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陵之

 liuzy56 2014-06-20

   王承恩墓位于十三陵、思陵旁边,是崇祯皇帝的陪葬墓。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王承恩(?—1644年),明末著名太监,河北省邢台县白岸乡白岸口村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秉笔太监,是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后来崇祯皇帝饮恨煤山之时,王承恩陪着崇祯皇帝,也在旁边自杀,为崇祯帝殉葬。后世念其忠诚旧主,就把他陪葬在思陵边上,屡有称赞。拜祭思陵之时,顺道也对王承恩墓进行拜祭。清朝顺治帝感其对旧主的一片忠心,为其修建墓地。

    王承恩墓坐西朝东,墓地现存坟冢及三通石碑。
    东侧第一通碑高2米,正面由吴下倪钦题行书刻“王承恩墓”。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基座四周浮雕题材为“龙马负书”、“犀牛望月”等神话传说。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第二通碑高4米,螭首龟趺,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碑首有“敕建”字样,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碑文800字,顺治十七年,由清顺治皇帝亲自撰写。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紧靠墓前的碑高2米,螭首方趺,此碑现在已经断为两截,后进行修复。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碑首有“御制旌忠”四字,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碑座所刻为草龙图案。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碑正面为碑文,240余字,是顺治二年营建思陵时,顺治帝为褒奖
王承恩而撰写的。

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碑阴为王承恩生前曾经担任过的官职的总汇——“王承恩之墓”。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最后面为坟冢——直径6米的土堆。十三陵之——王承恩墓
   

    太监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只不过是,好名声的不多。远有秦朝赵高,指鹿为马;汉朝十常侍,祸乱朝纲;唐朝末年,太监干预皇帝废立。只是个别现象而已,只是到了明代,太监名人辈出。成祖时郑和、英宗时的王振,宪宗时的汪直,武宗时的刘瑾,万历时的冯保,熹宗时的魏忠贤,更是当上了九千岁。王承恩与他们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为什么在明朝会出现,大太监辈出的时代呢?在明朝有两套班子,一套是朝廷上的朝臣,他们对朝廷负责,对皇帝负责;另一套是太监,他们有自己的权利机关,他们只对皇帝负责。在重要的岗位上,都有太监的职位。如负责带兵打仗的是朝臣,而太监负责监军。也就是监督军队,直接向皇帝报告。这就不难看出,有时候皇帝更相信太监,明朝太监有着很大的权利,所以名人辈出。

 关于王承恩墓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说在云南弥勒县朋普镇小普特村。说是王承恩的门生孔志周等3人,到京城将其骨灰运回双龙营(今小普特村)安葬。王承恩被安葬在双龙营后,门生感其恩情,于是立高碑修大坟。只凭村里人说,没有什么物证,很难成立。

另一种说法在山东迁安。《昌平外史》编辑人麻兆庆,民国时,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与人提到王承恩墓,那人说:王承恩是其远祖,墓在家乡迁安,年年祭祀。只此记载,也不为证。

 本人更认可,昌平十三陵的王承恩墓是真的。

 一个前朝的太监,死后被新王朝的皇帝,两次以皇帝的名义书写碑文,加以纪念。(第一次是顺治二年,应该是别人代写的,因为那时顺治帝才七、八岁的孩子;)是绝无仅有的,是无上之殊荣。忠于旧主,是后世王朝所推崇的,而背叛旧主,投敌卖国,终究为世人所唾弃。像明末之洪承畴、钱谦益在关键时刻识时务,投降大清,保全性命。到乾隆皇帝时编写二臣录,都榜上有名,永远被钉在了耻辱架上了。而王承恩,以身殉国,忠于旧主,也将为后代所歌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