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书可读的岁月(随笔)

 深山木槿 2014-06-20

无书可读的岁月(随笔)

——忆读书之三

孙柏昌

 

一走进学院的图书室,我就失望了。

图书室在2号楼一层的东北角,像我们的教室一样大,三间房子大小。挤挤攘攘地摆着几排书架。与黄县一中的那堂皇气派的图书馆一比,我觉得自己好象回到了幼儿园。

就这样几本藏书,能算得上大学?我觉得自己上当了,上了老龚的当。

老龚是黄县一中团总支的书记,高三时,他兼任我们的班主任。他,胖乎乎的,戴着瓶底儿一样的尝试近视镜。有一天,他从教室把我叫出来。我尾随着他向教学楼走去的时候,他忽然停下脚,极亲热地搂住了我的肩膀:

“柏昌,你就下决心报考那个学院吧。”

当时,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的高考志愿草表已经交上去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这是物理老师王替我选择的。王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他知道我的眼睛色弱,专业限制很多。他说,你有两个专业可以选择,一是北大数力系,二是清华水利系。那时,我已经读了《青春之歌》了,向往北大的校园和图书馆。至于外语院校,我还从来没有考虑过。我觉得外语只是一种工具,怎么可以能以身相许呢?

龚老师,我喜欢数学。我说。

我的数学一直在班里遥遥领先。而且,我们上一级校友已经有两个学兄在北数力系就读了。

老龚那厚实的胳膊又在我的肩膀上增加了点力量。他说,这个学院属于不穿军装的军校,有前途。军校是不用家里花钱的。我和学院的张老师聊过了,他说,每个学生一个月23元五角,足够了(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母亲不愿意让我考上,主要是没有钱供我读书)。张老师还说,你的色弱,没有问题。张老师是学院来面试的老师。我们四个同学参加了面试。面试我的时候,还拿了地图册的颜色让我分辨。再说,你报了学院,也不影响你继续考北大,只是在正式志愿表上再附上一张表。倘学院没有录取,其他志愿照旧。多一个机会,不好吗?

我终于经受不住诱惑,报了。我们四个报考的同学中,只录取了我一个。可能是因为我俄语考的好吧。他们三个也都进了北京:清华大学、北京铁道学院和中央财政金融学院。

我到了学院后才知道,张老师是我们系的秘书,培训过西班牙语。

不过,图书室再小,藏书也足够读的。印象中,图书室里不少原版外文书,还有许多外国小说。之前,我好象只读过《牛氓》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习课与课外活动时间,我都泡在图书室里。图书室,没有专门的阅览室,我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那样,倚着书架站着读。我们西班牙语专业主要是面对拉美的。有一个书架专门摆着拉美小说,不多。当时,中国的西班牙语专业还相当瘦弱,小说大都是从英文转译过来的。记忆里,我好象读了《阴暗的河流》《黄金果的土地》《我们的粮食》什么的。这样的书,我不好意思在教室或宿舍里读,好象与突出政治的气氛不大合谐。每当图书室关门的时候,我会把读过的页码折一个角,下次接着像孔乙己那样站着读。苏联小说多一些,我会借回来读。我的教授陈复庵翻译了十几部苏联小说,我大都读了。当他看到我读《暴风雨所诞生的》那部小说时,他有点不高兴:

去!换另一个版本。读我翻译的。

可惜,孔乙己那美好的时光也没有多久。文革便不期而至了。图书室也关门大吉了。

漫长的无书可读的岁月便开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