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八怪

 望月观星 2014-06-27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聚集在扬州地区鬻自卖画的一批文人画家或具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因其画风不同于正统派画风,遂被称为“扬州八怪”。

名称:扬州八怪

时间:清代中期

地域:扬州

代表艺术家:郑燮、李鱓、李方膺、金农、高翔、汪士慎、黄慎、罗聘、华喦等

代表作品:《竹石图》、《寄人篱下图》、《鱼妇图》、《鬼趣图》等

  康熙后期至雍正、乾隆两朝是清代政治、经济繁盛的时期,随着政权的巩固、疆域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绘画领域也呈现出活跃的气氛,画家辈出,形成北京、扬州南北两个绘画创作中心。不同于北京,扬州远离京师,是经济繁荣的商业城市,市民阶层的扩大使得社会对艺术的需求同步扩大,加上此时民族矛盾下降而这种社会矛盾包括封建阶级内部矛盾的加剧,带有初步民主色彩的思想文化抬头。扬州盐商富贾聚集、思想活跃、已成为绘画的市场,云集了各家各派。其中的“扬州八怪”,在石涛以及另些清初富有创新精神画家画风的影响下,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因他们非统治者标榜的正宗,便目之为怪。

  “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这批画家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如郑燮、李鱓与李方膺。由于他们虽学优登仕,但官小职卑,其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又能体会民间疾苦,遂常以“四君子”等为题材,在诗书画中发泄牢骚,表现品格,寄托“用世之志”。其画风多清刚跌宕,泼辣奔放,甚至不守规矩,有所谓“霸悍气”。其中郑燮影响最大。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曾任山东范县令,后调任潍县县官,亲政爱民,却得罪上级,罢官后来扬州卖画为生。他尤擅长画墨竹,于前人成法中汲取营养又自成家数,其瘦劲挺拔的笔法,疏密相间的布局,体现了竹清风劲洁的品质。

  “扬州八怪”中的第二类是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和汪士慎。他们出身贫寒,或因看破官场的腐败而洁身不仕,或因功名不就,甘为布衣,靠鬻字卖画为生。艺术上,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抒性情,尚创造的文人画传统,另一方面又注重从金石书法的古朴自然、似拙实巧中吸取营养,寄托了高洁的人品与不肯同流合污的情操,最具代表性的有金农。金农,字寿门,号冬心,别号甚多,浙江仁和人,久居扬州,考场失意,鬻卖字画古玩于扬州。其作品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耐人寻味。花鸟山水多意境隽永,有生活情趣。人物肖像画则形象古朴稚拙,放笔写意,开一生面。代表作有:《自画像》、《寄人篱下图》、《采菱图》等。

  第三类画家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和华喦。他们出身寒苦,也不满现实,因早年即卖画为生,故练就了广博而深厚的功力,较注意适应民间欣赏习惯,又因扬州风气影响,也吸取了文人画家之长,讲求人品,兼擅三绝,放笔写意,作品题材广泛,画法精熟,亦较“谐俗”。其中,黄慎(1687-1770),原名盛,号瘿瓢,福建宁化人。他自幼家贫,但能刻苦研习,肖像、人物、山水、花鸟均能,又擅长大写意人物画,取材社会下层人物,虽形象较雷同,但能以狂草入画,形成粗豪奔放的风格。代表作有《伏生授经图》、《鱼妇图》、《携琴仕女图》等。

  “扬州八怪“中的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既不满于现实,又在卖画与扬州路上殊途同归,互相影响,且受扬州市民结成喜新尚奇的推动,所以在艺术创作上普遍具有下述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这些已经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和已经职业化的文人画家,作品尽管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封建思想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宫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艺术的羁绊,或多或少地摆脱了贵逸平和的“士气”与“书卷气”,形成反映时代的新风貌,发展了写意画。

  参考资料:《中国美术简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