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是如此简单和有趣——献给大众的经济学 5

 负鹏载舟 2014-06-23

杂七杂八的博客2008-10-02 21:51:28)

第四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上,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代表了卖者的行为,而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代表了买者的行为。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使该物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实现平衡。为了更加精确地分析供给与需求,我们需要引入弹性的概念。弹性是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动反应程度大小的指标。

    一、需求价格弹性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注意到,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低时,当买者的收入高时,当该物品替代品的价格高,或该物品互补品的价格低时,买者对该物品的需求通常更多。这时我们对需求的讨论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也就是说,我们讨论需求量变动的方向,而不是变动的大小。为了衡量需求对其决定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我们需要学习什么是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需求规律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使需求量增加。我们用需求价格弹性来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我们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小,我们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一种物品的需求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呢?由于任何一种物品的需求都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所以,需求的价格弹性取决于形成个人欲望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根据经验,我们可以说出某些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一般规律。

        1、必需品与奢侈品  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当小麦面粉的价格上升时,也许人们会节约一些小麦面粉,但不会大幅度地减少他们所消费的小麦面粉数量。与此相比,当汽车价格上升时,汽车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原因是大多数人把面粉作为必需品,而把汽车作为奢侈品。当然,一种商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并不取决于物品本身固有的性质,而是取决于买者的偏好。对于一个非常喜欢汽车的汽车迷来说,汽车也可能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

        2、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往往比较富有需求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例如,猪肉和鸡肉很容易互相替代。假设鸡肉的价格不变,猪肉价格略有上升,就会引起猪肉销售量大幅度地减少。与此相比,由于小麦面粉是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食物,小麦面粉的需求弹性大概就小于猪肉。

        3、市场的范围  在任何一个市场上,需求弹性都取决于我们所划出的市场范围。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例如,食物是—个广泛的范畴,它的需求相当缺乏弹性是因为没有好的食物替代品。肉是一个较狭义的范畴,它的需求较富有弹性是因为我们可以用蛋类、奶类、面粉来替代肉。猪肉是—个非常狭义的范畴,它的需求非常富有弹性是因为其他的肉如牛肉、鸡肉、羊肉等几乎可以完全替代猪肉。

        4、时间的长短  物品往往随着时间的变长而更富有需求弹性,当汽油价格上升时,在最初的几个月中汽油的需求量只略有减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能会购买更省油的汽车,转向公共交通,或迁移到离工作地方近的地点。在几年之内,汽油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我们已经在一般意义上学习了需求价格弹性,现在我们更精确地学习它的计量。经济学家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自分比来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即: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例如,假定每斤猪肉的价格从9元上升到12元使你购买的猪肉从每月6斤减少为4斤。我们计算出:

        价格变动百分比为:(12-9)/12*100%=25%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为:(6-4)/6*100%=33%

        需求价格弹性=33%/25%=1.32

        在这个例子中,猪肉的需求价格弹性是1.32,反映量需求量变动的比例是价格变动比例的1.32倍。

         由于一种物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负相关,所以,数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总是相反的符号。在这个例子中,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是正的25%(反映了上升),而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是负的33%(反映了减少),因此,需求价格弹性是负数。在本书中我们遵循一般做法,去掉负号,把所有价格弹性都作为正数(绝对值)。根据这个习惯,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越敏感

    (三)如何判断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小

        经济学家认为: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变动的比例时,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如果需求价格弹性正好是1,从而需求量与价格同比例变动,需求是单位弹性。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条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小呢?这里我们需要记住一条原则:需求曲线愈干坦,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需求曲线愈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

        图1-13表示了需求弹性的4种情况:极端的情况是零弹性,即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需求量总是相同的。随着弹性增大,需求曲线越来越平坦。在另一个极端是完全有弹性的需求,当需求的价格弹性接近无限大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反映了价格极小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极大变动。

        图1-13   需求价格弹性

        (a)完全无弹性的需求:弹性等于零

    (b)  缺乏弹性的需求

    〔c〕富有弹性的需求

 

    (d)完全富有弹性的需求:弹性无穷大 

    (四)总收入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我们知道,卖方销售一种物品的总收入等于该物品的价格乘以该物品的销售量。如果用R表示收入,P表示价格,Q表示销售量,那么我们可以把收入写成一个简单的公式:R=P*Q

        我们也可以用像图1-14那样的图形来表示总收入。需求曲线下面阴影方框的高是P,宽是Q,这个方框的面积P *Q等于这种商品的总收入。在图1-14中,P=12元,Q=100,总收入R=12*100=1200元。

        图1-14:总收入

        现在我们考虑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销售该商品的总收入会不会增加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需求的价格弹性。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如图1-15所示,那么,价格上升引起总收入增加。在这里,价格从12元上升到15元使需求量只从100下降到90,因此,总收入从1200元增加到1350元。价格上升引起总收入增加,是因为价格上升的比例大于数量减少的比例。

         图1-15   缺乏弹性的需求:价格上升,总收入增加

        如果需求富有弹性,我们得出的结果相反:价格上升反而引起总收入减少。例如,在图1-16中,当价格从12元上升到15元时,需求量从100减少为60,因此,总收入从1200元减少为900元。由于需求富有弹性,需求量减少的比例如此之多,远远大于价格上升的比例。也就是说,总收入减少是因为数量减少的比例大于价格上升的比例。

        图1-16    富有弹性的需求:价格上升,总收入减少

        由这两个图中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一般规律:

        1、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减少。

        2、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增加。

        3、在需求弹性等于1的特殊倩况下,价格的变动不影响总收益。

 

        案例研究1:风景区门票的定价

        如果你是某一个著名风景区的负责人,你的财务经理告诉你,公司缺乏资金,并建议你考虑改变门票价格以增加总收益。你将怎么办呢?你是要提高门票价格,还是降低门票价格?回答取决于需求弹性。

        如果旅游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提高门票价格会增加总收入。

        如果旅游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提高价格就会使参观者人数减少得如此之多,以至于总收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降价。参观者人数会增加得如此之多,以至于总收入会增加。

        为了估算需求的价格弹性,你需要用历史资料来研究门票价格变化时,旅游人数的逐年变动情况,或者用其他风景区旅游人数的资料来说明门票价格如何影响旅游人数。在研究时,你还需要考虑影响旅游人数的其他因素,例如天气、人口、收入多少等等,以便把价格因素独立出来。最后,这种分析会提供一个需求价格弹性的估算,你可以用这种估算来决定对门票问题作出什么反应。

    (五)需求的收入弹性

         除了需求价格弹性之外,经济学中还有其他需求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是用来衡量需求量是如何随着消费者的收入变动而变动的,具体说来,需求收入弹性就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即: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白分比

        正如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大多数物品是正常物品:收入提高增加了需求量,由于需求量与收入同方向变动,正常物品的收入弹性为正数。少数物品是低档物品,例如,低档服装,收入提高减少了需求量,由于需求量与收入反方向变动,低档物品的收入弹性为负数。

        即使在正常物品中,收入弹性的大小差别也是很大的。像食物和衣服这类必需品往往收入弹性小,因为消费者无论收人多低也要购买一些这类物品。像汽车和游艇这类奢侈品往往收入弹性大,因为如果消费者收入极低,他们就可能就根本不购买这类物品。

   

    二、供给价格弹性

        在前面我们学习供给的决定因素时,我们注意到,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其投入品的价格下降、或者技术进步时,该物品的卖者会增加供给量。为了从定性表述转向定量表述,我们又需要使用弹性的概念。

    (一)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供给规律表明,价格上升会增加供给量。我们用供给价格弹性来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我们说这种物品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我们说这种物品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

        供给价格弹性取决于卖者改变他们生产物品产量的灵活性。例如,土地供给缺乏弹性是因为几乎不可能生产出土地。与此相比,诸如书、汽车和电视这类商品的供给富有弹性,是因为生产这些物品的企业可以对价格的上升作出反应,从而让工厂更长时间地运行。

        在大多数市场上,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关键因素是时间的长短。供给在长期中的弹性通常都大于短期。在短期中,企业不能轻易地改变他们工厂的规模来增加或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因此,在短期中供给量对价格非常不敏感。与此相比,在长期中,企业可以建立新工厂或者关闭旧工厂,此外,新企业也可以进入这个市场,旧企业也可以关门。因此,在长期中供给量可以对价格作出相当大的反应。

    (二)计算供给价格弹性

        经济学家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供给价格弹性,即: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例如,假定每斤猪肉的价格从9元上升到12元使肉食品公司生产的猪肉从每月20吨增加为30吨。我们计算出:

        价格变动百分比为:(12-9)/12*100%=25%

        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为:(30-20)/20*100%=50%

        供给价格弹性=50%/25%=2

        在这个例子中,猪肉的供给价格弹性是2,反映量需求量变动的比例是价格变动比例的2倍。

   (三)如何判断供给曲线的弹性大小

        由于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了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所以供给曲线的形状能够反映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条供给曲线的弹性大小呢?在这里,我们同样需要记住一条原则:供给曲线愈干坦,供给的价格弹性就越大;供给曲线愈陡峭,供给的价格弹性就越小。图1-17表示了供给价格弹性的4种情况:

        在极端情况下为零弹性,即供给完全无弹性,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供给量总是相同的。随着弹性上升,供给曲线越来越平坦,这表明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越来越大。在另一个极端的情况下,供给完全有弹性,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它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价格极小的变动会引起供给量很大的变动,当供给价格弹性接近于无限大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图1-17   供给价格弹性

       (a)完全无弹性的供给:弹性等于零

        (b)  缺乏弹性的供给

      〔c〕富有弹性的供给

      (d)完全富有弹性的供给:弹性无穷大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供给弹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的。在供给量水平低时,供给弹性大,这表明企业对价格变动能够作出相当大的反应。因为,在一定范围内,企业存在未被利用的生产能力,例如全天或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的厂房和设备。价格的小幅度上升也使得企业利用这种闲置的生产能力是有利可图的。随着供给量增加,企业开始达到其生产能力,一旦生产能力得到完全利用,再增加生产就需要建立新工厂。要使企业能承受这种额外支出,价格就必须大幅度上升,因此供给变得缺乏弹性。

    

     三、弹性的应用

        案例研究1:丰收悖论与农业的长期相对衰落

        在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叶圣陶先生写的文章《多收了三五斗》,描写了大米丰收成灾的情况。“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然而,米价却由去年的十三块一下子降到了五块,农民的“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个个地迸裂了。米商们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般涌出来,隔几天还要跌呢?”而农民说:“去年是水灾,收成不好,亏本。今年算是好年时,收成好,还是亏本!”“田真个种不得了!”

        这种增产不增收的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2006年大枣丰收,河南省洛阳市枣农李年红本指望卖了大枣给上学的孩子交学费,没想到却处处碰壁,一天才卖出1斤多枣,一怒之下,将满满一车的金丝大枣,一捧一捧含泪撒向河中。同年,因为当地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西安市阎良区、临潼区农民大面积种植的芹菜遭遇“市场寒冰”,每公斤芹菜的销售价格低到0.16元左右,销售收入只能勉强收回采摘成本。看到无利可图,一些菜农忍痛将绿油油的芹菜毁弃在田里。谷贱伤农的事件不时发生,丰产不丰收仿佛成了农民挥之不去的噩梦。

        好年景和大丰收反而降低了农民的收入,这种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就是经济学中最著名的一个悖论:丰收悖论。为什么会出现丰收悖论的现象呢?答案就在于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弹性。下面我们就用弹性理论来具体分析一下丰收悖论。

        考虑一下,当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比现有品种更高产的水稻新杂交品种时,水稻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种水稻的农民收入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现在,我们用第三节中所学习的三个步骤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我们考察是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发生移动;第二,我们考虑曲线向哪个方向移动;第三,我们用供求图说明市场均衡如何变动。在这个例子中,新杂交品种的培育会影响供给曲线,由于杂交品种提高了每亩土地水稻的产量,所以,现在农民愿意在任何一种既定的价格水平时供给更多水稻。换句话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需求曲线不变,因为消费者在任何—个既定价格水平时购买大米的愿望不受影响。图1-18表示了这种变化。

        图1-18   水稻市场上供给增加

        当供给曲线从S1移动到S2时,水稻销售量从100斤增加到110斤,而水稻的价格从每斤3元下降为2元。

        但是,新品种的培育使农民的状况变好了吗?要简单明了地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考虑农民得到的总收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民的总收入等于价格乘以销售量。新品种的培育以两种矛盾的方式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杂交品种使农民生产更多水稻(数量增加),但现在每斤水稻售价下降了(价格下降),总收入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需求弹性。在现实中,像水稻这种基本食品的需求一般是缺乏弹性的,因为这些东西是很少有好的替代品。当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如图1-18所示时,价格下降引起总收入减少,在这个图中你可以看到:水稻价格大幅度下降,而水稻销售量增加很少,因而总收入从300元减少为220元。因此,新杂交品种的培育减少了农民从销售大米中所得到的总收入。

        如果这种新杂交品种的培育使农民的状况变坏了,为什么他们要采用这种新品种呢?这是因为每个农民都是水稻市场上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他把水稻价格作为既定的。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价格来说,使用新品种以便生产并销售更多水稻会更好一些。但当所有农民都这样做时,水稻的供给增加了,价格下降了,总收入减少了,所以农民的状况变坏了。

        如果农民向市场供给的水稻减少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会得到更多的总收入,但是没有一个农民愿意选择自己毁坏农作物,因为每个农民都把市场价格作为既定的。如果所有的农民都联合起来这样做,他们每个人的状况就会变得好些。但是这时一定要注意,对农民有利的不一定对整个社会也有利。农业技术进步可能对农民来说是坏事,但是,对能以低价买到食物的消费者而言肯定是好事。

        其实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的不利影响只是暂时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使用,农业新品种的培育,化肥和灌溉等新技术的发展,所有这些重大农业技术的进步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率。农民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供给,节约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机械力代替人力也使得农业劳动不再那么辛苦,恐怕现在很少有农民认为在夏天割麦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了。富裕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也使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

        丰收悖论有助于解释最近几十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巨大变化。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是农民,30年前农民的比例还要更高些。以前,由于对农业生产方法的了解是相当原始的,牛拉犁的耕作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农民的生产率及其低下,为了生产足够的食物,以至于我们大多数人不得不当农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技术进步增加了每个农民所能生产的食物量。这种食物供给的急剧增加超过了需求的有限增加,从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相对于经济中其他物品价格的下降趋势,引起了农业的收益减少,这又鼓励农民离开农业进城打工。

        一些数字表明了这种农业长期相对衰落与城市化变革的趋势。到2006为止,中国有1亿4千万农民进城打工,到2020年中国人口的城市化化率估计将达到50%左右。另外,美国的一些数据也说明城市化的趋势不可逆转。1950年美国有1000万人从事农业,占劳动力的l7%。到1998年,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300万人,仅占劳动力的2%,这种变化与农业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一致的。现在,尽管农民的人数减少了,但是我们的食品却越来越丰富了。

 

    案例研究2:彩电的由短缺到过剩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时,彩电相当紧俏,于是国家控制价格,彩电凭票供应,据说有的彩电厂把彩电票作为奖金发给工人,每张票卖到好几百元。有些人就靠“倒彩电”发了财。90年代之后,彩电供求趋于平衡,再以后就是彩电卖不出去,爆发了降价风潮。

         这个事件表明,供给与需求在短期与长期中的状况是不同的。在短期中,彩电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而彩电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供给缺乏弹性是因为现有的彩电生产能力不能迅速改变,只能通过加班加点来尽量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供给量无法立即大量增加。需求是富有弹性是因为80年代时随着人们收入普遍增加,彩电成为首选的奢侈品,能买得起彩电的人相当多,于是彩电需求剧增。

        长期中的情况与此不同。在长期中,彩电生产者对短缺的反应是增加并建立新的生产能力,全国各地引进彩电生产线,建设彩电厂。彩电业在全国开花,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彩电厂,因此在长期中供给是富有弹性的。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再提高,彩电由奢侈品变为一般必需品,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了彩电,彩电的需求逐渐变得缺乏弹性。由于这两方面的影响,引起彩电市场走向均衡,很快又走向过剩。

        彩电由短缺到平衡再到以后的过剩,是由于不了解供求弹性预期失误的结果,所以决策者在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到供求弹性这个因素。

    案例研究3: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长期保持石油的高价格?

        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音译为欧佩克)的成员决定提高世界石油价格,以增加它们的收入。这些国家通过共同减少它们提供的石油产量来实现这个目标。从1973年到1974年,石油价格(根据总体通货澎胀进行了调整)上升了50%以上。几年之后,欧佩克又一次故技重演。1979年石油价格上升了14%,随后1980年上升了34%.1981年上升了34%。

        但欧佩克发现要维持石油的高价格是困难的:从1982年到1985年,石油价格一直每年下降10%左右。不满与混乱很快蔓延到欧佩克各国。1986年欧佩克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完全破裂了,石油价格猛跌了45%。1990年石油价格(根据总体通货膨胀进行了调整)又回到1970年开始时的水平,而且在90年代的大部分年份中一直保持在这种低水平上。

        这个事件表明,供给与需求弹性在短期与长期中的情况是不同的:在短期中,石油的供给和需求都是较为缺乏弹性的。供给缺乏弹性是因为已知的石油贮藏量和石油开采能力不能迅速改变。需求缺乏弹性是因为购买习惯不会立即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反应。例如,许多老式耗油车的驾驶员只能支付高价格的油钱。

        长期中的情况与此不同。在长期中,由于石油价格的上升,欧佩克以外的石油生产者对高价格的反应是增加石油勘探并建立新的开采能力。消费者的反应是更为节俭,例如用新型节油车来代替老式耗油的汽车。因此,长期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更富有弹性。在长期中,供给曲线移动引起价格的变动小得多。

        这种分析表明,为什么欧佩克只在短期中成功地保持了石油高价格。当欧佩克各国一致同意减少他们的石油生产时,尽管每个欧佩克成员国销售的石油少了,但短期内价格上升的如此之高,以至于欧佩克的收入增加了。与此相比,在长期中,当供给和需求较为富有弹性时,用供给曲线水平移动来衡量的同样供给量减少只引起价格小幅度上升。因此,这证明了欧佩克共同减少供给在长期中并无利可图。

        现在欧佩克仍然存在,你偶尔会听到有关欧佩克国家成员开会的新闻。但是,欧佩克国家之间的合作现在很少,这部分是由于该组织过去在保持高价格上的失败。

 

    案例研究4:禁毒政策是减少还是增加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海洛因、可卡因和大麻等非法毒品的使用,是我们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这些非法毒品的使用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比如,毒品依赖会毁坏吸毒者及其家庭的生活;为了得到吸毒所需要的钱,吸毒上瘾的人往往会实施抢劫或其他暴力犯罪。为了禁止非法毒品的使用,各国政府都会出台一些禁毒政策来减少与毒品相关的犯罪。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政府的禁毒政策到底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现在我们假设政府增加了打击贩卖毒品的力度,虽然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毒品的使用,但它直接影响的是毒品的卖者而不是买者,当政府制止某些毒品进入国内并逮捕更多非走私者时,这就增加了销售毒品的成本,从而减少了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的毒品供给量。毒品需求——买者在任何—种既定价格时想购买的数量——并没有改变。
        如图1-19(a)幅所示;增加打击毒品的力度使供给曲线从S1向左移动到S2,而需求曲线不变,毒品的均衡价格从P1上升为P2.均衡数量从Q1减少为Q2。均衡数量减少表明,这项政策减少了毒品的使用。

        1-19(a)幅  增加打击毒品力度的政策

    但是与毒品相关的犯罪情况如何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吸毒者为购买毒品所支付的货币总量。一般来说,瘾君子很少因为毒品的价格上升而根除自己不良习惯,所以毒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正如图1-19(a)幅中所示。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价格上升就会使吸毒者为购买毒品所支付的货币总量增加。也就是说,由于禁毒政策所提高的价格比例大于减少毒品使用的数量比例,所以增加了吸毒者为毒品支出的总货币量。对于那些已经以行窃、抢劫等暴力犯罪来维持吸毒习惯的瘾君子来说,为了更多地得到钱会变本加厉地犯罪。因此,这项禁毒政策增加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由于这项禁毒政策的这种不利影响,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另外一些解决毒品问题的方法。政府不是要减少毒品供给量,而是应该通过加大对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政策来努力减少需求量。成功的毒品宣传教育效应如图1-19(b)幅所示,需求曲线由D1向左移动到D2。结果,均衡数量从Q1减少到Q2,而均衡价格从P1下降到P2。总支出,即价格乘以数量,也就减少了。因此,与增加打击毒品的力度相对比,对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可以减少吸毒以及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图1-19(b)幅  禁毒宣传教育

    当然,增加打击毒品力度的政策在长期与短期中的效应是不同的,因为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时间的长短。在短期中,毒品的需求也许是缺乏弹性的,因为提高价格对已有的瘾君子吸毒没有实质性影响。但在长期中毒品需求也许是较富有弹性的,因为高价格限制了青少年中尝试吸毒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减少瘾君子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打击毒品的力度在短期中增加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而在长期中会减少这种犯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