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景物的特点,是景物被天空散射光照明,除天空本身的亮度较高之外,地面景物由于得不到阳光的直接照射,平均亮度偏低,显得灰暗,层次不分明。同时,天空与地面之间景物明暗悬殊。根据上述情形,雨天拍摄一般不宜选用大面积天空为背景,如果用也要少用,而多以较暗的物体,如绿树、山峦、隐约能见的建筑物为背景。这种暗背景既有易于表现影调较亮的主体,又可以衬托出明亮的雨丝,如图9-31所示。 ![]() 图9-31 暗背景有助于衬托出明亮的雨丝 光圈:F5.6 快门:1/80秒 焦距:28毫米 ISO:80 根据雨天景物之间对比弱、反差小的特点,在拍摄时需要扩大景物间的亮度范围,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摄影人员在实际选景时,尽量选择那些具有丰富的影调变化或色调变化的景物作为拍摄对象,利用景物自身的明暗对比或颜色对比,来扩大景物的亮度范围,使画面中既有明亮的高光部分又有较暗的部分。另外,创作者在有条件时,还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人为地对被摄对象进行合理地明暗搭配,以便构成适中的反差,如图9-32所示。 ![]() 图9-32 使用花朵进行明暗搭配构成适中的反差 光圈:F4 快门:1/250秒 焦距:70毫米 ISO:200 在下雨时,地面湿润,或多或少地存有积水,利用积水的镜面反差,还可以在水中形成景物的倒影,这种倒影能增加画面的层次,如图9-33所示。 ![]() 图9-33 水中的倒影能增加画面的层次 光圈:F5.6 快门:1/30秒 焦距:100毫米 ISO:100 在具体拍摄雨景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拍摄时可以透过流淌雨水的门、窗、汽车玻璃作前景,造成朦胧而近似于模糊的画面效果,表现下雨的场景;有时为了创作上的需要,拍摄时在玻璃上薄薄地涂上一层凡士林或其他油质的东西,使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加强雨天的效果,如图9-34所示。 ![]() 图9-34 透过雨中的玻璃拍摄风景 光圈:F4.5 快门:1/125秒 焦距:19毫米 ISO:100 雨天拍摄如何准确地控制画面曝光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画面的成败。因此,在拍摄雨天的景物时,不能只靠经验估计曝光,而要通过测光工具,随时测量景物的亮度,并依据所测量的光值,根据创作意图确定合适的曝光量。一般情况下,拍摄远全景画面时,当景物亮度分布比较均匀时,则多以景物的平均亮度值确定曝光;当景物亮度分布不均时,则应以画面中主体物的表面亮度确定曝光。拍摄带有人物活动的中近景画面时,多以人脸亮度值确定曝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