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已经走向灭亡?

 聽雨軒sjh 2014-06-19

文/涂鸦

 

当初,涂鸦将拙作<<唐诗宋词早已被时代所淘汰>>贴出后,有不少网友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甚至昨日有草根名博的网友连续写了4个纸条,就拙文表示了异议。当然首先感谢这些同志的严肃以对,但自己至今认为,我指出的不过是一些文学常识而已,至少从民族感情上来说,我也不愿意唐诗宋词就此淘汰。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若是“民族感情”能够指挥文学,庶几有如此众多的爱国愤青压阵,咱们早就应该是在文学领域一览众国之小了吧。

 

其实众所周知,文学与其它艺术领域一般,其发展至今,依靠的也是一种逐代传承的智慧积累。而且与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发明或发现被推出后,会引起迅速的发展不同的是,文学演进的过程十分缓慢,古诗从四言诗经起,历经了千年才演化出律诗。前些时候在文化社区看了某位博友关于古诗的零碎之语,谓唐代的政经强弱起伏,直接影响了唐诗的发展。但他却丝毫没有看出,文学的发展根本与社会生产力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而且各时代的文学在成就上毫无比较性,这不断进化所带来的只会是技巧与表现力的增加,以及人类创作感情的更加细腻。但不管形式如何的变化,主题永远围绕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引出的大批话题。这就是之所以唐诗在现下读来,仍能让人深有感触的原因所在。

但正是因为社会发展参数的增多,人类感情的愈加细腻和复杂,使得古诗词在如今传统文化一片空白的现代社会,不过尚存一息,毫无发扬光大的可能,至少其艺术表现力更是远远无法与新诗相比。就如唐代的五律与七律的出现,使得中国古诗的表现力大大加强。但如果所有人当时死守魏晋时期的五古七古,甚至诗经的四言而不放,则后世绝不会有如此众多的唐诗佳作教众人争唱不休。

 

但我先前就指出了,唐诗的写作路子其实相当狭窄,无外乎忧国忧民,愤世嫉俗,郁郁寡欢之类的主题表现而无其它。只要熟读<<千家诗>>的网友立即可以发现,古人说来说去就“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那么两三句话,只有对古文一窍不通的叶公们,才以为古人有什么后人无法超越的绝世才华可言。而其表现力更是只适合于当时无比落后的原始社会,毫不能精准描绘愈发复杂开去的后代社会的形形色色之人事。遍观当下一批网络古诗作,我毫不能看出任何的新鲜玩意儿来。翻来覆去还是那些被古人说尽说烂的屁话。而且若是只运用古汉语,则毫无办法引起现代大众的一丝共鸣,可一旦在其中穿插现代汉语,那诗作顿成打油,让人觉得其状不堪,失却了古诗的独特美感。

所以毋庸置疑,哪怕事实再残酷,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诸如唐诗宋词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中,早已被无情的淘汰。与其绞尽脑汁下,去弘扬这门过时的传统文化。不如将古诗词彻底锁进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仅供后世之人瞻仰保留之用,转而竭力将西方文化产物的现代诗这个新兴体裁与古传统文化相互磨合,寻找出一种独特的写作思路来。

 

当然有博友提到如何保留传统文化的问题,这确实是捏中了七寸的质疑。毕竟冒然对传统文化实行“存善弃恶”的文化解剖,必然得把传统文化断得面目全非。

 

说穿了,这项工程毫无现实可操作性,道理很浅显的是,首先至少你没有办法完全脱离主观,去制定一个客观的标准去对传统文化的产物进行筛选。而且在传统文化中,艺术的比重几乎占了绝大部分,其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任人穿凿,所以很多艺术玩意儿的价值高低,完全是由不同时代人的审美价值观所决定的。即“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其实很多时候,人根本无法觉察一样文化艺术产物的价值高低,只能靠少数人的价值“盲”判,然后推向大众,让所有人共吹“皇帝的新衣”。那清明上河图便是如此,在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涂鸦至今没看出过那副玩意儿究竟有什么艺术价值存在,似乎也就一点考古学的价值而已。

因而“昨日阶下囚,今日堂上客”的烂事层出不穷,那春宫艺术可算低俗的传统文化产物了吧,如今一副图不照样可以卖出天价?只是不能因为“干”、“鸟”等字在一义上恶俗不堪,就得禁止全民使用,还得在各种古籍内通通去除吧?否则你还让那些市井英雄以后怎么开口说话?

 

所以在涂鸦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管是艺术、语言、文字或是其它的民间的各种杂耍绝活,是“国粹精华”也好,还是“国渣糟粕”也罢,只要能够保存下来的,就应该设法保存下来,因为无论这些玩意儿本身具有多少内在价值,但都是咱们这个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组成部分之一。换言之,每一样产物都代表着中国的历史。

西学东渐初始,研究国学完全成了“屈原之赋,不甚怨君,却被后人讲坏”,而变作诸家毫无意义的立场口舌之争。以至后来章太炎先生提出了“以国粹激动种性”的理论,索性将国粹、国学和国故三词结合并用。钱玄同旋即也“放屁添风”似地提出“不尽适用者,亦必存而传之,断不肯听其澌灭。”的观点。而最终由先贤胡公集各家之言系统阐述,指明国学即是“国故学”,并提出了“过去种种,上自思想学术之大,下至一个字、一支山歌之细,都是历史。”的伟大战略思想。为当时青黄不接的古学界以及蓄势待发的整故运动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不过从现实上来看,保存传统文化确实困难重重,而且往往只会阻碍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毕竟传统文化植根于传统生活之中,传统生活的消失,必然使得传统文化失去了天然的温床,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且这不是敝民族的土产国情,如今欧洲人也为着相同的问题而头痛不已。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产物都无药可救,至少在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传统元素的情况下,引进了西方文化艺术的创作技巧,语言、传统绘画以及京剧艺术(所以说,八个样板戏毕竟不是一无是处的)都有了新的突破,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不过凭心而论,传统文化能适应帮助现代社会前进的玩意儿实在不多,相反能阻碍社会发展的理论说道比比皆是。别的不说,只要将孔孟之道从古文化里单独拎出来全面运用于现代社会,只会在短期内高效率地摧毁现代社会发展的稳定秩序。那缘故无非咱们的传统文化缺乏最起码的思想与科学价值,而且往往只注重完美的理论,从不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因此在大多数传统文化产物简单粗糙原始的情况下,即使全盘保留下来,却又无用武之地,最终也只会在当今这个开放型社会体系中自然淡化和消失。

因此要有效地保留传统文化,在我看来,就只有华山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将无用的传统文化彻底置入封闭的真空环境中,人为去除这些文化的运用价值,唯独保留其艺术鉴赏价值,或者效仿日本、香港、台湾等地,对一些濒临灭亡的文化进行活化,让其退出一切社会生活,拒绝献金,惨淡经营,自然维持。唯有此,才能保证传统文化长久保鲜。

这也完全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虽然在民族感情上来说,咱们确实会倾向于发扬光大,但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这些传统文化其实早已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绝不可能再如实地出现在现实社会中。

这就是前几年昆曲红极一时,我便出来大唱反调的缘故,因为对此类民间戏剧艺术的发展推广,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自欺欺人的形式主义表现,与艺术的原始精神早就产生了脱离断裂,只剩下一个毫无用处的空壳。即使对这个空壳进行人工改造,那最终形成的新产物就已经跟传统文化毫不搭脉,简单一句话,创新还算是传统吗?因此当初我就奉劝这些人,要发展创新可以,但勿要用上“昆曲”的名号来标榜,要沾光最好也在名字前加个“新”字来区别,免得到最后将好端端的一门传统给辱了名头。

而且退到最后一步来讲,如果在功利的角度上来看,哪怕全盘放弃传统文化其实也不是什么世界末日,老美没有本土文化,实行拿来主义,学了欧洲人的一招半式,至今被欧洲人嘲笑为文化粗痞,但不照样养尊处优,称霸全球?

不过涂鸦虽然狠揍古文化,但不缺少怀古之幽思,相反极其尊重古人,而且坚持认为,新的社会思想的出现必然要打上原有意识形态的烙印。而如果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从原有的传统中发生演变而来的,那它就决不会有强劲的生命力,而被延续下去。如果没有诸子百家的出现,或许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将变得乏味透顶。

所以涂鸦也不希望传统文化有彻底灭亡的那一天,不过唯一不同的是,那些爱国大军以民族传统为荣,但却丝毫不关心传统文化的前途命运,相反涂鸦这样“商女不知亡国恨”的落后分子却处心积虑为传统文化的生存出谋划策,也不知这种现象算不算咱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之一,值得保留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