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爹的两三事

 深山木槿 2014-06-30
公爹的两三事 
    每逢父亲节来临,我格外想念父亲,于是写了多篇怀念父亲的文字,但是从没有写过公爹的事,他也是我至亲的父辈,心中不免愧疚。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写一篇公爹的几件事,以表对他老人家的敬意和记念。
    事情发生在解放前后。出郑州向西,约四十里,在陇海铁路线上,有一处铁路工棚,公爹在那里做养路工。1948年春天,一个寂静的黑夜里,突然从不远处,传来一声巨响,房屋战抖,人心震惊。第二天发现工棚西边的一座两孔铁路桥梁被炸,工人们议论纷纷,人心惊慌不定,有处投靠的工友都携家离开了工棚。公爹是外乡人,拖家带口无处可去,只好留下来看护工棚和材料。
    一晃到了1948年秋,一天黎明的前夕,远处传来稀稀疏疏的枪声,公爹疑为又是国民党的兵在附近抢物抓人,就披衣起床,迅即跳进铁路边的深沟向东跑去,只听身后有人喊到:老乡别跑了,自家人。公爹停住脚步,只见一中年人,头裹白毛巾,身穿粗布衣,腰束皮带,插着盒子枪,健步走来,俩个年轻人肩背长枪紧随其后。中年人来到跟前和蔼地说:老乡别怕,我们是当地八路军游击队的,您是铁路工棚的人吧? 公爹点点头。中年人连声说:“好、好、好,我们有要紧事和老弟商量。”对公爹来说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这么客气敬重他的人,第一次听到有人要和他商量大事的人,心中感到温暖,疑虑也消去了大半。他们一同来到工棚,商量如何修复桥梁,尽快使铁路通车。在公爹的建议下,就近找回了几位工友,和游击队一起仅仅用了两天,就架好了桥梁,铺好了路轨。
    修好桥梁后,公爹就日夜守护在桥头,白天手持红绿旗,夜晚手提信号灯,细心的指挥着东来西往的列车慎行慢驶,一列列火车像蜗牛一样缓缓地爬过新修的桥梁,从没出过差错。
    公爹虽不识字,但待人接物却忠诚厚道。从当年发生的另一件事情来看,今天让人觉得到是好笑,又不好理解,但在那个年代它确是真实的事。49年初秋的一天,一列火车从东方驶来,经过工棚时车速减慢,车上有人向工人喊话:哎,段上叫你们工棚推举出一个劳模,三天后报到段里去。说完火车已渐渐远离而去。工友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劳模”这个词,大家疑惑不解,纷纷猜疑,有的说推举“捞馍”干啥?是不是光吃馍不干活呀?是不是工头又找茬儿扣薪水?会不会像农村抓二流子一样被抓起来吧?猜来猜去猜不出头绪,都认为不是什么好事。大家决定抓阄,谁抓住是谁。“倒霉”的事摊上了公爹。
    当晚公爹愁眉不展,婆婆问其原因,他向婆婆道出了原委,并向婆婆安排了后事。说他走了以后,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回不来,让婆婆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找堂弟,务必把孩子抚养成人。公爹说着说着给婆婆磕了三个头,又拉过十一岁的长子,语重心长地说:你是老大,是家里的顶梁柱,要听妈妈的话,要照顾好你弟弟,要......
    惶惶中过了十余天,上边传来话叫去报到。公爹忐忑不安地来到段门口,说明来意,段里的人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多天不安宁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第二天大会上,路局领导亲自为他们戴了大红花,颁发了奖状。领导在会上称他们是劳动模范,是全路局的学习榜样,为解放全中国,为祖国建设做出了贡献。大会会结束时,每人还奖励了两袋白面,特地用轧轧车将他送回工棚。没想到一场惊恐,竟变作一场荣耀。
    工友们来看公爹,听他一讲,大伙哈哈大笑,原来劳模不是光会吃馍不干活啊!公爹没有把白面自家独享,而是分送给了大家,家家户户包饺子、蒸白馍,像过大年一样热闹,尤其是孩子们蹦蹦跳跳,小嘴啃着白馍高兴极了。
    不久,公爹调到路局桥梁段,参加了解放后第一座武汉长江铁路大桥建造。遇到险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有时冒雨抢险,一干就是一二十个小时不下岗位。由于长期奋不顾身,超强劳动,公爹患上了高血压、风湿症多种疾病。做儿女的从没有听到他说过一句怨言。他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叫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别老是挂念他。公爹临终时,没有一个孩子来得及与父亲说上一句话。
    公爹的一生正直,善良,勤劳,平淡无华,但他那以德为行,以工为重的行为,对子女来说却是无上的宝贵财富,我们永远记心,受益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