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日报:房价跌过了头自然就会有人买 别担心崩盘

 xcaq 2014-06-24

经济日报:房价跌过了头自然就会有人买 别担心崩盘

2014年06月24日 09:42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近来,房地产市场越来越“冷”了。据最新消息,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有半数环比下降。另据统计,今年1至5月份,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1.6%、销售面积降9.2%、销售额降10.2%。这使得不少人悲观情绪陡增,有的甚至预测称,中国楼市下半年就会出现“断崖式”暴跌。

这种过分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经过“黄金十年”的飞快发展,我国人均住房消费水平已超中等收入国家,不少二、三线城市房屋出现过剩。据测算,去年我国城镇住宅总量有200多亿平方米,平均每个城镇家庭都大致拥有一套住房,部分中小城市户均占有套数更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虽未出现过剩,但价格超出了一般居民的承受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十大最昂贵房地产市场,我国占了7席。楼市说到底是由市场决定的,房价说到底要与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供给过剩了自然要回调消化,价格高了早晚要降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我国楼市走“下坡路”,是房价虚高、供需结构变化下市场正常调整的结果,属于合理价值回归, 不是因为出现了什么不可控的特殊情况。

调整不等于崩盘。相反,调整有助于防止泡沫过度积聚,有利于持续健康发展。当然,本轮楼市调整周期和幅度可能会相对较长、较深,甚至不排除非核心区和前期涨幅过高、透支需求的区域,出现房价持续、大幅下跌等深度调整现象。

同时还要看到,支撑楼市健康发展的需求因素并未改变或消失,这使得调整也不会演化成剧烈震荡。比如,城镇化支撑。与一些国家楼市泡沫快速破灭时城镇化率高达70%多不一样,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仅53%,按户籍算只有36%。按国际经验,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快速发展区间,而城镇化代表的是对住房的需求。又如,刚需的支撑。我国今年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每年还要增加几十万,这些人绝大部分都会进入城市购买住房。另据调查,去年全国外出农民工约1.7亿,租房居住的占36.7%,租房部分也属于刚需。婚房、改善性住房方面的需求也相当可观。刚需的特点是如果今年买的少,明年或者后年就会相应增多。再比如,保障房建设的支撑。目前我国形成了包括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覆盖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仅去年就开工建设保障房666万套,今年还将至少完成新改造棚户区“470万套以上”的目标。这些保障性安居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我国楼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在稳定房地产市场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此外,中国人长期以来“有钱就买房置地”的消费观念,一时不会改变,房价跌过了头,自然就会有人买。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果无视房地产市场自身规律,把正常调整视为“崩盘”,势必会引发恐慌,合理的住房消费就会大受影响,与楼市紧密关联的各行各业就会受到冲击。有关部门要管理好市场预期,并密切关注和警惕房价下跌对宏观经济造成的伤害及可能引发的风险。可以确信的是,只要善于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保持楼市稳定发展不成问题。
=================
 
凤凰网中国网友:客户端用户
分析有道理,房价还是要在大家承受范围之内才会有市场!
 
凤凰网上海市宝山区网友:客户端用户
不是跌过头,跌到价值区间就可以了!
现房价己在云端必须降80%
 
凤凰网陕西省西安市网友:wwp0987
别老拿城镇化说事,在房价远远超出大部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的时代,城镇化就是利益集团对人民财富的掠夺。
 
凤凰网贵州省遵义市网友:rest1988
我国今年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每年还要增加几十万,这些人绝大部分都会进入城市购买住房。????我都毕业5年了,也没有见能买起房,还指望有700多万来买你的房、,专家你在讲笑话哈
 
凤凰网中国网友:手机用户
我工作40年了,还是买不起房,国家真坑人啊
 
凤凰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网友:客户端用户
比淫民日报好!
 
凤凰网北京市网友:骆驼刺MQ
支持一下,这才是理性分析!
 
凤凰网浙江省温州市网友:客户端用户
你“真”是个砖家 ,在中国这个不是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用市场经济的理论去分析有用吗?否则如何去解释宏观调控呢?
 
凤凰网重庆市网友:zgmake

人民日爆,什么叫跌过头,老百姓买不起,我也是房地产销售的,都知道自己都买不起,房产跌了成为烂尾楼送给我也不会要,还要钱,当百姓傻子呀。我农村的房子都无人住,送给你们人民日爆办公好吧,不收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