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人者:赵伟志

 春夜喜雨吧 2014-06-26

父母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他所有的观点、感受全部从父母那里获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整个的人生永远是第一要素。家庭环境的创造,对孩子的正向人格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以心理和行为干预为目的的适当体罚是可取的

凤凰网教育:你怎样看待中国家长体罚孩子?

赵伟志:坦诚的说,我小的时候父母也老是打我。我想,对于体罚,应该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首先动机上来看,都是为了孩子好。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并不主张以体罚为唯一手段,我更不主张“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个概念。比如在美国,它不主张,也不提倡体罚,甚至体罚会成为法律的一个制约手段。但是在英国,它就会主张适当的体罚。但这种体罚它是以正面管教为主导方向,而不是以伤及心灵为目的。适当的体罚,比如罚站或者戒尺打他手心,这种意思是惩戒,惩戒是可取的,但是如果借这个机会去打的话呢,我是不主张的。

主观上我不主张体罚,但可以适当地用一些行为干预的手段,约束一下孩子行为,通过外在行为,内化到他的心智模式的健康良性发展。但是作为家长或者老师的,千万别断章取义,把这句话认为是我主张体罚,这不是我的本意。我不主张体罚,但是当孩子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之下,要适当的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这是有必要的。尤其是我们在干预一些学生的时候,你比如说这个孩子不想上学了,做很多工作都做不通,可以适当地进行行为干预。孩子两三岁、四五岁的时候,有任何要求家长都会满足,或者不讲理的时候家长也不加制止,那么等孩子长大了就约束不了了。归根结底,我不主张体罚,但是因人而异吧。

青春期的“叛逆”和“不听话”其实是家长的错

凤凰网教育:家长应该怎样有效的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期呢?

赵伟志:大家一谈到青春期,首先会想到“叛逆”二字,在这个词上我是有一些个人观点的。所谓的叛逆是指孩子主观上不听家长的话,在这个点上,我觉得是不公平的。我认为青春期不应该叫叛逆期,而应该叫迷茫混乱期。青春期的孩子从个人观点上认为,他长大了,因为长大了对孩子来说,是个幸福的事情,因为大人可以主宰自己,他愿意长大,所以男孩子会开始模仿抽烟,或者女孩子开始打扮自己。因为他觉得从心智上来说,已经成为一个成年人了,他是渴望能够主宰自己的。可是他有长大的想法,但并没有大人的心智模式,还不能像大人那样考虑事情,掌握人际交往的准则。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开始迷茫混乱。青春期最关键的变化就是心理的变化和生理的变化。如果没有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引导,那么就会影响到他的学业。因此我们把青春期这个阶段,给它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叫弯道超车。也就是说青春期这个阶段,上来就上来了,可能下来就下来了,这个阶段是个最关键的时候。

通常这个阶段,孩子会表现会出现一些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离家出走,对抗,甚至是网瘾、早恋等情况。加上现在孩子接受外界信息又多,同时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富裕,更多的孩子,在这种时代特征的环境下更开始混乱了。去年国家教育部到全国各个地方做了关于学习动力的调研,发现到了小学四年级以上,有30%到40%的学生会表现出学习没有动力。到了初中会更严重,而初中到了高中会更厉害。作为父母如何在孩子的青春期正确的懂孩子,并且顺势把内在的动力转变到对学习的需求方向上来,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当学生知道他为什么学、端正了学习态度的时候,不仅安全的度过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更把这个动力变成一种学习动力

赵伟志: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怎么做呢?比如说吃了晚饭后在外面溜达,或者假期里面带着去一些大城市或者人多的地方去,然后问孩子这样的问题:你看社会上这么多人,有的是经商的,有的做警察,有的是医生,这社会里什么样的人都有,对你来说,你将来要过上一个什么样子的生活呢?这个部分不着急有答案,这个部分叫唤醒他,唤醒他要对他的将来开始进行探索。这个问题不是问一遍就不问了,而是要隔三差五的问,而且问这个问题要深入的探讨下去。家长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放在孩子身上。无论孩子回答什么都不要紧,他有可能说我将来要去当个农民,或者将来我要去经商,这些问题都不要着急下结论。而应该说很好啊,你开始为自己着想了,你可以怎么去设计设计呢?到了青春期,家长需要做的是陪伴着他,对他的将来进行启发性的描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