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炀堤

 黄建伟882 2014-06-29

隋炀堤

分类:南蛮随笔 | 标签: 杨广  隋炀帝  行宫  运河  帝王 
2007-08-15 10:14 阅读(340)评论(2)

    “渔沟从晋代就建有城池,早在1600多年前,就在一定的商业贸易规模了。”《淮阴县志》载:“清乾隆年间,筑御路穿越其境,山东、山西、江南的商人多投资于此。”

    ——就这些吗?
  随行的副镇长笑,我们渔沟还有个地方值得一看。
  ——哪里?

  于是前行,但眼前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地、麦地,除了麦地就还是麦地。那条长长的乡间小路也仿佛没个尽头。

    ——到底什么地方?
  “听说过‘纳黍行舟’一说的来源吗?”副镇长指着前面说:“传说隋炀帝下江南时,渔沟这段运河还没有修好,为了让船顺利通过,隋炀帝下令当地官员让民众把黍谷倒入新开的河道里,让船滑行而过......而我们现在站的这个位置就是隋炀堤。”
  但我们并没有看到所谓的堤坝,看到的不过是稍稍高出一片麦田的另一片麦田。所谓的河道,也只是一段无水的、里面长满了野草闲花的沟渠。
  历来,中国的帝王将相们都是历史传说的制造者。他们要么精通文字,能文能武,要么能书善诗......比如刘邦的《大风歌》比如曹操的《短歌行》。这位隋炀帝自然也不例外。他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于此同名)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另一首《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于此同名)“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足以显示他的文采。他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并做了并州的总管,拱卫京城。其父杨坚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日后能当大任。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炀帝年少好学,善诗文,有集55卷。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统一江山”、“修通运河”、“修建东都”、“西巡张掖”、“改革创新”、“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仍是这个叫杨广的帝王,他开凿运河的动机让人们议论纷纷。他奢侈糜烂,他坐拥美女。他下扬州观琼花,品美食。他南巡江都的景象是:庞大的龙舟队,随行的后宫佳丽无数,数千里的水路,两岸行宫座座,杨柳飘飘。
  《隋书》记载,他曾在洛阳命人捕捉萤火虫,在景华宫专设征收点,竟然收来了好几斛(隋时十斗为一斛)。晚上出游,几十斗的萤火虫一起放飞,“光遍岩谷”,其壮观可想而知。他三下扬州,巡游至江都时,也做过同样的事情。《维扬志》载,隋炀帝曾下令在江都县大仪乡建专门征收萤火虫的“萤苑”。
  仍是这个叫杨广的帝王在建运河时,他让几百万民工修筑运河,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
  但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其诗作《汴河怀古》中却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就是说,隋朝虽然亡于运河—之役,可是毕竟还是修通了绵延4000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假如没有当年隋炀帝铺张奢侈多有民怨,那么隋炀帝的功绩和大运河给后世所带来的利益,甚至可以和治水的大禹相提并论了。千年的时光足以淡化人间的爱恨情仇,但一个帝王的功过是非却难以隐去。
  站在传说中的隋炀堤旁,风大,人无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