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朝显谈收藏——闻香识雅人
2013-12-13 15:51| 发布者: 阳光下的小野花| 查看: 219| 评论: 0

沉香是低调、自我的雅士奢侈品,这种缘于对自身内在修养的审美偏好,在中国文人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文化价值。自古文人墨客、士大夫阶层的文化生活都离不开香道的烘托。通过沉香艺术品,或许我们能够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古人清雅、精致的生活。因此,沉香特别是与字画、琴瑟、书房器物等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沉香文玩艺术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沉香木是自然界中极为稀少、极为珍贵的香料资源,产量非常有限,如四大胜地之一的越南,一年所产沉香也就18公斤。要想形成一块优质的沉香,需经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沉香是沉香木树干表面或内部形成伤口时流出的树脂,经多年沉积形成的香脂,是具有驱秽避邪、调中平肝作用的珍贵药材。沉香按其结成情况不同一般可分为六类:“土沉”、“水沉”、“倒架”、“蚁沉”、“活沉”、“白木”等。现在市场上说能沉于水中的就是好沉香、真沉香,这只是片面说法。因为不法分子通过人工处理也可以把假的沉香做成沉水,所以单凭沉水与否来判断是否真品是不正确的。沉香的分布基本沿着亚热带雨林这条经纬线,因为每个地区土壤的酸碱度不同、气候不同,所结的香不同,味道就不同。好的沉香闻起来钻、凉、甜:钻就是你一闻到会上头;凉味就是薄荷味、西瓜味,一个西瓜刚被切开一刹那的感觉,我们称为瓜味;甜就是奶香,其实就是一个香型转变和它的灵动性。现在已知的沉香品种有300多种,沉香神秘而奇异的香味集结着千百年天地之灵气,有的馥郁,有的幽婉,有的温醇,有的清扬。玩沉香,好玩就好玩在这里。 沉香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等,几乎所有急救药品的主要成分都是沉香。中国沉香收藏史,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盛行始于宋代。曾“一片万金”,被誉为“木中钻石”。随着如今的国力昌盛,沉香再度获得藏家的青睐。有数据统计,中国和日本有83%以上的富豪都钟情于沉香的收藏和品鉴。因为其珍贵的药用性、无以言表的高雅香味及所蕴藉的神秘非凡的功能特性,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重视和追求。殷商巨贾喜欢摆饰沉香,营造祥和气氛,借以凸显其高贵气质;宗教界则喜欢沉香的清净灵气,洋溢着心灵芬芳;名人雅士欣赏沉香耐人寻味的姿态享受优雅丰盛的生活内涵与情趣。 宋代是香道文化发展得最为蓬勃的时期,对于宋元明清的文人来说,香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从苏轼出神入化的咏叹:“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到《红楼梦》里元妃赐贾母“……沉香拐柱一根……”可见沉香之尊贵。从苏轼、曾巩、黄庭坚、陈去非、邵康节、朱熹、丁渭等人写香的诗文中可以看出,香不仅渗入到了文人的生活当中,而且能体现出相当高的人生品位。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香也不单单是芳香之物,而已成为怡情的、审美的、启迪性灵的妙物。也因此香道真正成为一种令人神往的文化。 近几年,沉香价格水涨船高,但相比于玉器、瓷器、字画等,还属于价值洼地。沉香尽管是收藏的一个极小门类,却也是文人和收藏爱好者们案上雅玩的必需之物,更是国人“文化寻根”强烈精神需求的释放,市场需求日益凸显。目前沉香木赝品越来越多,真正的沉香木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香,而赝品沉香味不久就消失变淡了。真正的沉香木色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深,油脂线也会越来越多,这些都是研判真伪的重要标准。沉香的收藏价值直线升温,由于真正高级别的产量非常有限,且资源面临枯竭,所以升值的潜力巨大。2012年6月的北京保利春拍,一件“沉香雕仙山楼阁嵌西洋镜座屏”,520万元起拍,最终以2070万元成交,打破中国沉香艺术品拍卖纪录。 来源:平顶山周报 作者:蒋朝显 校对:向明 排版:刘洋 高鹏程 责任编辑:郑书方 高鹏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