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解析:父亲留下农村老宅,城镇子女可否继承

 厚道人 2014-06-26
案例解析
今日江山-2014.6.26
父亲留下农村老宅,城镇子女可否继承
  父亲留下农村老宅,城镇子女可否继承

  案例:李某家的老宅有新中国成立前的地契,土地房产所有权人是李某的父亲。1987年土地清查时,确定该宗地为农民集体所有。但没对土地使用权人进行登记发证。现李某父亲已去世,李某也已退休。请问,李某能否继承父亲的土地及房产?老宅的地契是否还有效?

  解答:对于李某老宅地契的效力问题。1950年开始实施的《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之后,农民私有土地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逐渐形成现有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因此,现在不存在私有的土地,新中国成立前颁布的土地证自然无效力。

  关于能否为李某办理宅基地登记的问题。按相关政策的规定,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宅基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属于合法作用的,确定宅基地使用权。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

  根据上述政策,宅基地使用权经公告无异议的,可给李某的父亲发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父亲去世后,李某可以因继承地上房屋而取得房屋所占宅基地的使用权,办理宅基地变更登记,且在记事档进行备注说明即可。但因李某不具有申请取得宅基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因此无权对这所老宅进行翻建。

  村民建房超标准,多出面积咋处理

  案例:1987年,经村委会同意,村民马某取得一块宅基地,并建了222平方米的住房,总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但一直没办理宅基地证。近日,马某申请办理宅基地证时,办证人员称面积超标,只能按照300平方米的规定标准面积登记发证。马某提出,对于超标的面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登记给自己,待房屋拆迁或重建时,再按有关规定处理,重新登记。请问,马某的理解正确吗?

  解答:“一户一宅”和农村宅基地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是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基本政策,《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也作出了相关规定,对于超过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对于已建房的超标宅基地,按房屋建造时间的不同,分别依据不同的规定处理。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的房屋,一直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期间修建的房屋,超过当时规定的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超标多占的土地属非法占地。登记时,按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登记。其面积超过各地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造、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建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各地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登记。

  同时,法律还规定,农村居民建住宅,应当报乡级或县级政府批准。马某的住房是在《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建设的,如果他办理了宅基地批准手续,即经政府批准颁发了“建房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上述登记政策办理。如果马某在建房前未领取“建房证”,仅凭村委会同意,则不能理解为履行了批准手续,不能适用上述政策。

  违法建房被拆除,企图索赔落了空

  案例:A市G村村民周某未经批准,擅自占用112平方米农用地建住宅,A市国土资源局执法人员发现后,当即下发通知责令停止违法占地行为,但其仍动工修建。A市国土资源局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对周某做出“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在15日内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的行政处罚决定。周某不服,以其所在村非法占地建房的人不上一个,而A市国土资源局唯独对其作出行政处罚,属处罚不公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判令A市国土资源局赔偿其经济损失5万元。请问,周某的索赔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吗?

  解答:周某的索赔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A市国地资源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周某所在村有6户村民新建了房屋,但他们均办理了相关审批手续。同时,A市国地资源局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对周某及相关证人作了询问笔录,周某对其未经批准占用农用地建房的事实供认不讳,并还有影像资料予以佐证。周某未经批准占用农用地建房,属典型的违法占地行为,A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其适用法律正确。即便该村还存在其他人员违法建房未被查处的现象,只要国土资源局对周某的处罚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也不可据此撤销处罚决定。

  至于周某的损失,系其自身违法行为所致。行政诉讼的目的在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周某违法占地所得的利益不属于合法利益,当然不会得到法律的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