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考中医笔记

 johnney908 2014-06-25
     基基础:
金木水火土
    肺肝肾心脾

        五行相生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循环相生。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循环相克。金-木-土-水-火-金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两仪:阴阳
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可能产生植物
三阴三阳:产生生命? (植物不是生命?)
>>三阴三阳:厥阴,阳明
两阳相合为阳明,两阴交尽为厥阴
>>气,15天,变化的基本单位.
肺者,气之本.用于保持合自然一致.肺属于阳明.阳明燥金,主肺与大肠.
厥阴为风木,主肝胆.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罢极就是极的中了,另一个极的开始)
所以气与气之间与自然沟通 靠肺,阳明. 岁与岁之间与自然沟通靠肝,厥阴.
厥阴是粗调.阳明是细调
>>不及:走在了后头,
  太过:走在了前头,
>>同象原理:(古代的模拟仿真方法)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 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在一天中模拟一年.
当然也可用一年来模拟极.极是13920年.
>>1极=7首
1首=3遂
1遂=20
=4章
1章=19岁
>>阴阳离合论
合: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综合角度.易系统里面叫做道,一阴一阳之为道
离:分开,分工.<素问>阴阳无限可分.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
中医分为三阴三阳,道家的说法是:一气含三造化功
第二章:阴阳的工作机制
1、门户的概念引入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
天地阴阳的变化,无外呼就是一个升降出入的变化.<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三阳主宰阳门:生长门,生长门逐渐打开则阳气不断释放,阳气出,同时阴门要逐渐关闭
三阴主宰阴门:收藏门,阴门逐渐打开,阳气入,同时阳门逐渐关闭
阴阳门必须协调才能完成生长杀藏.
2、阴阳的开合枢:
少阳 是一个枢机提交太阳开,阳明关.(枢机需要能量吗?就像自动门也得有电动机带动啊)
厥阴是阴门的枢机.
太阳开同时必须有厥阴关,阳明关时必须有太阴开,两者是协同工作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可以理解为诸治阳而不愈者,当求之于阴;诸治阴而不愈者,当求之于阳. 就是阳开治不好得想想阴闭.阴开治不好要想想阳闭.
这两个门完全看起来就像得统一在一个门的感觉,象旋转门了..
这个旋转门应该是一个门板,不是十字的. 这样枢在门板中间. 难道少阳少阴合成在一起作为一个枢???
错了... 旋转门是两个同时开,同时关..看来是一对联动的门
2006年10月22日 星期日 13时43分18秒: 今天突然想起来这个可以是一个旋转门,门是一个直角,这样这边开那边就关。但是这样就只有一个轴了,也就是说少阳少阴合在一起,不知道合理不。好像直角门也不对,会出现一半全开的现象
3、开合枢病变
(1).太阳开机病变,太阳病. 就是太阳开有问题.原因有内有外,外因比较典型,比如常见的伤寒,中风就是因为外邪入侵,障碍束缚了开机,使阳气开、发受限制。内因可能是 阳虚导致太阳开的作用会成问题,另外可能水饮、湿等因素障碍了阳气的外出。太阳篇见得最多是表病,表病就是因为阳不卫外,遭受外邪侵袭所致。另外,阳不化气,水液的代谢就会失调,从而导致水液代谢障碍的疾病。
(2).阳明合机病变: 阳明的合使阳气收降,收降以后天气变燥、变凉,所以阳明与秋天相应。收降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热,出现不降。阳明病最大的特征就是这两个。热表现在经证里,不降表现在腑证里。
(3)少阳枢病。如果开合没有问题很难发现枢机的毛病(枢机有毛病,开合难道还正常?)。少阳病大多体现在太阳合阳明篇里头。
小柴胡调阳枢,四逆散调阴枢。利用柴胡剂加减化裁,通治临床各科的疾病(?),柴胡派(善用柴胡的那些医家,真神了,一个方就能成派)
(4)太阴开机病变
阳气内入有两个方面:阳气本身修养生息+阳气可以温养腑脏。
脏失温养就会产生太阴病。“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阳气得不到很好的修养,阳气就会真正衰少,这时情况就会严重,就会转入少阴病。太阴病治疗主要用温养的方法,如四逆辈等。
太阴属脾土,土是主养藏的。
(5)少阴枢病
少阴枢机的重要性比少阳枢又进了一步,它主导水与火的枢转。少阴是水火之脏。水货并非不相容(?),他们需要相互接触、相互依转、相互调和。水货失调,如水过则必寒,火过则必热。
少阴篇的核心就是寒化合热化的问题。
三阳病主要是阳发生障碍,问题还不太大,现代医学叫做功能性病变阶段,病到三阴则危及到“体”了,西医的说法就是器质性损害,少阴病死症很多。
(6)厥阴合机病变
合机启动,从而慢慢结束这个蓄养状态,进入生的状态,进而生长收藏。
厥阴受损则阳气当出不出,就产生热。这个热不用于阳明受损产生的热。一个内热,一个外热。一个是血热,一个是气热。
收藏状态转为升发状态,或者说阳出状态最容易受什么因素影响:寒。寒主收引。
厥阴篇大都在讨论寒热错杂。用药有:大苦大寒的川连,黄柏,又有大辛大热的川椒、细辛、附子、桂枝、干姜。
        4、伤寒传足不传手(阴阳的离合机制)
1)人直立行走,禀天气最多。天(经)地(纬)。所以早就人是万物之灵。(禀地气为啥不能为灵??直立就禀天气?)
2)天干地支。干是直立的,长在干伤的支是横行的,所以干象天而支象地。树枝(支)的营养来自树干。万物生长靠太阳,靠天。
3)动物都是头对应天,足对应地。《内经》说“圣人象天以养头,象地以养足”。象天就是思考天什么样子,天的各种情况。动物禀受地气最足,所以足特别厉害,牛马老虎等等。(海里的鱼呢?)
4)人的睡姿是横的。直禀经天之气,横禀纬地之气。
5)人是禀天气之气的,但偏重于经。中医的十二经为什么不叫十二纬呢。。有点意思。因为经统纬(人的特点)
足经从头到尾,从天到地,走完人的这个“经”线,所以足经才能真正代表这个“经”。实际这里是以足赅手,以足统手
6)六经(三阴三阳)辩证,阴阳辩证是整体的辩证。是真正的“经”的辩证(因为很多经典里面只提到足经),这样的辩证才最符合人的本性,最能体现人的这个特征,液最能揭示疾病的根本。“治病必求于本”
其他诸如温病强调: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搞脏腑的说只有脏腑辩证、八纲辩证才行。这些是局部的辩证,在某方面有局限性。
第四章 治病发要
一、医者的两个层次:
上工,下工。徐灵胎:要么苍生大医,要么寒灵巨贼。
“医有上工,有下工。对病欲愈,执方欲加者,谓之下工。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者,谓之上工。夫察机要和者,似迂而反捷。此贤者之所得,愚者之所失也。”
二、临证察机
1、何以察机?
“审查病机,勿失气宜”。
什么是气宜?天下雨则有湿气,天转冷则有寒气,这些就是气宜,是外气宜、显气宜(很明显的感觉的到);内气宜、隐气宜:可以通过舌脉体察,更方便的办法是“运气”。
《素问·六节藏象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为工(做医生)的基本条件!问题是现在都不懂这些是啥,还好运气学会解释。
2、十九病机
十九种病机。很肯定的就是这十九种对应关系,但可能有 “有,无”的情况,有就是很明显的对应关系,无就是看不到这些直接的关系,但是通过间接关系能找到,间接的方法就是五行生克的办法。“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就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这里的五胜就是五行。
3、抓主证,识病机
1)主证
(1)主证最能反映致病的机要 (2)主证最可能反映疾病的祛除途径。
张仲景的很多条文都很简单,他描述的这些证很多就是主证。
2)如何抓好主证
(1)明理 (2)熟记 (3)多用
第五章 太阳病纲要
一、篇题讲解
读经典必须弄清三义:字义、句义、总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6、7、8卷
1、“辨”释:辨就是判别,判断。根据四诊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思维,得出判断的这个过程。
2、“太阳”释:
1)本义:太阳=日。“阳中之太阳,心也”,把心喻作太阳。张介宾说:“心为阳中之阳,故曰太阳”。王冰说:“阳气盛大,故曰太阳”
2)太阳经义:从经络的角度来看太阳的意思。有足太阳经,手太阳经。
足太阳经是十二正经最长最广的一条。太阳在后备这部分特别重要,前人把太阳比作六经藩篱,就是这个太阳居后的作用和意义。
3)太阳府义:有足太阳膀胱府,手太阳小肠府。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责出矣”,是水府。水府为什么跟太阳相连?这个连接正好昭示了水与气化的密切的关系。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王冰解释:“承奉胃司,受盛糟粕,受已复化,传入大肠,故云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张张结冰则云:“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两者都把“受盛”当复词看,未必恰当。受:承纳、接受之义,就已经具备了上述的复词的意义。盛呢? 《说文》云:“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原来盛的本义不是盛受,而是置于器中以备祭祀用的谷物,即很好的谷物。也就是说小肠是用来接收胃过来的精华,用于供奉五藏。(这里可能古人对人的消化器官不是很明白导致的,不过有这种见识我觉得已经很惊讶了,以后得看看他们怎么知道这些内脏的功能的)
4)太阳运气义:太阳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合起来就是太阳寒水。
太阳为阳中之阳,为什么药于寒水相配呢?
(1)水义释:老子说“人法地”,人身和地球都是水占绝大部分。易卦里面水是坎(另外一个字,但是打不出来-_-)卦。水本来是最阴的东西,应该用阴爻,但是用的是阳爻。坎卦是阴中挟阳,有了这个阳才是真正的活水,就能为生命所用。有阳的加入水才能上升,才能变为云,然后才有“黄河之水天上来”,才有这么一个循环。
(2)寒义释:高处不胜寒。高处的气遇寒则又形成水。《内经》说“天气下为雨”。
所以水的循环就是靠 阳+寒。 (这个循环的中心是水啊。。??)
发汗是上升的过程,是地气上升为云的过程;解决消渴则是解决下降的过程,是蓄水。地为土,脾主土,开窍于口。如果地干旱,则要天要下雨,消渴也就需要帮助人身上的水循环降下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解决人身上的问题可以从自然中找规律。
刘力红总结:治太阳就是治水,治水就要做大禹,不要做鲧
3、病释
1)造字:疒 + 丙
疒:依的意思。生病了就会不舒服就会靠在什么地方,很形象,呵呵。疒就能代表现代说的疾病了。英文中的病是:disease=dis+ease 不容易,不方便了就是病
丙:声旁不仅发声作用的,也有义的含义。丙是天干的中的一干,位于南方,五行属火。古人云:“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说文解字》:“丙位南方,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从一入X”(X是象门字少一点的那个字,拼音真叫人郁闷,得抽空学五笔了。。),丙位南方,处夏月,夏月是阳气释放最隆盛的时节,也是在这个时候转入阴。就是夏至以后,“从一入X”,就是表示阳气转入收藏了。一就是阳,X就是阴阳门(同一个门?总感觉这两个门是一个整体)
2)疾病的相关性:
方:《易·系辞》讲:“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方就是一类的意思。 (不过这句话什么意思?分类后吉凶才开始出现?)
各种医学探讨的都是疾病的相关性。就是从发生的角度说,什么因素导致这个病。
中医把这个相关性放在“方”上。方以类聚,这个类会很多,正是方下面的“类”导致了众多疾病的发生。
开方子:就是模拟一个方去解决他,模拟一个北方,一个南方。中医真正的境界就是利用的药物的不同属性来模拟不同的方,不同的时间、空间。
方有多少?基本上讲是:东南西北中,按易的经卦分则有八方,按年支分有十二方,按节气有24方,按64卦分,则有64方。(刘力红的书上数字全是简体汉字,不过我喜欢用阿拉伯数字,感觉简洁,隐约觉得汉字的1-10有他的深意,但是至今不知道,所以还是按照自己喜欢用)。
下面是按五方分的理解:
(1)时间方:病与时间是不能分割的。张仲景对“不能为工”那句话就说道了。
(2)五行方:阳气处于生就叫木,长-火,收-金,藏-水,生长收藏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土。东-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土。
(3)六气方:风寒暑湿燥火。东方生风,南方-火(暑),西方-燥,北方-寒,中央-湿。
(4)五气:药物的方位属性,即寒热温凉平。东-温,南-热,西-凉,北-寒,中-平。
(5)五味:东-酸,南-苦,西-辛,北-咸,中-甘。(苦不是对应凉吗,也就是对应西吧,不解?)
气味是药物的体,药效是药物的用。用源自于体,这个辩证不能丢。(药物真的以气味为体吗?有些怀疑。难道他体现出来的寒热温凉都是用?药物也是自然的一部分,难道不是他们里面阳气为体吗?)
2006年10月19日 22时57分42秒:下班回来看到田八味这个名字才想起中医中有一味药的说法。看来慢慢接近体了,但还不信服啊。
(6)五色:青赤黄白黑。东-青,南-赤,中-黄,西-白,北-黑。
一个土气很弱的病人,用了补土的药,用了四君子汤,用了理中汤,可是老不好,什么原因呢?结果发现这个病人老是穿一身青色的衣服,你在这里补土,它在那里伐土,这怎么会好呢?(这个不会是真的吧。。有没有案例啊,wow,还真有案例,刷黑墙的曾邕生师傅)
(7)五音:∶中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更古的时候叫宫、商、角、徵(zhǐ)、羽。
东-角,南-徵,中-宫,西-商,北-羽。
音乐疗法!“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
(8)五臭(xiu):和味不同,是用鼻子闻的。臊、焦、香、腥、腐。东-臊,南-焦,中-香,西-腥,北-腐
(9)五畜:《内经》中有不同的说法,(1)鸡羊牛马猪,对应东南中西北(2)五虫:毛虫、羽虫、倮虫、介虫、鳞虫,这个五虫也包括人,泛指一切动物。
十二生肖:鼠(子)、牛(丑)、虎(寅)、兔(卯)、龙(辰)、蛇(巳)、马(午)、羊(未)、猴(申)、鸡(酉)、狗(戌)、猪(亥)。
鸡对气体最敏感?怎么觉得是狗呢,因为自己是属狗的,比很多人对气味敏感。酉位西方,肺亦属西方,开窍于鼻。
(10)五谷:麦、黍、稷、稻、豆。对应东南中西北。豆入北方。豆又成肾谷。
稻属西方,属肺谷,而肺主皮毛,所以吃大米皮肤好。感觉自己皮肤还不错,小笨皮肤也还挺好,难怪了。但是都有很多痣啊,这个看起来应该不是皮肤的问题了。哦,还有大学同学赵yuting,叫小山的外号,差点忘了,她的皮肤也很好,看来得问问她是不是很喜欢吃米饭。
(11)五志:怒、喜、思、忧、恐。对应东南中西北。思属中,思考得当好像没什么问题,要不恰当就出大问题,难怪。。这几天对中医的思考停都停不下来,不知道会怎么样。。
(12)五数:1-10。天数五,地数五,合之即五数也。奇数是天数,偶数是地数。天数为阳,地数为阴。一六北方水,二七南方火,三八东方木,四九西方金,五十中央土。
五方分法就是传统所说的河图数(这个东西据称很神秘,看来值得研究,为什么中国数学有过闪光,为什么西方数学现在无比辉煌。)
现代数学,1只是一个数字不代表任何含义,完全抽象的。
但是阴阳术数里面恰好相反,数里有象。《左传》说:物生有象,象生有数。阴阳术数是“象数学”,探讨的是数与物之间的关系。数不允许北抽象。
古代用药量的大小都是通过象数来推导的,所以这个是有根据的。
(13)五毒:贪、X(口真),痴、慢、嫉。这是佛家的概念
自己补充一下:(来自金山词霸,发现词霸是个好东西,有必要去买个正版,这样小笨也能在公司安装了)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难怪都用五来表达。不过没个数字都有他很深的含义啊。比如:(都出自《说文》)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四,阴数也。四分之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百,十十也。---开始抽象了??只是单纯数的含义了?
千,十百也。
万,虫也。---怎么变成虫了。。

3)何以用“丙”?
(1)郡主之官,神明出焉
丙属南方、属火、属心。《素问·灵兰秘典论》讨论的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医学模式,而丙、南、心是身体的关键,如同一国的君主,也就关系到整个身体,是关键。
更验证了中医是“攻心”而不是“攻城”的医学。
(2)十九病机
病机有十条是火热,占半数以上。
4、脉释:
1)脉=月+永。
月是“太阴之精”,《史记》“月者,阴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训》“水气之精者为月”
永指永久的意思,永久的有江河,江河因为长啊,“源远流长”吗。所以永与水相关。(这样解释有些牵强了吧,看来有时间得查查这个脉字怎么来的)
2)脉义:
月属阴,阴的东西是黑暗的。古人讲日使之明也。(古人什么时候发现的啊,怎么发现的,感觉有些神,我怎么就凭肉眼不出月亮不是自己发的光呢)
从天文角度:月反映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三者应该地球在中间吧,地球绕太阳跑,月亮绕地球跑啊。。),从中医角度:反映阳气的进退消长。所以月的阴晴圆缺说明的是阳气的变化,月满说明的是阳气满。(难怪说月圆的时候人易冲动,说犯罪率也提高,难怪难怪,越发现中医有意思了)。
这里存在日周期,月周期,年周期三种周期,分别是三个循环。每个人的病可能跟某个周期特别相关,比如在傍晚特别明显,在春天特别明显。
月周期:汉代魏伯阳有一本《周易参同契》,享有“万古丹经王”之美称。该书是对月相的变化是永易卦来描述的。阴历十五对应乾卦,乾是纯阳卦;三十的时候,只能看到一个月亮的影子,这个叫做晦。
月又称“阳镜”,这个叫法不知道古代有没有。
水:有潮起潮落。古人又讲“月满观潮”就是月满的时候潮涨的最厉害,现代科学解释为月球引力最大,古代没有引力这个科学。古代分析变化必定找阴阳,只有阳气才是主升的,阳气最盛的时候当然潮水最大。(涨潮为什么不直接与日有关呢?这个不是更直接的阳吗??)
人体跟这个类似的东西就是血脉。
脉:阴血欲静而阳动之。阳加于精谓之脉。号脉就是为了了解阴阳。《内经》云:“脉以候阴阳”
3)四时脉论。(79)
(1)春弦:
弦脉:“如按琴弦”,在手下稍稍感到紧张,如果更进一步紧张就成了紧脉,紧属于冬脉,春冬相连,不容易区分。春是阳气刚出,而阴寒还在,这里就有一个阴阳的综合作用,也就形成了弦象。
关键:阳出的时候有东西束缚。
在春三月见到弦脉是正常的,但不能太过,太过则是有病,太过有两种:1.太弦,即束缚和抵抗阳出的力量超过了正常;2.过于松弛,一点紧张的味道都没有。
怄气的时候常常会有弦脉出现,因为怄气则抑郁,则气血运行就有障碍、束缚。
(2)夏洪
夏天的脉叫做洪脉,又叫钩脉。夏天见这个脉叫做应时脉,其他时候见到就是非时之脉。
也叫洪明脉?
(3)秋毛
秋脉毛浮,《素问·平人气象论》形容这个脉是”厌厌聂聂,如落榆荚“。阳气欲敛的一个象征。
[榆荚是说榆树的果实的外壳吗?榆树很高,而且很直,果子只在顶上有,果子很小、一串串的,不过只记得没完全成熟的果子的样子了,原来家里面背后有两个还挺高的榆树。 榆荚飘落应该是果子成熟掉落了,然后掉落那个外壳吧,感觉是飘雪的感觉,但是榆荚没雪片大。]
(4)冬石
冬为石脉,石就是沉,石头丢到水里必须沉到水底才能摸到的那种感觉。

脉象完全跟着阳气走,阳气出则浮,阳气入则沉。
川中名医郑钦安特别强调:脉的有力无力,认为这个是鉴别脉气有神无神的不二法门。如果有力就是就是阳明病,要用清泻的方法才能凑效,如果无力则是虚、劳,清泻万万使不得,必须用甘温之剂。[需要实际经验总结,验证]
5、证释
1)造字:繁体是:證=言+登
言:《说文》释云:“直言为言”,不直说、拐弯抹角不叫言
登:登高望远,增长见识;正:止一
2)证的别义:
病:疾病的相关性
证:相关性的提取
(1)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疾病的存在和变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医的作用
(2)证的依据
最大的依据:《内经》说的“有诸内必行于诸外”
(3)证与病的区别
病讲的是总,证是言其别,讲的是个性与区别。西医治病强调辨病,实际就是强调共性的因素(为什么辨病=强调共性??)
     (4)分说证义
1.有病不一定有证,有共性而个性差别很小,几乎看不到个性。但是“见微知著”才叫厉害。这个不一定说的是证很细微,并不是不存在。
2.有证必有病、有病必有证。
3.证之轻重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显现。
4.证的特性:
a.反映疾病所在的部位。b.反映疾病的性质。c.反映个体差异。d.证的两面性。e.见证最多的疾病。证最复杂多变的要数枢机病,水气病。方 则是柴胡剂,以及治水气的方,如小青龙汤,真武汤登
6、治释
治本义释水名。
因势利导。
二、太阳病提纲
昨晚看到这里以为到下一章了呢,没想到还是在太阳篇。虽然进展的慢,但是前面的东西却差不多忘了,差点忘了少阳少阴是枢机这个最最基本的东西。为什么记住东西有点难呢?
1。太阳病机条文
太阳篇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证与症的区别:
>>症为今用字而非古字,《古文》《康熙》都没有记载这个字
>>秦伯未认为两个字没有区别,可以通用
>>实际上“症”和“证”差别甚大,证义广而症义狭,西医用症而不用证,中医则用以用证而不用症为宜。
>>[我理解证也就是通过各种症来辩证,来寻找病机的过程,症只是对象,证是综合的过程,也不能说西医就完全无证啊。症和证还是关联挺大]
脉浮+头项强痛+恶寒 一定是太阳病,但是有其中一二症状是不是就是太阳病呢?历代有争议,待实践总结。刘力红认为有一二也很大可能是太阳病
2。释义
1) 脉浮(浮脉),就是触肤即应的脉。李时珍《濒湖脉学》说:“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按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脉之所在,病之所在。为什么脉浮呢?因为邪气犯表,阳气应之出表抗邪,脉随阳而外浮。由此可知,邪之所在即为阳之所在;而阳之所在,即为病之所在。所以脉之所在就是病之所在。如果脉在三阳则病在三阳。[问题是怎么辨别脉在哪里呢?]
(2)“人法地”
浮脉表示浮在最上面,也是脉势高的意思。人法地,地上最高的是什么,是珠穆朗玛峰,珠峰终年积雪,为寒,为水,也对应太阳的含义,因为太阳主寒水。
(3)太阳重脉(很看重脉象的意思)
六经病的篇题都强调辨脉,都是病脉症三位一体,但尤以太阳与少阴病更为强调这个脉象,脉象对于这两个经的病往往起决定性的定性作用,如太阳篇42条云:“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52条云:“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少阴篇323条云:“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其他四经不是这样,不是只以脉象就决定了病机,为什么会这样呢?脉是阴阳的互动作用,而太阳主水,为阳中之太阳,少阴为水火之藏 这两者都与脉的含义相契合。故曰:脉合太阳,脉合少阴。
(4)肺朝百脉的思考
《素问·经脉别论》云:“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
肺为水上之源(为什么?尽管有金沙江的例子还是不明白,自己真够愚笨的...难道肺主寒(?),寒就是雪,雪水注入江就是水之源?那泉水也是寒?温泉呢?),从肺与水、肺与月的关系(肺是肉就是他们的关系?还是别的?)来看,它完全具备了水月相和之性,也就是完全具备了脉性。《难经》说的诊脉的地方就是肺所主的这个“寸口”。
这个地方讲到一个人体主水的是肾,肾在五藏中处于最低的位置,而肾之华在发,又在最高,正好体现水的深义。还说道岳美中先生喜欢用茯苓饮来治疗脱发,正好看到javaeye有人问脱发的问题。( 茯苓:中药名。别名云苓、白茯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块状菌,皮黑色,有皱纹,内部白色或粉红色,包含松根的叫茯神,都可入药)
2)头项强痛
(1)太阳之位主头项,头项在人体又是一个最高位。[到底有几个最高位。。]
(2)项为太阳专位项
《说文》释为:“头后也”,《释名》曰:“确也,坚确受枕之处”。
太阳头疼才会和项一起疼,其他头疼一般不会如此。
强--就是不舒缓、不柔和的意思。这个主要与寒气有关,因为物遇寒则强则紧,遇温则舒缓也。十九病机也出现,即“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3)恶(wu)寒
(1)阳气外出障碍,不敷肌表,所以有恶寒一证。这个恶寒又成表寒,它与天冷的寒不完全相同
(2)
恶--指心的喜恶,是主管的一种感受,并不一定气温就一定很低。
三、太阳病时相
第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什么第9条?)
1。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1)“欲解时”为句式的条文,每经6条。
2)时释
(1)造字:时=日+寸 ,繁体是 日+寺
寺:《说文》云“廷也,有法度者也”。 繁体就是太阳+法度,为什么太阳加法度就是时呢?难道这个法度就是划分的尺度?比如把一天划分为6个小时的这种法度。
寺=土+寸。这样 时=日+土+寸。 土即地,在地球上指的是地球。日地的相对运动产生四季变化,变化的划分就靠寸这个度量,時的含义很深刻!
寸:古人度量的基本单位。太阳+度量 更明确的表示太阳运动的度量就是 时。。但是少了繁体中的土,就没法指明日土的相对位置,就不是那么完美的一个字了。“文以载道”,如果文字的神韵被简化了,被曲解了,则是一个文明的损失。
(2)时义:
“时立气布”,传统中医实际是一门真正的时间医学,或者称时相医学。现代有“时间生物学”
2。欲解时
疾病的欲解时,就是疾病有可能接触、或者有可能痊愈、或者有可能减轻的这个时间区域。
1)巳至未上
就是巳午未三时,哪个层面的时张仲景没有说明,可能有三个层次的内容(能这么理解吗??)
(1).一天中的巳午未三时,就是上午9点-下午3点这6个小时。(2).一月之中的,即月望及其前后的这段区域。(3).一年中的,即4、5、6三个月
2)太阳病概要
(1)病位在表。表是一个与里相对的概念,概念很广,并不只限在一个感冒里。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2)病性多寒。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为什么寒最成杀厉之气呢?以其秋冬伤之,则阳气无以收藏,春夏伤之,则阳气无以释放。无以收藏则体损,无以释放则用害。[寒的厉害是解释了,但是为什么太阳病就多寒呢?]
(3)开机受病。可以解释上面两条
3)巳午未时相要义
(1)巳午未这三时的相关变化,用易卦系统来解释,完全看不懂...
易卦系统分经别两层,经卦就是我们熟悉的八卦系统;别卦则由两个经卦组合而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十四卦系统。别卦由两个经卦组成,便构成了上下、表里、内外的关系。
(2)巳午未对于一天而言,正处日中,以年而言,则正处夏季,是阳气最隆盛的时候,亦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3)巳午未所对应的日中、夏季及月望前后,从离合或者从功用伤讲,则为太阳开机最旺盛的时候。
4)太阳治方要义:
李阳波:中医治病开方实际上就是开时间。
青龙汤:东方,白虎汤:西方,真武(玄武)汤:北方。但是《伤寒论》没有明确提到南方这个方子,没有朱雀,朱雀是南方。
麻黄汤:辛温解表,宣肺平喘。麻黄汤可以当作是一个模拟的夏天。
3。欲作时 (疾病发作加剧的时段)
欲解时在巳午未上,那欲作时必定在相对的时段上,即亥子丑上。[就这么简单的相反关系?]
比如一个咳嗽或者腹痛在一天中的亥子丑发作或者加剧,那我们首先考虑它有太阳病的可能性。
4。总观六经病欲解时
总括:A.三阳病的欲解时从寅始,至戌终,共计9个;三阴欲解时从亥始,至卯终,共计5个
      B.三阳病的欲解,太阳未巳午未,阳明未申酉戌,少阳为寅卯辰,三者虽相接,但互补交错,互为共同(?)
六经欲解时这个差别具有什么意义呢?
1)阳道常饶,阴道常乏。这是一句天文术语,饶就是长、富足的意思。
第六章 阳明病概要
一、阳明释
阳明:两阳合明也。这个合不是相加的意思而是闭合的合,和两阴交尽为厥阴对等。
经义:足阳明
府义:阳明之府主要包括肠胃。神经系统的疾病大多与阳明有关,有可能人的两个大脑另外一个就是肠胃。
运气义:1)肺与大肠,2)燥金
阳明者,在天为燥,在地为金。
阳明和阳气不盛则使得水不在天,无法产生湿,从而燥
易系统有三个分支:《周易》,《连山》,《归藏》
燥气配金,金质地最重,聚敛沉降之性,燥也是因为阳气合聚敛沉降而产生的,原理相同。
阳明的燥分本燥和标燥
本燥:凉、阳合导致燥
标燥:与火相关,近火则燥。但是火并不能产生整体的燥,只是局部的,所以是标
阳明病的燥是标燥(why?)
六气治法:太阳太阴从本,少阳少阴从本从标,阳明决影不从标本从乎中气。
二、阳明病提纲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
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
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1.总义
1)三条途径:太阳、正阳、少阳
2.脾约
脾约即太阳阳明。约是约束的约,脾主湿,湿被约束了,肠的燥则显露出来,所以出现大便硬结。
三、阳明病时相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1。日:下午3点-晚上9点;月:下弦前后这个阶段;年:7、8、9三个月
2。阳明病要
阳明为六府之主,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4。阳明治方要义
阳明本性:通、降、凉,阳明病的要义:失却通、失却降、失却凉。治方的根本就是解决这三个问题。
白虎汤:白虎代表西方,代表秋三月,秋三月带来凉、降
5。阳明欲剧时相
寅卯辰 与 申酉戌 相对,为春三月,为东方,其性主温、主升

第七章、少阳病纲要
一、少阳解义
1。本义
少者小也,就是未长大的意思。对应东方,寅卯辰,春三月,但是在五行中却兼具木与火的特性。
2。经义
足少阳遍布身体两侧,足太阳遍布身后,足阳明遍布身前,从这个位置上来看少阳为枢机显得很直观。左为阳,右为阴,阳主开,阴主合,所以左少阳主太阳之开,右少阳主阳明之合。
3。府义
少阳府主要包括胆与三焦,胆是六府之一。
藏府的性用:藏为阴,府为阳,五藏主藏精气而不泻,六府主传化物而不藏,一个藏而不泻,一个泻而不藏。
但是 胆兼具藏府之性,又有泻而不藏,又有藏而不泻。《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素问·灵兰秘典论》将胆封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的“旦”是日出东方,旭日东升,九州普照,旦为明也。胆主明,胆为清净之府。胆的作用就是:“清正廉明”(看来大胆这个外号还不错哈..)
4。运气义
二、少阳病提纲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
未完成,后面越来无味了,就此作罢,看《伤寒论》来的更直接,以后再看或许有思想的碰撞吧。“赵州庭前柏,香岩岭后松。栽来无别用,只要引清风” 的功效已经达到了,足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