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山字镜纹饰揭秘

 天上星星期二 2014-06-27

战国山字镜纹饰揭秘

(作者:jianghx)

    前言:对于战国山字镜纹饰的命名历来争议颇多,1994年1月30日由孔祥星、刘一曼作者出版的“文物鉴赏丛书(1)”《中国古铜镜》中有这样一段话:“关于山字纹的寓意,《藤花亭镜谱》录载了一面四山镜,认为这是「刻四山形以象四岳,此代形以字」。梅原末治称为丁字镜,但未释其意。驹井和爱认为……应称为山字纹,……。他还对梁廷楠的看法表示同意,进而认为镜背的山字形是铜镜上常见的雷纹的一个变形……。……山在中国古代……含有强烈的吉祥意味。梁上椿则认为山字纹「似亦为兽纹之一部所变幻」。我们认为,铜镜上的山字与春秋战国时山字的写法有所区别,所以它不是当时的山字,说它象四岳或含有吉祥的意味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至于它的真正含义,至今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探讨。不过,从它的构图上看,可能与殷周铜器上的钩连雷纹有关。”由马承源、陈佩芬1998年12月主编出版的《中国青铜器全集》16(铜镜)中对山字镜纹饰认为“这种纹样是从东周青铜器上的勾连雷纹移植而来。如果把勾连雷纹截取一小段,除去雷纹,则是斜形的山字纹。”专家学者预言,引起我多年来的思考,最近突然有所感悟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古人铸造山字镜纹饰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山字镜是战国几种铜镜纹饰中的一个重要镜种,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山字镜有三山、四山、五山、六山共四个品种。其中四山最多,其次是五山、三山,六山很少。山字镜中的山字一般都呈左旋或者右旋排列,正形的山字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到。山字镜一般由主纹和地纹组成,主纹除山字外往往还配有枝叶、花瓣、棒槌状纹等,有的甚至在山字之间还配有动物纹,地纹大都是羽状纹。山字镜由于它的年代久远,纹饰华丽等因素而受到各博物馆和私人铜镜收藏者的青睐,成为藏品中的必备品种。这是崇源国际拍卖(澳门)2008年夏季拍卖第六号拍品,战国“五山纹镜”,见图(1)。

图(1)古人为什么要在铜镜上铸造山字形状纹饰,它代表了什么含义,当时人们想表达什么信息。到目前为止对于山字镜中“山”字纹饰的解释有多种:一种认为它是文字中的“山”字,或认为它是文字中的“丁”字,国外有学者称象英文字母T;另一种认为是大自然山的形象,“刻四山形以象四岳,此代形以字”;另还有认为是“似亦为兽纹之一部所变幻”、是含有稳重吉祥的意味、是寓意:山脉江河为国界、是火型的变体、是楚伐中山等等众说纷纭。首先看纹饰形状象文字中“山”字来看,就有很多问题:此山非那山,山字镜的山字显然是有点象现在楷书的山字,但与当时战国时使用的大篆山字比相差甚远。另山字镜中的山字纹饰有它自己最显著的特点: 1)无论是楷书或大篆山字左右二竖上端都是直的没有多余的东西,而山字镜的山字左右二竖上端有向中间呈锐三角形的延伸收敛部分。2)无论是楷书或大篆的山字中间一竖应该比左右二竖略长一点,但不能长得太多,否则字的比例就不协调,书法上看就不美观了,而山字镜的山字中间一竖都很长并且向上一直延伸到镜子的边缘。山字镜的名称由来最早是清代著作家梁廷楠(1796年至1861年)的《藤花亭镜谱》,取名“山字镜”,后人因之。对于上述山字镜纹饰的解释存在的疑问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为大家早就看到的,不少人在写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山字镜”的提法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关键问题是如果不称“山字镜”又能称什么呢?它到底与殷周铜器上的钩连雷纹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向大家介绍本人对山字纹饰解读的新观点,以试图还古人铸造山字镜纹饰的原本含义。战国时期人们对光的认识和在铜镜上的应用在提出山字镜新观点之前有必要先来回忆和总结一下过去在对铜镜研究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大家容易形成共识的二个地方。一.一部中国铜镜史就是一部古人对光的认识、研究、应用史,是一部中国的光学史。正象炼丹术产生了中国的化学一样,对铜镜的研究制造产生了中国的光学。由于铜的熔点比较低,人类较早发明了铜的冶炼技术,人们在铜的使用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打磨光亮的平整的铜片能够反射太阳光,并逐步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即光线在光滑平面上它的入射角与反射角是相等的,齐家文化和商朝已经开始制造使用铜镜。在掌握了平面反射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由于铜本身带有黄色,颜色越深反射效果越差,相反颜色越淡反射效果就越好,如果在能在打磨光亮的平整的铜镜上涂上白色的物质将会大大提高光的反射效果,经过不断的试验人们终于掌握了在铜镜的表面涂上类似锡汞齐的物质,表面涂了白色物质的光亮铜镜反射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使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的铜镜在当时能够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铜镜是古代人们的照容工具,为了在面积较小的铜镜上也能看到自己整个脸的形状,古人发明了凸形镜。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说“古人铸鉴,---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生动的叙述了凸形镜的用处。为了改变光的行走路线,使平行的太阳光线能够聚焦在同一点上,古人发明了凹形镜——阳燧,平行的太阳光线经过抛物面形状的凹形镜阳燧的反射改变了行走路线,使太阳光能够聚焦在同一点上,产生高温并能点燃易燃物质,阳燧在西周开始出现,阳燧的发明使古代人们的取火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如上所述古人通过对铜镜的研究制造的过程中,已经完全掌握了光学的基本原理。二.中国早期的齐家文化和商朝铜镜大多是以太阳光纹作为主要的装饰图案。古人出于对太阳的崇拜以及发现光亮铜片能够反射太阳光的特点,使中国早期铜镜上产生了装饰有发散状太阳光芒的纹饰。这种以太阳光芒纹作为装饰图案的铜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钮为中心,向四周作发散状线条或发散状尖角形的象征太阳光芒的几何图案。在国家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收藏的中国早期铜镜里,就有多面这样的镜子。它们的纹饰主要有二种:(1)以钮为中心向四周作发散状线条的铜镜。商殷墟妇好墓共出土四面这样的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16卷铜镜,第三面“叶脉纹镜”见图(2),第四面“同心圆纹镜”见图(3),(这是商殷墟妇好墓出土四面铜镜中的二面,另二面纹饰基本相同尺寸不同),本人收藏的一面见图(4)。郑州、上海等地的收藏家也藏有类似的镜子。

图(2)
图(3)

图(4)(2)以钮为中心向四周作发散状等边尖角形的几何纹图案铜镜。《中国青铜器全集》16卷铜镜,第一面“七角纹镜”见图(5),该镜有七个等边尖角形由钮向外作发散状排列。第二面“三角纹镜”见图(6),该镜由内外二层组成的,内层十三个外层十六个等边尖角形,同样组成由内向外作发散状排列。这二面铜镜均为齐家文化出土。崇源国际拍卖(澳门)2008年夏季拍卖第一号拍品,齐家文化“几何星纹镜”,该镜由八层十四个自钮向外作发散状排列的等腰尖角形组成,见图(7)。

图(5)

图(6)



 

图(7)

由于铜镜是古代人们认识光学的载体,而太阳是人们每天都看到的最直接的光源,因此用太阳光芒纹来装饰铜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山字纹饰的的重新认识以太阳光芒纹作为主要的装饰图案在中国早期齐家文化和商朝的铜镜已经得到充分的反映。那么随着铜镜制作的发展和对装饰图案的多元化需求,作为一部中国光学史载体的铜镜,还会装饰有大自然中别的发光体作为图案吗?大自然中除太阳能够发光外,还有其他光源吗?有!大自然另一种重要光源是闪电。当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一道道闪电划破长空时,当闪电引发森林大火,击毁人畜树木房屋时,闪电的耀眼光芒给人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如果说太阳带给人类的是光明和温暖,那么闪电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震撼。既然闪电是那样的震撼和频繁出现,古人有把闪电作为纹饰来装饰铜镜的可能吗?完全可能,并且已经大量使用!它就是我们平时一直看到的山字镜。只是闪电与山字纹饰没有对起来而已。首先看一下山字纹饰,古人似表达了如下的信息:山字下面的“凹”部分是表示铜镜。左右二竖上端有向中间呈锐三角形的作收敛状延伸部分,可以理解为铜镜是聚宇宙之精华(需进一步探讨);从山字中间一直延伸到镜子边缘的较长一竖,表示铜镜聚宇宙之精华后发出的耀眼闪电光芒(古代人们还不知道打雷闪电是带电云层的放电现象)。在殷周铜器上有大量的钩连雷纹,这些钩连雷纹的局部与山字纹极其相象见图(8、9)。古代有关雷电的记载:《山海经》中称雷神是「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屈原《远游》篇有句称「左雨师使经待兮,右雷公而为卫」;《离骚》中亦云:「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汉代王充《论衡》中所述汉代的雷神,「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音也」。唐宋时期,闪电之神变成电母。唐崔致远有句称「使电母雷公,凿外域朝天之路」。宋苏轼亦有诗称「麾驾雷公诃电母」。明代余象斗《北游记》又称电母为朱佩娘娘,雷神曾给予她两面雷电镜,为雷神打人时照明。清代黄斐默《集说诠真》载,清代民间将电母塑成容貌端雅的女子,两手各执一镜,号为电母秀天君。电母为道教神谱中掌管闪电的女神,俗称闪电娘娘金光圣母。电母见图(10、11)。

图(8)

图(9)

图(10)

图(11)

 闪电有自己特点,它不象太阳光纹那样由中间向四周呈发散状的,而是呈很长的等宽线条的电弧状;另闪电与太阳光只有一个光源不同,它可以同时并存有多个光源,因此可以在一个铜镜里铸有多个山字(闪电)纹,以描述大自然的真实情况和满足铜镜装饰布局的需要。如上所述我认为古代人们在“山字镜”中装饰山字纹饰是对大自然闪电现象的描述,纹饰中间较长一竖是表示闪电在空中的电弧现象。因此“山字镜”应改称为“闪电纹镜”更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