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学插曲

 addccde 2014-06-29

注:此文是我从合一家塾-马增军博客转来的,感谢她的分享。

参学插曲---朱云龙谈如何提高思维

在一起参学的人都知道,朱云龙是参学人当中思维进步最快的,经常被张老师“背后”表演一番,以鼓励大家向他学习。为了一探朱云龙成长迅速的原因,我特地向他请教了,他是如何听张老师上课,以及他平时是如何自主提高自己思维的。

因为没有录音,只能凭记忆以及自己的理解来把朱云龙的方法提供给大家。

朱云龙说,其实他的进步也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只是他把张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参学方法实实在在地用到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他才能在大家看来,以一种超越大家的速度进步。其实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觉知。觉知的详细解释请参考《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一书,大致意思是将注意力从完完全全被脑子里思考的声音抽回,变为关注这些声音。当注意力收回的时候,大脑就不会被那些声音所控制,而变成了大脑去控制那些声音(这里是最有趣的地方,我们往往自以为自己的大脑是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事实则刚好相反,我们的大脑是被一个不间断的,重复的,无效的思维续流所控制,也就是我所说的声音)。这时你可以做出选择了,是停止那个声音?还是换一种高效的非重复的思维?简单地说,你可以选择跳出原有的圈子,站在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原来的东西,说不定你会得到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具体在听课和日常自我训练的时候,这里以张老师上课为例,朱云龙说,大家一直都不太理解张老师的一句话:“我教你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知识”,许多人听张老师课还是把它当作知识来听,所以进步缓慢,甚至不进步。而我听张老师的课与大家不同就在于,张老师上课所说的内容并不是我很关注的东西,我注意力的焦点放在思考:为什么张老师要说这些话,他的目的是什么?当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然后下一个问题是张老师利用何种方式来实现这个目的,这个问题就要更多地来关注内容了,但归根结底内容只是解答上面两个问题的媒介而已。如果听课让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老师在讲什么上,也就是内容上,那么学习到的东西就只是很简单的知识而非最有价值的思维了。那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用来听课,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事件,与人交流的时候都用得上,尤其是在分析自我的时候,这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注:这一方法张老师也提到过,详见侯小燕人人网日志:今日讲堂最后一课,“功遂身退”;证取智慧,心中的“大学”继续》 )。

实际运用的体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觉知的状态,的确会收获很多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东西。比如这周上选修课的时候,其中一门音乐课令我印象深刻。刚去的时候,老师在强调纯音乐,古典音乐的重要性,老师说,纯音乐是小众音乐,你们作为优秀大学里的大学生,应该让自己的品位与大众拉开档次,加入小众的欣赏水平当中去。最开始的时候,心中一股不知名的优越感升起,以为自己开始有点与众不同了。警惕,马上把注意力从头脑里面的“高尚,小众”抽离,开始思考,老师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呢?老师是一个教音乐欣赏的人,又反复强调欣赏纯音乐的是小众,高雅的群体,那么老师肯定是这个群体当中的一员不会有错了,所以老师在致力于把我们也拉入这个小众的群体当中。从这个目的来看,挺好的,谁不想做一个小众的精英呢?可是不能到此为止,还要接着问到底什么是小众,高雅呢?我想英国优雅的绅士贵族应该算是小众,高雅了吧。但是英国的高雅的绅士贵族们似乎不仅仅是音乐欣赏,包括服饰的搭配,身体的强壮与灵活各方面都应该显得超越普通人,才能让他们凸显为小众的群体,因为大多数人不愿意接受更严苛的自我约束。但是反观音乐老师,似乎从着装来看,一件印有可爱少女的粉红T-SHIRT,一件牛仔群,加上一双高跟休闲鞋,体现不出任何高雅小众。好吧,这里先理解为老师不注重外在的着装,而注重内心的精神素质的修养,那么根据身心合一的理论,如果老师注重内心修养的提高,相应的也应该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就好象一个提倡强身健体的领导绝对不能是满身肥肉一样。但是虽然老师的相貌很好看,身材相比其他同等面貌的女生比却更臃肿一些,行动步伐看起来也不够灵活。综上所述,老师应该不算是真正的小众优雅的人,而是她的一项追求爱好与真正优雅小众的群体相同,甚至老师并不理解这项爱好的真正用意,而仅仅是喜欢它高雅的头衔。而正因为喜欢这种头衔,老师的深化这种头衔所带来的满足的方式可能是掌握更多音乐知识,倾听更多名为高雅的纯音乐,并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把这些名字倒出来如数家珍来提升自己的品位档次。甚至,依靠听高雅音乐增长音乐知识这样简单的方式来实现高人一等的自我成就感,不禁让人怀疑老师在日常生活当中处理各方面问题时候经常遭遇失败。

本着以上的推理,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怀疑,于是为了客观地评价这门课是否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给自己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如何欣赏这首音乐,如何能在欣赏的过程中让自己的身心得以有效的提高(总不可能仅仅靠听就可以提高吧),如何把欣赏一首音乐的思维方式用在其他音乐上”,有了这些问题后,脑子里就不再被老师所讲的内容充满了,反而是对老师所说的每句话都报以警觉的态度:她说的东西能解决我的问题吗?或者,她说的东西印证了我上面的判断?其实这样听课虽然没有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在老师到底讲什么上,但是反而能更好的处理老师所讲的内容,因为可以经常抽出老师所说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听一句话,就能知道一段话要表达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