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内经-----何为厥

 ntex 2014-06-22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厥生寒热,寒热者,阴阳之气有偏盛也,或阳气之不生,或阴气之不藏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足之三阴三阳,皆会于足下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阳降而阴藏,阴不藏,故足下热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
阴升而阳出,阳不出,故寒从五指至膝上
岐伯曰: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阳脉者,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
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厥之为厥,人体体内阴阳之气升降出入有偏盛,非必有风火寒暑燥湿之外袭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偏盛之因为何?)
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精气滋下,下气上争,不能复,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亦阳气之本也,秋冬阴精本藏,夺于所用,下用精气,而与上争,不能回复,上之精气不足而邪居之也。至于春夏,阴精少,而阳气无发生之本,故阳气不足,而手足为寒。)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咳逆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甚则入肺。)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
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慓悍,肾气日衰,阳气独胜,热遍于身,故手足为之热也。
(夫阳气者,亦精之本也,脾行津液,清阳升天,复降而生精,酒者气悍,乱其清阳,阴精日少,肾气日衰,而阳气独胜,手足为之热也。)
此二者,皆得之饮食起居,而使阴阳之气不得互化也。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
歧伯曰:阳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
(腹满者,饮食不化也,阳盛于上,不得下,故饮食不化)
阳本在上,降而化阴,阴本在下,升而化阳,或不得升降,或不得出入,则发为厥
帝曰:善。愿闻六经之厥状病能也。
十二经之上下升降不得,发为厥,足之三阳,从头走足,厥则阳气不得下,足之三阴,从足走胸,厥则阴气不得上
岐伯曰:巨阳之厥,则首肿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所谓甚则狂癫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癫疾也)
阳明之厥,则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癫疾欲走呼,妄见而妄言。
(帝曰:善。其恶火何也?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帝曰:其恶人何也?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桁不可以运。
(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所谓鸣者,阳气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太阴之厥,则腹满謓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腹满謓胀,支鬲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甚则入脾。)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女子同法)
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
(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甚则入心
(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所谓入中为瘖者,阳盛已衰,故为瘖也。内夺而厥,则为瘖痱。少阴不至者,厥也。)
(肾病者,胫肿腹大身重,喘咳,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阴缩肿,桁内热,好卧屈膝。
此肝主疏泄之义,阴器不得足厥阴之经气,则阴缩而小便不利,病在阴器本身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阳胜则腠理闭,汗不出,身热齿干,喘粗为之俯仰,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
厥甚谓之逆
(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踹肙,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治主病者。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二阳急为惊)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
太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水,治主病者。(此处红字应为错简,上下对调)
少阴厥逆,(骨行)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胫纵而不任地也)
(二阴急为痫厥)
厥阴厥逆,足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
(厥为不利,厥逆为闭)
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三阴俱逆,阳无生机)
厥者病轻,厥逆者重,厥仍在经,厥久则为逆,而腑脏亦病
厥在三阳病为轻,厥在三阴病为重,以阳在外,而阴在内,以阳气盛易泻,而阴气虚难补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痉,治主病者。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
手少阴心主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内经中有厥之条文,选一些附录于下)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
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阳归春夏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气有多少,逆皆为厥。
问曰:有余者厥也耶?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

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皆得之气厥也。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胸胁,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以下为运气七篇中挑选的条文)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太溪绝者死不治。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心火受邪,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神门绝者死不治。
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革,木乃眚,火见燔芮,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口疡寒热胕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其主暴速。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革,火乃眚,埃昏云雨,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椎痛,厥逆,动转不便也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运火炎烈,雨暴乃雹,民病厥心痛,心澹澹大动,胸腹满,胸胁胃脘不安,鼽衄善悲,时眩仆,呕血泄血,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手热肘挛腋肿,面赤目黄,甚则色炲,嗌干善噫,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脏也。
太阳之胜,凝凛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腹满食减,血脉凝泣,络满色变,皮肤痞肿,筋肉拘苛,热反上行,胸项头顶脑户中痛,目如脱,疟发,寒入下焦,传为濡泻,或为血泄,痔,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
厥阴之复,偃木飞砂,倮虫不荣,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厥心痛,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汗发,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大雨时行,鳞见于陆,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呕而密默,唾吐清液,头项痛重,掉瘛尤甚,甚则入肾,窍泻无度,太溪绝,死不治。
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热,介虫乃耗,火气内发,心热烦躁,惊瘛咳衄,上为口糜,呕逆血溢,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瘛,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饮水浆,少气脉萎,色变黄赤,化而为水,传为胕肿,便数憎风,甚则入肺,咳而泄血,尺泽绝,死不治。
太阳之复,水凝而冰,阳光不治,地裂冰坚,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腰骓反痛,屈伸不便,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厥气上行,心痛痞满,胸膈不利,吐出清水,及为哕噫,食减头痛,时眩仆,甚则入心,善忘善悲,神门绝,死不治。
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尻股膝髀踹桁足病,胕肿不能久立,瞀热以酸,溲便变,主胜则厥气上行,心痛发热,膈中,众痹皆作,发于胠胁,魄汗不藏,四逆而起。
阳明在泉,客胜则清气动下,少腹坚满而数便泻,主胜则少腹生寒,腰重腹痛,下为鹜溏,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民病寒湿,腹满身謓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鼽嚏,血溢血泄,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客气少阴君火)
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雰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霜乃为杀,水乃见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腹满痞坚。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瞑,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太虚深玄,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先兆也。

==========================论厥=============================
厥者,阴阳之不顺也,而生寒热,此阴阳之气有偏盛也,或阳气之不生,或阴气之不藏。
厥之为厥,人体体内阴阳之气升降出入有偏盛,常得之饮食起居。风火寒暑燥湿之外袭,亦可使人厥。
阳本在上,降而化阴,阴本在下,升而化阳,故阳以下行为顺,阴以上升为顺,十二经之上下升降不得,阴阳不顺,则发为厥。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厥则阳气不得下,足之三阴,从足走胸,厥则阴气不得上。
厥在三阳病为轻,厥在三阴病为重,以阳在外,而阴在内。
十二经脉之气,气有多少,逆皆为厥。厥甚谓之逆,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十二经脉为病,气多则病盛,气少则病虚,气不顺为厥,腑脏久久不得此气,亦可发为厥。
厥之为病,亦可观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之关系。
==========================论厥=============================
无扰阳气,勿泻阴精,以神守精,以气御形,避风贼邪,不妄劳作,则不病厥。
呜呼,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