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跟中粮集团有什么关系?他们虽说行业不同,但初衷都一样:要打建行业的供应链,给客户一站式服务。比如应用材料的如意算盘如下:英特尔、台积电等大客户,你们买我的设备,买我的备件,也买我的备件清洗和服务。甚至对于竞争对手的备件,我也可以给你们清洗、服务。在备件营收占半导体设备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大比例的时候(正常情况下30%左右,行业不景气时占50%左右),这种思路颇具吸引力,是一帮自我膨胀的高管们和纸上谈兵的MBA们的最爱。企业资金充沛,决定做什么容易、决定不做什么难时,一个个灾难就这样给制造出来了。但问题是,这些巨无霸看上去都是赫赫有名的公司,其实管理水平低下,虽然并购了不少企业,但对这些企业的管理跟不上,重资产运作,投资回报率低,没有竞争优势,注定没法长久。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重视硬件,即资产;轻视软件,即管理。这其实是工业时代的传统思想。比如在大半个世纪前,你在钢铁行业,如果能控制大部分的产能,你就有定价权。但在后工业时代,在服务行业,或者入行门槛较低的行业,这种经营模式很难奏效。于是,重资产的公司屡屡受挫就不难理解了。 这也是说,在后工业时代,你很难通过重资产运作来替代管理上的不足。如果你没法通过软实力,即供应链管理能力,来整合外在资源来取得业务成功,竖向集成的重资产运作也注定不会好到哪里去。重资产运作是工业时代的特点。在后工业时代,更重要的是软实力,即对供应链资源的整合和管理的能力。像波音、空客这样传统上的重资产公司,也在走外包之路。例如在波音787上,波音主要依赖一级供应商投入资金和开发技术,自己主要承担系统集成者的角色,整个787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工作是供应商在做。而在汽车行业,北美也一直在走竖向集成的解体之路,例如通用在上世纪就剥离了零部件业务,成立德尔福。竖向集成、企业兼并仍然重要,但不是用来解决管理能力低下的问题。一些管理优良的大公司,发现好的商机,通过兼并集成,快速进入这个领域,这是后工业时代兼并集成的主要方式。他们的目的不是重资产,而是获得知识产权和管理能力。这跟中粮集团做的一些兼并有显著区别(尽管中粮的一些兼并也是为着提升管理能力)。在后工业时代的重资产兼并,只能使企业更臃肿,投资回报率更低。比如中粮旗下的中国粮油,总资产从2009年的360亿上升到2013年的820多亿元,年度利润则从20亿下降到19亿多,2013年的资产回报率也只有2.1%。大家都知道,钱放到银行还能赚个4%左右的利息呢。 重资产的兼并、投资、整合,结果是只剩下一堆不良资产,不管是当时获得的就是不良资产,还是兼并后管理不善。把现金转换为资产容易,把资产转换为现金困难。就这样,这些不良资产成了公司的负担,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一路下滑。这不光是中粮集团的问题;国营企业普遍面临投资回报率太低的问题。自1998年以来,国企的投资回报率一路上升,到2007年达到顶点(说是顶点,也就7%左右),然后一路下滑到4%左右,也就是说比钱存在银行里稍微强一点点,而且与民企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当然,这并不是说应该把国企关了,把资产变卖了存银行:国企的资产,账面上是100块,但因为多是不良资产,卖掉时可能就是半半价了----我上大学时一个福州同学的砍价技巧:原价的一半的一半——你存银行,不再是存100块,而是25块的本金了。 因重资产运作而陷入困境的公司比比皆是。其实这些企业需要的资源,市场上大都能找到,但出于种种原因,企业选择了内在投资而不是依赖外来资源。片面追求GDP的增长速度是根本的驱动器,这里不谈;管理能力薄弱,没法通过市场机制来整合供应链资源是另一个主因。对于管理能力薄弱,我来举个例子。大约10年前,我在硅谷管理供应商。有一个公司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某项特定技术上合作。有一次,他们的副总联系我,要求给我们做钣金机箱。我问他,你们不是做高科技设备,为什么还有自己的钣金车间?钣金技术含量很低,市面上不是有很多供应商吗?这位副总说,这些钣金供应商绩效不可靠,所以他们就自己开发了这能力。我当时一年直接或间接地采购几千万美金的钣金,熟悉那些钣金供应商,不管是技术上还是管理上,绩效都没问题,一听就知道是这个公司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到位。我让他们报个价。不用问你都能猜到:他们的成本结构高,报价显著高于专业的钣金供应商。这个公司小而全,啥都做,啥都做不好,供应链管理、整合能力低,没几年就处于破产边缘,自然也不惊奇了。 这几年,本土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很多公司都想进入供应链管理领域。这无可非议。但是,有些的做法不是提高管理能力,通过整合、管理外在的供应商资源;而是通过竖向兼并或直接投资的重资产方式进入,却是走上一条不归路。这跟北美企业正好相反。在北美,这二三十年来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确,公司走的是轻资产、专业外包的路。比如耐克、苹果,自己没有生产设施(重资产),都是依赖合同制造商。他们也没有物流、仓储设施,同样依赖第三方。本土企业进入重资产运营,大而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看上去好,但管理水平低下,竞争力薄弱,既没法给客户真正的价值,也无法给公司带来好处,最终会让企业不堪自重而垮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