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异音无所遁形》

 大换雅阁 2014-06-27


《古今异音无所遁形》

编辑:大换

      凭借“查字法”,不仅可以识别混进普通话平声里的入声字,而且还可以识别所有“古仄今平”的字。

    我们说过唐代诗人写作格律诗时,在原型格式双数字和句末字所处的位置上必定严格按照规定的平仄去用字。因此唐代字音的实际平仄,在唐代诗人具体作品的双数字和句末字中有着清楚明确的反映。可见,凭借“查字法”,有可能识别混进普通话平声里的古入声字。不仅如此,凭借“查字法”,还有可能识别混进普通话平声里的古上声的字、古去声的字。

    古念仄声,今念平声的字有三种情况:一、古念上声,今念平声;二、古念去声,今念平声;三、古念入声,今念平声。其中“古入今平”的字数量最多,大约100个“古仄今平”的字当中,有95个以上属于“古入今平”的字,而属于“古上今平”和“古去今平”的,不到5个。凡是今音为平声,古音为仄声,就可以基本断定它属于“古入今平”的字。“古上声今平声”和“古去声今平声”的字,为数虽少,但它们与“古入今平”一样,都使现代人分辨格律诗时同样造成颠倒平仄的严重后果。过去读书人不得不逐个记住这些字,现在有了“查字法”,借助它既然能够逮住“古入今平”的字,当然也能够逮住其他“古仄今平”的字,即能够逮住“古上今平”和“古去今平”的字。请看以下两例(本文对诗句所标注的平仄,与“识别入声字”单元各篇所标注的平仄一样,都是诗句的原型状态,而非实际状态,重点在于研究相对不变的用字):

 (罗隐《筹笔驿》)

 ①千里江山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周密《夜归》)

 ②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观察双数字、句末字古今平仄的差异,不难发现①例中的“孺”字、②例中的“燐”字都是“古仄今平”。查实“孺”字是“古上(古读雨)今平(今读如)”字,“燐”字是“古去(古读吝)今平(今读鳞)”。尽管我们未能当堂弄清它们的确切身分,但只要能够断定它们属于“古仄今平”,就不至于犯颠倒平仄的原则错误了。

    汉语声调由唐至今虽有变化,变化幅度还不算大,否则我们今天就不可能依据今音去认识古音。更值得庆幸的是它变得不同之处,比如上述的“古仄今平”(包括古入、古上、古去而今平)字,我们凭“查字法”即能识别。

    不仅如此。这个“查字法”对于古今读音有差别的任何一个字都能察觉出来,既能发现“古仄今平”,也能发现“古平今仄”。下面这个“瑰”字,古读平声(音归),今读仄声(音贵),从具体作品相对不变的用字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方文《看罂粟花》)

玫瑰芍药本妖娆,罂粟花开色更娇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还有一批古代平仄两读,然而今音只得一读的字,常常困扰着古诗词爱好者,使他们不得不花费很多精力去进行机械记忆。而依靠“查字法”,这笔花费也可以省掉了。不妨看看,这些古代平仄两读的字,同样在相对不变的用字上一一露出原形。“烧(古读绍)”、“令(古读灵)”两字如此,别的古代平仄两读字也必然如此:

 (李弥逊《云门道中晚步》)

①樵归野烧孤尽烟,牛卧春犁小麦低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司空曙《下第日书情寄叔》)

②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例的“烧”,普通话念阴平,属平声字,可是诗中那个“烧”字却反映它中古时是个仄声字;②例的“令”,普通话念去声,属仄声字,可是诗中那个“令”字却反映它中古时是个平声字。这怎么理解呢?原来“烧”、“令”两字,中古时都是平仄两读的字,在①例中,“烧”是作为仄声字使用的,而在②例中,“令”是作为平声字使用的。

    “查字法”的运用,关键在于读懂具体诗作上被格律规定的必须用平或必须用仄的那些字,即读懂双数字和句末字。这些相对不变的用字其平仄属性必须符合该位置所标示的要求,标作平的,必须用平声字,标作仄的,必须用仄声字。后世的人看到唐人所写的格律诗,只要熟悉格式上那些相对不变的位置是平的还是仄的,便可推知用在那里的字属平声字还是仄声字,格式上的平仄标志就像是唐代的注音符号一样。每一首格律诗中的相对不变的用字就起着一页唐音字典的作用。一百首、一千首格律诗就像一百页、一千页的唐音字典。所以说使用“查字法”等于翻检唐音字典。不过,要懂得翻查这本唐音字典,首要的前提是认识格律诗的全部原型平仄格式,因为这本字典的注音部分,都存在于原型平仄格式之中。


 
大换藏书馆
 

诗词鉴赏

古文典籍

对联赏析

学术著作

文学作品

著名词人专集

 好词好句

儿童文学 古代文化 文化教育 数理化科

民族文化

民间故事

宗教信仰

书画欣赏

琴棋书画

古代美女

中外音乐

音乐专辑

实用英语 群书博览
工具词典

笑话大全

谜语大全

名人名句 人生哲学

职场名言

世界名博

传记纪实

中外国事

国外历史 帝国历史 中国历史

中国概况

政治历史

法律法规

军事天地 社会科学 经济纵横 体育纵横 天文地理 影像视频

flash图片

百万图库 环球世界 世界旅游 世界领土

世界建筑

中华医学
中外饮食 百科知识 男女服饰

男女天地

社会万象 猎奇趣闻 五花八门
娱乐杂烩 金银珠宝

珠宝收藏

古董收藏

邮票收藏 相术算卦 古今礼仪
网址大全 难得一见 名人写真 花卉大全 动物世界

博客制作教程

我的藏馆

百万书库--精品典藏

推荐查阅:

说明:点击进入文件夹查阅文章,再点击还有子文件夹,乃至再点击,子文件夹里还有子文件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