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 
二、古籍的结构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的结构包括书签、书衣、书名叶、书脑、书脊、书首、书脚、书根。
 三、古籍的内容 古籍通常由封面题名、序、目录、凡例、正文、跋、卷首、卷末、附录、笺、注、疏等内容组成。 四、古籍版本 广义的版本包括写本、刻本等形式,狭义的版本概念是伴随着雕版印刷的发展而产生的,简言之,是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的本子,区别于写本、抄本: 1.版本的类型:从图籍产生以来,尤其是版刻图籍产生以来,版本的类型和称谓非常多,按照写刻的不同情形,可分为稿本、写本、抄本、影抄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石印本、彩绘本等等。 2. 刻本的类型:按照从出资人或主刻人的角度、刊刻先后次序等因素划分的刻本类型有,官刻本、监本、内府本、殿本、局本、藩府本、私刻本、坊刻本、麻沙本、书棚本、初刻本、翻刻本、重刻本、仿刻本、影刻本、写刻本、递修本、百衲本、巾箱本。 3. 版本的其他概念:根据流传情况和珍贵程度,古籍又可分为足本、节本、残本、通行本、稀见本、孤本、珍本、善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