有发热。本条强调先其时,反证上条是桂枝汤常规用法。

本条也没有说太阳病、中风、伤寒;没有头项强痛、脉浮。内脏没毛病,没有外感。一阵发热,随后汗出,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能吃,能喝,能睡,二便正常,就这么一个证候。

这种发热,实际试体温表的时候,常常体温是正常的,只不过是病人自己觉得热罢了。  仲景还强调这是卫气不和,怎么治疗呢?"先其时发汗则愈"。应当在发热汗出之前,先给他用桂枝汤发汗。这样先把营卫调和好了,到它该发作的时候就不发作了。不要在他汗出得正多的时候给他喝桂枝汤,给他喝粥,给他盖被子,这时候可能汗出的过多。

这涉及到一个时间治疗的问题,对于发作性疾病,在它发作之前用药。有的病人的病情发作时间,常常是有规律的,可以在发病前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左右吃药。有的病人,他把握不住自己发作的时间,发作没有规律,只有在他的发作间歇期间用药,不要在正出汗的时候用药。郝老讲,这些经验来自于临床,并举例说明,一例男性更年期综合证的发热汗出,“先其时”使用桂枝汤治愈。 

郝老指出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发热自汗,在临床上很常见。有清热、滋阴清热、益气固表多种治法,不一定都是桂枝汤的适应证。但是调和营卫法,桂枝汤法,在治疗这类病的过程中,在其它方法都不好用的时候,别忘了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途径。

 

抓病机对证、抓主症对症、必要时试方,一方三法?

常自汗出用桂枝汤,常发热自汗用桂枝汤。尽管脏无他病,针对这两条,所有的病例都会有效吗?当然不会!正如前面我曾经提到过刘老的一个案例,“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自然也不是所有呕吐发热的病人用了都有效。

郝老强调了“抓病机,对证用方”或“抓主症,对症用方”。常自汗、常发热自汗,是主症,可以抓主症用方;也可以抓营卫不和的病机用方。还有“在其它方法都不好用的时候,别忘了用桂枝汤”的一条治疗途径,这已经近似于“试方”了。可以归纳为对证、对症、试方,一方三法?“试”,也只能是在理论原则与实践经验指导下,有原则、有目的、有方法、有限度的“试”。这个试,大约即使是大医高手也不得不用的手段之一吧。当然,不能与不学无术盲目试方混为一谈!这也正确地反映出,疾病客观存在的复杂性与医学主观能动的有限性。

以此为例,全书方证应该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伤寒大家们,既要求至少要熟记带有方剂的条文,更强调学习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熟记条文所列的方证对应,固然是前提,如果不能领会其中蕴涵的辨证论治精神实质,则是我现在的照猫画虎,对号入座的水平,难以进一步登堂入室,死方活用,泛应曲当。正所谓,“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与人巧!”

 

七、霍乱,吐利止,身痛。

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病史  霍乱,吐利已止。

脉证  身痛不休。

病机  里和表未解。

提示  虚人兼表的身疼痛,是桂枝汤适应证之一。

 

中医所说的霍乱病就是胃肠炎,胃肠炎就叫霍乱病,以吐利为主要特征。通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现在吐利止了,说明里气已经调和。可是"身痛不休",这是表邪未净,里和表未解的一种表现。这个时候,"当消息和解其外"。这里,"消息"的意思是指的斟酌。为什么要斟酌呀?因为里气刚刚恢复,要解表的话,即使这个表证没有汗,表现了严重的身体疼痛,也不能够用麻黄汤。因为里气刚刚恢复,用纯辛温的,发汗力量比较强的麻黄汤,那是不行的,所以要斟酌。  要解表的话,"宜桂枝汤小和之",即使用桂枝汤,剂量还不能大,这提示了对于虚症,里气刚刚恢复兼有表证的情况下,仲景在治疗的时候是特别小心谨慎的,防止在发汗的过程中伤里气。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桂枝汤的适应证中,可以有身痛不休。这不是个轻度的身痛,身痛比较重,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这是虚人所遗留下来的身疼痛,虚人兼表的身疼痛,用桂枝汤。

 

八、太阴四肢烦疼证?  

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前提  太阴病

脉证  脉浮,四肢烦痛。

病机  四肢末梢被风寒邪气所伤的太阴表证。

这是依据郝老讲稿的原意整理,之所以加“?”号,是因为“四肢烦痛”四字是郝老所加。

郝老   这条原文有许多注家说,这是太阴里虚寒证又兼有太阳表证,如果是太阴里虚寒证兼有太阳表证的话,按照我们过去讲的原则,按照张仲景的惯例,应当"虚人伤寒建其中",先补里后解表,可是在这里为什么直接用桂枝汤呢?如果说里虚不严重,脉象还能够浮得起来的话,那应当用桂枝人参汤,温中补虚,兼以解表,而不应当直接用桂枝汤。

所以这里所讲的太阴病,不是太阴脏虚寒证,而应当是什么呢?应当是274 条所说的太阴中风,(第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痛,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所以这条原文(276条),我们要把它补充完全的话,应当这样来说"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因为脉持续在浮,提示了四肢末梢的风寒邪气没有解除的迹象,用桂枝汤来祛除四肢末梢的风寒邪气。这就使桂枝汤的适应证又得到了扩充,它可以治疗太阴中风,四肢烦疼。---所以桂枝汤我们也可以单独的用于治疗不安腿综合征。

有人说,三阴病都是里证,哪能有表证,其实表和里是相对而言的。四肢末梢对脾脏来说,那不就是外吗?是外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表,把四肢末梢被风寒邪气所伤而表现为四肢烦疼,脉浮的,太阴病最浅的,看成是太阴表证。

冉老   此条辩太阴表证,乃是里中之表,---。条文书太阴病,则提纲各症虽不全见,而重点要点必已咸具无疑。不然何以称为太阴病。太阴为阴中之至阴,脉将焉浮;阴不得有汗,何必强发其汗;当用麻黄汤,何以又用桂枝汤?所以然者,是太阴脉浮,不是太阳脉浮,是发太阴的汗,不是发太阳的汗,---各注多强就太阳解说,所以诸多隔阂。陈道著曰:太阳以皮毛为表,太阴以肌腠为表,桂枝汤在太阳为解肌,在太阴为发汗。陈修园曰:时说桂枝汤为太阳专方,而不知亦阴经通方,又以为自汗之定法,而不知治无汗之变法,----。三阴俱有浮脉,安能禁太阴之不浮。此可看出几个道理:(一)不得肯定脉浮尽是表,不得肯定阴症脉不浮。(二)不可肯定桂枝为太阳专药,亦不得肯定无汗不得服桂枝。(三)不得定以沉浮分风寒,亦不得肯定以风寒分阴阳,(柯氏贤者犹有此失),须知桂枝可以和在表的营卫,亦可以和在里的营卫。和在表营卫是开太阳者开太阴。和在里营卫,又是以开太阴者开太阳。----。 

姜老   舒驰远说:“此言太阴病,是必腹满而吐,腹痛自利矣。证属里阴,脉虽浮,亦不可发汗。即令外兼太阳表证,当以理中为主,内加桂枝,两经合治,此一定之法也。今但言太阴病,未见太阳外证,其据脉浮,即用桂枝专治太阳,不顾太阴,大不合法,恐亦后人有错。”此说颇有理。  程云:“---疑太阴是太阳之误---。”  本条提示脉浮可汗。

悟道  

三家之中,郝老、冉老,理解不同,都同意是太阴表证。姜老认为舒驰远的怀疑“颇有理”,或者为后人所加,或者太阴是太阳之误。除了提示脉浮可汗以外,基本持怀疑态度。

郝老加入274条的“四肢烦痛”,不说还有没有太阴的里证见症。言外之意未必有太阴里证,仅据四肢烦痛,也可以诊断为太阴表证。是依据“脾主四肢”来释义,风寒之邪伤在四肢,即是太阴脾的经证、表证?冉老则明确说:“提纲各症虽不全见,而重点要点必已咸具无疑。不然何以称为太阴病。”意思是,必有太阴的腹满而吐,腹痛自利等基本见证?

摘要冉老的此段文字,也是因为涉及了桂枝汤的多方位理解,值得注意。

郝老的释义,有一个重要的临床意义,桂枝汤适应症可以包括:四肢烦痛。而未必兼见太阴里证。例如,不安腿综合征。

我们从身痛这一指征来看:

91条:“伤寒,医下之,---身疼痛者---救表宜桂枝汤。”

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攻表宜桂枝汤。”

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宜桂枝汤小和之”(上面第七的条文)。

再结合桂枝汤新加汤治疗虚人身痛。甚至桂枝汤变方在痹证方面的应用也可作为佐证。

所以,郝老的释义,对于扩大桂枝汤的适应证,是有其临床实用价值的!虽然提到虚人兼表,但是所举不安腿综合征则不是虚人也可以使用,只是虚人、里虚要慎重斟酌!

 

发汗问题?

桂枝汤是否有发汗作用,历来注家是有争议的。郝老说这张方子,养正力大,发汗力弱

所以我们要想达到发汗的目的,在药后的护理方法上,就应当有特殊的要求。(略)。我们现在的实际问题是,今天的病人,除非是卧床不起,大部分病人,你开桂枝汤,他还跑老跑去,甚至上班、夜班,这些服法与护理要求怎样来实际操作?

 

禁忌证

郝老   我们今天在临床上凡是看到舌红、口渴、咽痛、咽喉红肿的表证,兼有这一类表现的,兼有里热的,兼有里湿热的,我们都应当禁用或者慎用桂枝汤。临床上桂枝汤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但是主要是看看舌像,舌红的,在用桂枝汤的时候就要小心一点。

 

主之、宜、可与、

黄炫说:经论有言可与某汤,或言不可与者,此设法御病也。又言宜某汤者,此临证审决也。言某汤主之者,乃对病施药也。此三者即方法之条目也。

 

和剂

郝老讲,“实际上药物的性味配伍,和食疗的性味配伍是一样的”。夏天天热的时候,我们想吃一点儿酸甜的东西,如酸梅汤等等。冬天天很冷,总想吃点涮锅,喝点白酒之类,暖和暖和。酸梅汤,酸甘化阴的,白酒,辛甘化阳的。药物的调配也是一个道理。 “这5个药都与食疗有关。所以它有开胃气,和胃气的作用。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营卫化生之源。因此桂枝汤不是一个简单的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方子。通过适当的加减,它就有调和中州,调和脾胃进一步达到调和阴阳、调和气血、调和营卫的作用。”

这里郝老用了5个调和,前2个是后3个的基础,也因此,桂枝汤具有比较广泛的使用范围和比较多的变化应用。因此,有的方剂学,干脆把它列入“和解剂”,以体现它这方面的功用。

 

网络与结点的比喻

外感病邪侵袭人体,机体由健康状态转变为疾病状态,引发防御与调节中枢发动抗病反应机制→通过气血津液生成与流通的变化→表现为临床脉证。

由于病邪的质、量不同,机体的防御与调节功能状态不同,时间与空间传变的不同,其它内外相关因素不同,抗病反应的临床类型也各不相同。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临床特征、演变规律、治疗效应---以正邪力量的对比为主线,使用阴阳、虚实、寒热、表里---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形成了六经辩证,六大系统和具体的子系统。

如果把六经系统,比喻为一个立体网络,阴阳是网络的总纲,六经是网络的经纬坐标。每个具体方证,就是网络连线的“结点”。每一个结点,都分别通过连线与其它各方位的结点相链接。这种链接又有远近、方位、属性等等不同。

这种思路,与常见的伤寒方证图解相似。图解、图表,是使用平面、两维的树枝状排列,而这里的描述是立体形态而已。这好比心电图,是由立体的、动态的心电向量图,转化为平面的两维图形,又由随着时间运动的轴线来对应其动态变化。我们在阅读平面的心电图纸的时候,脑子里重现出该病人立体的心脏电流变化的运动轨迹与特征。否则,仅仅是记忆图形与数据,一是不容易记住,二是难以分析比较复杂的图形。我的意思是,力图通过每个方证的几个文字、词组的组合,尽可能的描述出其立体的,动态的临床形象和生动情景?

这样的思路,对我来说,现在也只是说说而已。但是,我们把一个具体的方证,看做是立体的、动态的方证系统网络上的一个结点。力求从静止不动的具体方证,看到伤寒论总体方证反映出来的整体观、动态观。具体方证仅仅是在千变万化,生动活泼的临床过程中,截取了一个结点的静止画面而已。或许将来能从这个视角尝试一次,还很难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