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漳浦窑之三英山、南山

 芝润斋 2014-06-25
    (五)南山窑
  在漳浦南山华侨农场碗匣山。1983年开始开始调查,1988年再次全面调查,之后又经五次以上的复调查。1983年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窑址分布于农场西北面2公里,佛昙镇至赤岭乡公路南侧的三座小山坡上,小山的相对高度50米左右,山坡顶略为平缓,窑址分布在接近山坡顶的坡地上,分布面积长约300米,宽100米,堆积厚达3米。地面可辨窑床的位置,公路施工挖填土方,取窑址的堆积填方,暴露出大量的瓷片窑具,并堆满公路南侧。二座窑头已遭破坏,其中一座窑床中的遗物全部被清空。暴露 出深1.2米,宽18米的窑床约30米。其坡度30度,方向东南。
根据1988年以后的调查和采集的标本,可有以下器物和器型:
  碗,可分为敞口, 折唇二式:
  敞口碗,上壁斜直,下急收,低圈足。内壁上部有五至七道弦纹,外壁划粗直纹。 或划肥莲瓣纹。,施青黄釉。
   折唇碗,沿厚。唇口外的,上壁弧,下壁急收,内腹深,中圈凹陷,圈足,外划斜直纹六至七组,内划卷草篾点纹 。施青黄或青绿釉。
  盘,有直沿、大撇口,折唇等式:
直沿盘,沿斜直,腰以下略平,无圈。小平底或小卧底。
大敞口盘,大平底,器壁呈弧形外撇,双折腰,圈足,底心多刻花,施青黄釉。
折唇盘,盘口向外弧折,沿朝下,内底弧,小圈足,内划细篾线排纹。施青黄釉。
  钵,有凸底钵和凹底钵二式:
   凸底钵,壁弧。无圈足,底中凸起,内划细密的云纹篾点,外划垂莲纹,足底打十字叉,施透明青绿釉,釉层厚,有大开片。
  凹底体,圆唇,敛口,弧壁。器底中圈凹陷,无圈卧足,施透明青绿釉,外壁等距离划数道直纹。
南山窑的产品 主要产品为碗、钵、少量盘盏。胎质多因含砂量偏多显得粗糙,胎色灰白,少量青灰,质软。釉色为青绿、黄绿、淡褐、黄色,以青绿釉为多,釉面温润如镜、大开片,常有流釉,碗底釉层甚厚,常呈玻璃质,器体内外满釉,露底足。纹饰以同安窑系“珠光青瓷”类的为多,且是同类产品中较为规范的。

(六)英山窑
  位于漳浦县城东南面五公里,属绥安镇英山村南门坑自然村,窑址位于村子北侧的碗匣山,分布在两座并立的小山头东南侧,以靠南的山头为主,堆积分布在山头的南、东南西南三面,其中东南面延续到山坡下的小水库,在水库的断面上可以看到厚达1.5米厚的堆积。东北面的小山头正东坡上仅见二座龙窑,外貌清楚,为东偏南方向,其中一个窑床 仅见生产小灯盏。从1983年开始,多次对该窑进行调查,1988年进行的比较全面的调查和标本采集,之后又有多次的采集,根据历年来的调查资料,主要类型如下:
  碗,可有敛口、撇口,敞口二式。
  敛口碗,上壁内弧,下壁斜,内底平,下底胎厚,内划花。
  撇口碗,沿外翻,弧壁,低圈足 。
  敞口碗,厚圆,上壁斜直,下壁弧收,低圈足,内底下凹 。
  盘,可分为七式,常见撇口和折二种,
   撇口盘,口唇弧外撇,折腰,底宽平, 下底厚重,小圈足, 内底划卷草篾点纹,或刻字。
   斜直壁,内底弧,无圈,平底。
   还见有瓶,罐等 。均为残器。
英山的主要产品为碗,盘,少量瓶,罐,造形大致都是上簿下厚,(所以标本大多找不到腹壁以上部分)底足粗糙,胎骨质硬,色灰或深灰,釉色有青灰,灰白,青黄,淡褐黄多种,其中青绿色釉层较薄,无开片,青黄,淡青色釉层较厚,内外流釉,釉色呈透明玻璃质状,外壁不到底,主要纹饰为刻划 卷草篾点、花卉,其线条粗糙,豪放,笔触宽的可近1厘米,由于腹壁薄,下底厚,纹饰也主要处在内底一带, 大多无主题,难以找到互相呼应的线条,属于熟练的工匠随意发挥的结果,纹饰以卷草纹为主,篾点纹较少,在器内壁上部,口沿与腹壁之间,常常划出一排旋纹。也见有有见划“福”“社”字于内底者。应该是专为一些庙宇,祠堂定做的。
英山窑的南面约500米处便是漳浦的主要河流鹿溪了。从鹿溪下水,约六公里便是北宋就开始兴起的,闽南地区著名的旧镇港,这当是英山窑产品主要的对外销售通道。而西侧的相距五公里的县城,则是其内销的主要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