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方多闻天王

 淡定之妙湛精舍 2014-06-24

北方多闻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  梵名“毗沙门”。在四天王中,北方多闻天王单独出现的场合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常以梵名音译称之为“毗沙门天”。相传,毗沙门天经常维护如来道场,由此而得时时听闻如来说法,故名多闻天王。据说他与吉祥天女是夫妻(一说兄妹)。在印度,他又是主司施福护财的善神,故其在四天王中信徒最众。敦煌壁画中的毗沙门画像,在他渡海之际,常常散下金银财宝。在四天王的配置关系中,他被安排率领夜叉、罗刹将等,守护北方郁单越洲。毗沙门天的形象,多为身穿甲胄的武将,面现忿怒畏怖之相。一手托宝塔,一手持稍拄地;或一手持戟,一手托腰。身青黑色,足踩二夜叉鬼。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因受民间神话影响,所塑多闻天王大多为头戴毗卢宝冠,一手持伞,以表福德之意。或坐或站,脚下踩有夜叉鬼。此外,另有一种叫兜跋毗沙门天的像,身着西域式甲胄,一手捧宝塔,一手持三叉戟,以坚牢地神支其两足。脚下蹲有二邪鬼。据说兜跋本为西域国名,后来人们以兜跋讹为刀八,又进一步误解为刀八之意,于是塑造了各种八刀毗沙门像。兜跋毗沙门像在唐时传到日本,后被作为能镇护国土、拒退怨敌的神将而得尊奉。

北方多闻天王

毗沙门天王在唐代极显一时,当时释不空译出《毗沙门仪轨》,尾题记载一个传说。天宝元年,安西城被蕃兵围困,有表请救援。但安西路遥,短时间救兵难到,玄宗即让不空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救援。于是天王金身在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同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三五百神兵尽着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蕃兵大惧,望风而逃。于是玄宗闻奏大悦,敕令诸道节度、所在州府于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形象供养,佛寺亦敕别院安置。此后,毗沙门天又被军旅视为保护神。直到宋代,诸军寨中也常建有天王庙。毗沙门天的信仰到元明而渐衰,取而代之的是完全中国化的托塔李天王。而在《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四大天王也都被赋予了中国式的寓意,传说他们被安排去各掌“风、调、雨、顺”之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