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陰陽始末

 欢畅自然 2014-06-28

  陰  陽  始  末

                

     實虛——物質與精神世界

 

一幅太極圖,已道盡了生命的一切。

 

「太極」的結構可以用兩句話來總結:「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前一句說的是生命的源頭,變化、終結;後一句說的是生命的基本狀態。

 

我們經常聽到「太極」二字,或許會將之聯想起一種功夫,然而, 生活中的萬事萬物, 其基礎結構、運行方式都是離不開「太極」。首先讓我們先認識甚麼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很多科學上的議題,不管如何拆解細分、深入研究,最後總離不開「Why」這個方式,而「Why」所指的就是「終極實相」這回事。「為甚麼A是如此?」有人答「因為B。」;然後又有人追問「為甚麼B是如此?」有人再答「因為C。」……這些問題不停滾動下去,最後總會遇到一個瓶頸,而這個瓶頸就是「終極實相」的答案。

 

其實要找出「終極實相」的答案是很簡單,就是要放下思想,用心體悟當下一刻的感受。我們不停地抽絲剝繭地細分問題,其實是一種思想的表現,我們慣性地以為用腦袋、用思考就可以解決一切。沒錯,思想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為這是我們應付生活的工具。例如,我們要食飯維持生命,思想帶來的是學習技能、記憶,讓我們懂得煮飯、用口食飯來延續生命。由於思想只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生命的本質,所以我們繼續用理性的頭腦去尋找「終極實相」的答案,最終是甚麼也不會找到,因為,我們本身就是「終極實相」。

 

  以上的話,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能夠有共鳴。是的,我是指「共鳴」,而不是「理解」。因為用「理解」一詞只代表大家是用思想、腦袋,去分析我用文字所表達的東西;從靈性的高度去體悟命理,才是後學們在瓶頸中的轉捩點。閱讀以下的描述,請大家不要執著於文字本身,而請用心感受當中的信息。

 

  「無」與「有」,即是「無極」與「太極」。「太極」不是「無極」的反義詞,而「無」亦非「有」的相反意思(這有別我們的慣性二元思維)。「無極生太極」指出,「無」與「有」是一種「生」的關係,從「無」到「有」 是一種過程, 這個「有」是從「無」而來。

 

請看看,我們身邊的環境,「無」(「空間」)永遠是比「有」(「物質」)多出可止千千萬萬倍。你現在坐在電腦前看著這篇文章,你的眼睛跟電腦之間是甚麼?是空氣?是光線?不止。最多的是「空間」,空氣和光線是在「空間」之中存在著,沒有這個「空間」,甚麼都「裝不著」、「呆不住」。這個「空間」,就是「虛」;而「物質」,就是「實」。「無極生太極」就是指從「虛」中產生「實」。

 

那麼「實」又會否回歸「虛」?這留待各位探索。

 

然後的「太極生兩儀」就很好解釋了。「虛」與「實」是生命縱向層次的分野,而「兩儀」就是在「實」的橫向層面上產生出「二元性」,即是所謂的「高低」、「光暗」、「左右」、「上下」、「正邪」、「好壞」、「美醜」、「水火」……就是「兩儀」的顯象。之後的「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指五行中「水火」再演化為「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再演化成「天干地支」等顯象,只要明白了第一句,之後就一理通明理白了。任何生命的周期、生滅都是從無極以來,再回歸無極。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又是甚麼回事?

 

既然生命有周期、有變化,要表達這種變化,就必須有一個載體,這個載體就含有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特質。舉個例子,一隻杯的功能是裝水,但是杯的中心是空的,才能發揮作用,那麼杯的本身就是「陰」,而杯的中空位置就是「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杯在世間的價值才會體現出來。(這個例子是78年前,由一位民間師傅所提出的,雖然簡單,其實已道出了陰陽真諦,因為生活本來就是在陰陽之中。)

 

同樣地,世間的萬事萬物,包括人類,亦有「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特質。我們的肉體是陰,肉體的作用是存在人世間的載體。甚麼東西是附在這載體上,使之能運行?這就是俗稱的靈魂,亦即是陽,或可稱之謂精神。這好比現時非常流行的角色扮演線上遊戲,在遊戲中由玩家控制的虛擬角色,是讓玩家能在網上世界「活動」的載體,而玩家本身就是陽,玩家只是附在虛擬角色這載體上。然而,沒有玩家(陽),這虛擬角色(陰) 就沒有任何價值;相反,沒有虛擬角色 (陰),玩家(陽)亦不能在網上世界「活動」,所以「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才是體現價值之道。

 

說了這麼多形而上的東西,這跟八字又有何關係呢?關係可大了,如前所言,了解陰陽始末,才可以在命學的層面上,上升至「道」的層次;亦只有在「道」的層次感悟命理,才會出現「終極實相」的答案。回到剛才的例子,網上世界好比我們的物質世界,而玩家本身就好比我們的本質,亦即是精神世界的「我」。八字命理、四柱結構其實是一個描述陰陽運轉的模型,當「我」由精神世界,進入物質世界,然後再由物質世界,回歸精神世界,這就是由年柱至時柱的順序位移行為,所以這就是為何我們可以由柱限,了解自己不同時期的狀況。

 

然而,即使我們是以肉體進入了物質世界,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是跟精神世界失去了聯繫的。由於「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我們一天在物質世界存在,時刻都是以「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狀況運行著。如果只有陰,這只是一個軀殼,跟死人沒分別;如果只有陽,就是歸天的日子了。

 

八字中,存在著「實神」和「虛神」,「實神」就是原局的八粒字,「虛神」就是真神、夾拱出來的虛字等;其實這亦是描述著一個肉眼看見的八粒字(「實神」),當中亦隱含著不少「虛神」(雖然現今大多的命理派別已忽略了「虛神」的重要性),如同我們肉眼中只見到萬事萬物的物質狀況,當中卻是隱含著精神、靈魂、異次元世界等不能文字描述的境地。凡事肉眼可見的,可真可假;肉眼不可見的,或真或假;以愛去體驗的,無真亦無假。

 

最後,以《金剛經》中最精要的一句作總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顯隱——可見與不可見的真相

繼續上篇文章的立論,若說「實」和「虛」是陰陽的一種縱向表現,那麼「顯」與「隱」則是陰陽的橫向表現。在日常生活,以觀察一個陌生人為例,我們頂多只可以透過他的面孔、衣著、待人態度等,去判斷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然而,這個從表面觀察的判斷,跟他的實質狀況是否一致,則是非必然。一個衣著整齊、外面文質彬彬的人,本質性格可以是心狠手辣、無情無義的偽君子;一個面目猙獰、說話粗魯的人,本質性格可以是孝順父母、行俠仗義的大好人。因此,表面可見的是「顯」,內在本質的就是「隱」。「顯」與「隱」可以是一致,也可以是相立,這就是人間的實相、現實世界的情況,因為命理緣自生活,毋須不命理複雜化、神化。

 

那麼,我們如何從一個八字,了解一個人的「顯」與「隱」呢?很簡單,就是「十神」和「五行」。「十神」主「顯」,所反映的吉凶組合是基於社會主流標準作原則,例如財官印得用的,表面看上來必然是一個事業有成、舉止大方的君子,但他本質是否真的如此, 則要以其「五行」組合作判斷。 「五行」主「隱」,是人在沒有社會規範下的本質,例如原局是土制水的組合,而「十神」上是傷官見官,那麼他的表現在社會主流目光中,可能是反上司、反法律制度的人,但他的表現本質或出發點,全乎伸張正義,為弱勢社群抵抗大財團的利益侵犯。所以說,若果不明白,「五行」和「十神」的各自分工,在判斷上是非常容易出現錯誤判斷,這兩大題目會在本系列文章中有專論。

 

除了「十神」和「五行」外,八字中還有不少地方是跟顯隱有關的,例如天干和地支、年日和月時、原局和歲運、實神與虛神等。

 

天干是氣、主功能;地支是形、主本質。我們可以用天干去描述一個人或一件事的表面現象,而地支則是這些人或事的關係局勢,最終要把干支情況結合討論,方可得出最終結果。舉個例子,天干如果是比劫爭財,可能類比是一種爭妻現象,那麼發展是如何,則要考慮當中的地支作用關係,了解財星坐支有何取向、根在哪裡,沖合何方地支,才可以了解最終結果。其實,我們用格局論命亦是如此,先從天干找立格局點,然後再找用神,成格局與否還是看地支情況,以及月令虛神等,格局隨時會由成轉敗、或由敗轉成。故此,干是「顯」,支是「隱」「顯」離不開「隱」,「隱」也離不開「顯」,反映出一件事情的發生,要表裡都要看得明白,否則就是以偏概全,甚至跟事實不符。

 

以象法論,年為陽中之陽、月為陰中之陽、日為陽中之陰、日為陰中之陰。由於陽為動、陰為靜,所以陽柱可以主動生克陰柱 (如年辛月乙,辛可克乙), 但陰柱卻不可主動生克陽柱(如年乙月辛,辛是不以克乙的),除非受歲運引動。這些都是比較深層的體用原則,有機會或會在博客詳解,暫時知道柱與柱之間是有陰陽之分、動靜之別就足夠了。而以上的例子,只是表達「動靜」也是「顯隱」的一種模式。

 

原局和歲運方面,原局可以描述是一股氣,要使氣成形,必須要透過歲運的感應引動,使原局由氣成形,再反映在現實世界上。如同一個人先天成格成局,卻是出生寒微,只要歲運引動,自然是飛黃騰達的應期,那麼原局就是「隱」(暫時看不到的人生層次),歲運就是「顯」(人生層次的發生現象)。另一種在原局和歲運的「顯隱」,就是原局中一些地支的刑沖合穿(反映宮位中人元的互動),在歲運時透出成為天干,那麼就代表原局中潛藏的人事動象會在該歲運中發生。

 

在格局上,以實神成格(原局有實神為格局用神),那麼他的社會成就是透過一般人可見的、認可的助力或努力而形成的;若以真神(真神得用的情況)、虛神成格,他的社會成就不是一般人可見的助力或努力而造成的,當中可能是個人在靈性上的修為、或冥冥之中一隻無形之手引領他登上高峰(所謂如有神助)。 那麼實神成格是「顯」,  真神得用/虛神成格就是「隱」了。

 

其實,「實虛」好、「顯隱」也好,都是陰陽的一面,也離不開體用的本質,本篇文章的目的是把一些看似形而上的描象陰陽概念,實在地套用在八字結構、技法等應用上,所以把本篇結合《實虛——物質與精神世界》一文同看,將看讓你從理論走到實踐,再把實踐應用到生活,這就是命理的本質

""五行——人事物的本質  

習命理從來是沒有終點的過程,書本或許是讓我們與身處不同時空的人物溝通的橋樑,然而,書本上的文字絕對不會是作者想法、知識的全部,因為文字本身只是一些符號,一些對相應事物的描述,卻非事物的本身。比方說,我們看到一棟松樹,我們就會想:「啊,這是一棵松樹。」然而,我們對「松樹」的認知,是基於我們在文字上、知識上對「松樹」的定義嗎?我們是否真的有認真「觀察」過眼前的松樹的一葉一莖?還是,我們是以我們曾認識的「松樹」或書本上有關「松樹」的知識去「看」眼前的這棵松樹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反思,因為我們總是習慣性地以我們所熟悉的東西去判斷一些人事物,那麼我們跟眼前的「真相」就會有空隙,結果就接觸不到所謂的「實相」了。然而,命理八字亦一樣,當我們見到「金木水火土」,就可能會有很多已認識的聯想,例如相應的「仁義禮智信」、「木曲直、金從革」、「火主精神、水主物質」之類的概念。雖然這些概念都沒有錯,而且是古人過千年所累積的經驗總結,可是,這些概念真的是「對應」著我們眼前的命盤嗎?上元和下元的相同八字,同樣是一樣的干支結構,甚至說有同樣的月令之神,但是我們可以說它們的軌跡是一樣的嗎?甚至乎,同時代同地方出生的相同八字,他們都會遇上一樣的人嗎?

 

閒人想指出的是,當我們從很多古籍、命理師等身上學習了很多知識或套路時,我們應該要如何「應用」這些東西?由於這些東西都是當事人所體悟的內容,當我們再汲收時這些心得精華時,若果仍然是照板煮碗地「學習」,那麼永遠只是得其形而失其髓,永遠只是「二手貨」。《滴天髓》(原文,不包括任何一人的註解)是所留下的命學古籍中最簡短卻又最全面的,因為很多東西都是作者當時的感悟、靈感,內容簡潔而潛在廣闊空間,沒有多餘的水份,因為詳細的描述或例子只會扭曲其精神原義;「滴」一字不只是指少量的意思,大道至簡,把當下的通靈之悟寫下來,後人看了後有甚麼感覺、啟發,就有甚麼感覺、啟發,半點不由人,因為出路與方向從來都是由自己而來的。

 

所以,這篇以五行為主的文章,閒人將不會詳細地描述五行所對應的描述,因為這些內容在古籍又好、網上世界也好,已經是隨處可見、大同小異;故此將集中於解構一下五行之間的碰撞是代表了甚麼的意思,當中的內涵又如何可以舉一反三地演繹出來?切記,任何人說過的話(包括閒人撰寫的每篇文章)、任何前人留下來的經典、或一些大師的教訓,都只是一塊路牌,我們要探索、研究的不是這塊路牌,而是路牌所指的方向,然後由自己不停提出質疑和反思,這個過程是沒有彼岸、那岸之分,因為可以把握的就有我們腳下的一點——「當下」。

 

首先,我們以「土」為例子,大家都知道土主信,代表的是人間百姓,又有包容萬物的本質。然而,以上都只是單一對土的「一般定義」,我們還要考慮其縱向及橫向的本質。

 

  甚麼是「橫向本質」?例如「土」主信,那麼是甚麼程度的「信」?如果跟一個人跟你有十次的交易,當中六次是守承諾,四次是失信的,那麼這個人算不算可信?所以當我們看一個命局,見到「土」或不見到「土」時,我們不可以只捉著所謂的「一般定義」而去斷定一個人是可信或不可信,其中我們可以從土的「旺度」及「強度」去了解這個「信」的程度,亦即是土在原局是否得令或得根的準則,這就是「橫向本質」的考慮。相對五行的「旺度」及「強度」,將標誌著所五行本質的深淺與顯隱,這對我們描述一個人的本性或健康時是很有力的指標。例如,當我們見到命局有土克癸水在日時,可能就會斷定這個人是有腎病的現象,然而這樣下判斷是非常不嚴謹的推導,因為我們還要考慮這個「土」跟「癸水」的相對「旺度」及「強度」,如果癸水旺而土弱,水土相戰,就不會是腎方面的病痛,而是胃脾方面的虛弱;如果癸水和土的力量是不相上下,兩者之間就不會相戰而是相互制衡,結果不會是健康上的問題,反而是一種得財之象。以上的例子其實已涉及到接下來的「縱向本質」。

 

一個單一五行的「旺度」及「強度」是「橫向本質」,而五行之間的運轉與碰撞則是「縱向本質」的範疇。繼續以土為例子,如果世上只有土一種東西,它只是一種客觀的存在;任何東西的演化和意義都是由「相對」以來。例如要「左」要有意義,必須有相對的「右」;「上」要有意義,必須有相對的「下」……這些例子其實生活上都是隨處可見,只是我們有沒有去留意,因為陰陽就是生活,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有沒有察覺罷了。為甚麼這是叫「縱向本質」?因為陰陽的運轉:少陽(木)、老陽(火)、少陰(金)、老陰(水)(中間是以土為轉化作媒介,而地球的五行運動,關鍵是每個地支的藏干次序,但這不是本篇重點,有興趣的朋友可把十二地支順序排開,再把每個藏干拆出來,就會了解五行轉化的定律)的過程,本來就是同一道氣來,而五行只是解釋這道氣的不同狀態,所以古人是以「一道氣」來描述氣,其實氣就是「道」。

 

 既然是同一道氣,那麼五行之間的碰撞,簡單來說,只是不同狀態的「自己」去互相作用,所以就有太極圖的出現。而一幅太極圖,可包括所有五行,是描述五行之間的運轉狀況,一命局,一太極,一道氣。所以,論命就是論這道氣了。回到剛才水與土碰撞的例子,為甚麼古籍上組常聽到水旺要制?(例如:捷馳千里馬賦所云:水多遇土,修防堤岸之功,詳見閒人以下兩篇舊文章《古道詩賦解讀點滴----- 捷馳千里馬賦 (1)》《古道詩賦解讀點滴----- 捷馳千里馬賦 (2)》即使明白到土主信、水主智,面對眼前一個土制水的命局,我們又可以作出甚麼判斷?當中的切入點又是甚麼?遇到這些的迷惘,主要原因是我們不斷追求的只是技法的套路,而沒有命理的靈魂——理法。自古以來,很多方面的學問、技藝都是傳訣不傳理,所以後人盲目抄寫、背誦詩詞歌賦,或是可以為他們帶來一些生計、或一些心靈上的安慰與滿足感,然而,這還是達不到命理的高度(注意:這不是指能力高低之分,而是不同層次追求下的結果)。

 

土可以制水,我們可以形象化地描述為湖泊的形成,亦可以是指在「信」的制約下「智」的運用.(水主「智」的這個「智」其實是聰明的意思,是物質世界中利益、權力等追求的手段;而火主「禮」,當中的「禮」才是精神層面上的智慧,《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即明是非也。)在人世間,我們可以追求物質上任何的慾望,包括性慾、權力慾、物慾等,然而,如果沉迷、沉淪於當中(水旺無制),則我們的身體就會容易損壞(物極必反,水亦主人類的物質身體)、心靈變得空虛(水主下,往陰間下沉,離精神世界愈來愈遠,而精神世界是靈魂的本源,最終迷失了);故此,土(土要夠旺才有力量跟旺水制衡)的出現可以把人從物質沉淪中回歸現實(土主人間百姓,土使人變得現實)。土克水,把過分沉淪於物質世界的人,拉上回現實,不會迷失自我;土泄火,把過分騰升於精神世界的人,拉落回現實,不會脫離靈魂進入人間的目的——體驗生命。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土的本質除了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般定義」外,原來當某種五行跟其他五行產生碰撞時,就會令自身的作用產生一種「價值」(如「制水」、「泄火」),這種「價值」就是所謂的「功用」。然而,這種「功用」只是一種中性的描述,是否屬於「得用」、「有用」的範疇,則要考慮全盤命局的局勢而定。比方說,在《窮通寶鑑》中可以發現戊土是很需要甲木來克制,有甲木的戊土人大多是成才之輩,原因是甚麼?一來戊土是屬陽干,陽干屬未成形之氣,克制則讓氣成形,成形(即打造)後則在人間的價值更現象化。其次,戊土(已中有戊、戊癸合化火)具有火性,甲木(寅中有丙)亦具有火性,戊甲相碰可激起火的力量(戊、丙長生於寅),這時戊為體,甲為用,兩者相碰的價值就帶有火的力量,這比同樣是木克土的乙木克己土所產生的能量強大得多, 所以在《窮通寶鑑》中沒說己土喜乙木,因為戊土跟己土雖然都是土,卻完全是兩碼子的東西來,這在之後有關「形氣」的文章會在詳述。

 

然後我們進一步看看,土克水(信制約智)、土泄火(信泄化禮)、木克土(仁制信)在應用人間事象時,又是代表甚麼?之前提過,「土克水」及「土泄火」,是要令人從深沉的慾望、虛空的精神世界中回歸現實生活(人間),為甚麼「信」可以有這種效果呢?(從各本經典中提過——《左傳.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服注:「土為信。」;《孟子.公孫丑上》:「四端。」集注:「愚按,四端之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無專氣,而水火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故土於四行無不在,於四時則寄王焉,其理亦猶是也。」;《漢書.魏相傳》:「中央之神黃帝。」注:「土為信。」)土是有中央之意,而人在天地人三界的中位,所以要穿梭三天地兩界,必先經過人間這媒體。然而,天地之界非人類可以用筆墨或言語可形用,卻只能感受與意會,所以《說文解字》云:「信,誠也。從人從言會意」。原來「信」的意思是指能用人之語言來意會之境,那就只有人間土了。那麼土重要木克又有甚麼含義?《說文解字》云:「仁,親也,從人二」。土如果太重,就意味著人被世間事所困擾,對身邊一切事都以為是理所當然,慢慢變得麻木,忽略了人世間的美,人與自然間的親;當中甲木克制戊土,由於兩者都是氣(陽干),而且帶有火性,碰撞所帶出的現象就是從世俗中督見人生本質的信息,所以戊土要成才就必須要甲木了

 

由此可見,五行之間的碰撞所帶來的信息描述、見解都不是死背古籍、或向任何一位老師求得的,只要我們是真正的熱愛生命、享受生活,沒有成見地觀察任何一事一物,然後不加任何的批判,我們自然地就可切切實實的了解五行、認識陰陽。現時,很多人學習任何的學問,都希望追求一位導師的出現(這跟某些宗教希望救世主出現,打救自己的想法是如出一轍的),教導自己學到最強的技術一樣。其實,除了你自己,世間上是沒有任何一位導師了,你,就是自己的導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