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断舍离:一件有勇气的技术活

 杂货店伙计 2014-06-27

日本人似乎总是擅长针对现代人的压力、疲惫、迷惘和困顿,发明一些新词汇,比如:治愈系;小确幸;钝感力;不持有生活;等等,近年又流行起了“断舍离”——初听我以为是教人剃度出家什么的,看完书才松了一口气,和那些没有关系,就是收拾整理东西的技术。换个流行的说法,叫“人生整理观念”。

断呢,就是对不该拥有的东西断念,别买;舍呢,就是该扔的东西果断扔;离的意思也一样。发明这概念的是个女人,叫山下英子,她写的那本书就叫《断舍离》,她也被称为“杂物管理咨询师”,好奇怪的头衔,日本人总是喜欢小题大作。

“断舍离”,提倡的也无非是一种简洁的生活,把耗费生命力的冗余之物摒除在外。我是赞同这观念的,以前也曾写过些相关的文字,只是我的话远不及“断舍离”这样三个字,来得明快有力,潇洒亮堂,事实上我做得也远远不够。

现代建筑大师米斯·凡德罗有句名言:less is more(少就是多)。断舍离,也是如此吧?这三字,往深处发掘,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要有硬的心肠,二是要有多的物件。

何谓硬的心肠呢?比如李叔同皈依佛门后,妻女哭着在寺庙外三日三夜不去,李叔同不开门相见一面。此谓之断。——断发,舍家,离红尘。可一般人却没有这么硬的心肠,最多不过是扔几个鸡肋般的物件。

《红楼梦》里,贾宝玉吵着嚷着林黛玉死了他就做和尚,惜春打小就想着长大了剃掉头发做姑子,妙玉也一直住在栊翠庵,远离红尘,可他们却都不是天生禀赋里就有一段“断舍离”意思的人。天生有这个意思的人,依我看来倒是薛宝钗。为什么?你看宝钗的房间,深符less 说的精髓,连贾母看了都叹“太素净了些”,让人从自己的屋子里取些摆件来给她。其实宝姐姐家产万贯,何尝是摆不起东西的人?——由此可见,一个真正简洁明净的人,本来不存在要断要舍的困扰,因为她的生活中本没有太多的繁冗之物耗费心力,正如慧能的偈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也是我欣赏薛宝钗的地方。我还想起不久前,看到网友在微博上请教国内某名刹的一位住持和尚,问他对高居不下的房价有什么看法?和尚说:我感到出家就是好,房价再怎么涨,我也不用为买房子发愁。——哈,这真是“终极防御之大招”。

我向来就是个“不趁东西”的人,没有收藏瘾。比如办公室搬家,普遍招人恨,因为收拾东西费力,而我总是一个纸盒子就把所有随身的东西带走了,别人奇怪地问:“你就这么点东西?”羞得我脸通红,好像自己是个败家子。留下的物件归拢贴上“可处理”纸条,都随着搬家扔掉了,包括很多人签赠的书,我爱读书,又在周刊上写有书评专栏,得人赠书自然也多,读完写完了,书的作用就结束了,又不是传世名著,留它作甚?打住!得罪人了耶……

其实,有些东西要扔掉,也要硬下心来敢断敢舍。——任何一件东西,都有故事在,一个故事,就是一桩心事,关键不在断掉舍掉离掉一些物件,而在断掉舍掉离掉物件包含的一些故事,承载的一份心情。可是,我是这么想的:故事被蚀刻在心里了,哪能那么容易断掉呢?纵然物件丢弃,心上的刻痕还在;而假若心上的刻痕能被岁月风干抹平,物件的在与不在,丢弃与未丢弃,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人,同过去的万千牵绊告别,同周遭的纷纭人事撇清关系,是需要莫大勇气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