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請教日出攝影技巧 – mobe解答

 hankbilly 2014-06-22
日出或日落的攝影攝影的技巧
一、慎選攝影地點
拍攝日出或日落的攝影點,因季節之不同及太陽升降方向而異,通常攝影地點之選擇正確與否,對於作品之成敗是具有決定性之影響。若能選擇地勢高、展望好且視野寬闊,而能居高臨下俯瞰大地,通視四周的攝影點,就能拍攝到日出(落)時周邊的景物。
二、把握黃金時段
就攝影黃金時段言,一日之計應在於「晨昏」,因此,拍攝山岳風景若能選擇晨昏斜陽之時間來描寫,必定能夠獲得富有立體感的優美光影效果。而拍攝旭日東昇或夕陽西下的時間,以太陽出沒於地平線前後約四十分鐘左右為最佳時刻;拍攝日出最好於太陽出來前,提早約一小時抵達攝影點,研判日出方向,完成各項觀察與準備工作。
三、光圈快門運用
通常拍攝日出與日落都是採「光圈優先」,並以快門來搭配;當晨昏時分,太陽在地平線以下,若距離地平線愈遠時,其光線必定愈弱,反之,陽光在地平線以上,且距離地平線愈高,則光線就愈強。當太陽仍在地平線以下,尚有四十幾分鐘方能跳至地平線上時,若以較小的光圈表現,因光線昏暗,長時間曝光也許只能拍到幾張彩霞滿天的燦爛日出是十分可惜之事;倘只為了貪多而使用太大的光圈拍攝,希望能以多拍幾張來增加成功機率,觀念固然值得嘉許,惟照片放大後之質感必然欠佳。建議您拍第一張時應配合快門,儘量不要使用過大或過小的光圈,不妨以中光圈(F8或F5.6)拍攝,爾後隨著太陽逐漸爬昇,當天空愈來愈亮,四周景物透過肉眼所見亦逐漸明晰,此刻所使用之光圈應漸次縮小(F16?F32);而拍攝日落時則反之,當太陽尚未下山或即將降至地平線以下時,先以最小光圈搭配快門拍攝,俟光線愈來愈暗時再逐次開放光圈表現。
四、渲染晨昏氣氛
使用彩色軟片拍攝日出或日落景觀,由於晨昏色溫偏低,故所攝景物之色彩必然會呈現偏紅、橙或金黃色彩,此種現象對於大自然中的氣氛營造實具有渲染效果。如此因色溫變化而使得色彩產生偏離的現象,對於某些攝影題材是需要加色溫濾鏡予以校正的,惟拍攝風景作品所造成的偏色情形,正可以突顯天空彩霞絢爛與豔麗的色調,不但不會破壞作品的意境反而更加誇張地表現出大自然美麗的風貌和情調,因此,沒有必要以色溫鏡片來校正色溫。
五、明暗反差處理
晨昏光線明暗反差變化大,攝影時需不斷地測光,否則將不易掌握正確的曝光量。理論上彩色負片之寬容度較大,拍攝明暗反差較大之景物,曝光過度或不足一級,經暗房加、減光處理後,仍然可以獲得令人相當滿意的色彩,惟拍正片卻因其寬容度甚小在處理上須更加嚴謹。
拍攝日出(落)風景,當太陽尚在地平線以下時,往往天空與地面的景物反差太大,亮部與暗部兩者之間的曝光量甚至會超過4、5級以上,此刻,倘以天空測光做為曝光標準,所拍攝之地面景物均因曝光不足成了剪影,反之,若以地面之山景測光,則原本天空絢爛的色彩,因曝光過度整片死白晨昏氣氛盡失,取捨之間的確令許多好攝之徒們懊惱。為避免上述現象發生,當架好三腳架測光與構圖完成,使用B快門按下快門之際,先以黑色卡紙擋住鏡頭中的天空,並將黑卡紙上下輕微晃動數分鐘讓地面之景物先行曝光,爾後再移開黑卡紙將天空做短暫的曝光(也許只要幾秒鐘),則可消除畫面中死黑或死白的現象。至於天空應擋多久應視其亮度與地面之反差大小而定,若無法獲知標準的數據,只有以「包圍式曝光」法,亦即同一畫面以不同之光圈與快門多拍幾張,並將當時所拍攝之狀況做成記錄供爾後參考。
若天空與地面之反差不大,亦可嘗試使用灰色漸層鏡遮擋天空拍攝;至於消除地平線以下面積不大的死黑景物,也可用閃光燈對其作全面或局部補光,以避免逆光拍攝前景所呈現整片烏黑的剪影現象,當然若能選擇透光性較佳的景物當配景則最佳。
六、利用前景陪襯
拍攝日出或日落景緻若沒有彩雲或霞光的搭配,畫面會顯得比較單調,為避免內容過於平凡與空洞,應以敏銳之觀察力,就地取材或利用一些山中的枯木、花草、人物、營帳等做為前景陪襯,但要注意全般構圖的均衡、美感與內涵及主、賓體間之關聯性,若弄巧成拙反而畫蛇添足,按下快門前不妨慎思之!
七、慎防光暈滲入
無論拍攝日出或日落,鏡頭總是朝著太陽方向以逆光拍攝,畫面中已經拍攝到太陽,產生光暈為自然而無法避免的現象。若沒有拍攝到太陽,當遮光罩無法完全遮擋住光線時,它必然會產生光暈而破壞畫面中美好的色澤與質感,按下快門前應先仔細觀察,調整拍攝角度使之減少或消失,若已用手遮擋光暈仍然無法消除它時,應等待太陽移動位置後再拍,否則,宜將它安排在角落或深色位置,俟照片放大時再予以格放或修片,以盡量減少作品中之光暈現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