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性教师知与行 肖北方

 清源渭水 2014-06-30

   

为师之道,重在学养,贵在师德。关于师德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及近代教育史上都有专门的论述,尤其是现在,随着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相继出台,师德建设更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本次讲座中,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的肖北方副教授将围绕师德话题,从师德的基本要求、践行师德的基本方式、师德的养成(路径、过程)这三个层次,做深入细致的讲解,相信会帮助大家厘清对师德的一些基本认识。 

课程内容前言: 

为师之道:重在学养  贵在师德 

相关论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德威权) 

亲其师而信其道(调节师生关系)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歌者使人继其声。(潜移默化)

 1. 师德的效能 

总体上:教师职业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工具价值、发展价值) 

核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最大限度受益(教师善待学生) 亚里斯多德:“对于我们,没有一种伦理德性是自然生成的。”常言道:道德不是教出来的! 

反思——当初,我们是怎样选择了教育行业(我怎样成为了教育者[校长],为什么?)现今,教育行业对我意味着什么(教育者[校长]使我成为怎样一个人?)     

 2. 教师德性修养过程求真——认知、理念、信念;至善——自主、践行、效能;唯美——执着、理想、幸福   

  一、师德的基本要求      

1. 教师职业定位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职业的专业性: 

——职业实践须有专业理论知识为依据,有专门的技能作保证。 

——职业属于公共事业,要维护服务对象的利益,遵守职业道德。 

——在本行业内,具有专业自主权。(不受专业外因素的控制) 

教育教学职责—— 教育职责:素质教育     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 

教学职责:学科教学     鱼——渔——源 (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

古代教育史—— 〈学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教学。”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荀子:“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贵师而重传,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传;贱师而轻传,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韩非:“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近代教育史——专职/兼职教师: 

蔡元培主张“教授治校,兼容并蓄” 

分科教学:孙中山:“文学渊博者为师”、“未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延聘教授,最重要的是看“学术造诣,若学术水平低,则不管有何背景,均辞退。” 

师范教育: 梁启超:“师也者,学子之根核也”、“欲革旧习,兴知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 胡适先生:“教育是立国之本,亦为施行民主政治之基础。” 

建国后教育发展——解放初:“人民教师”—— “红烛”、“春蚕”、“园丁” 

“文革”十年:“为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服务的人” “教师节”(1985):“尊师重教”——教师“下海――上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素质教育方针确立(1999):《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学生喜欢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曾收集9万个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老师。保罗韦地博士概括出作为好教师的12种素质。 即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耐心;兴趣广泛;良好的仪表;公正;幽默感;良好的品性;对个人的关注;伸缩性;宽容;有方法。       

2.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责任感、奉献精神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对教育对象:讲求教师善、实践智慧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对自身:力求人格完善、持续发展  

基本概念:道德规范≠道德品质;道德教育≠道德养成  品德、德性、修养、素质 

外化——内化  他律——自律

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道德——“道”与“德”:人的本然存在方式——可能存在方式;外在秩序规范——内在心性 

道德: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教师职业道德——本质上,与一般道德没有根本区别。可以理解为一般道德只有被作为个体的教师真正理解、接受并转化为一种内在需要和外在职业行为时,即为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凝聚而成的品质。是价值预设与自主构建相结合的结果。 

整体结构——对不同对象的认识、态度、体验、信念及践行方式。关系对象(横):教育事业、教育教学活动、学生、自身、教师同行、学生家长、社区及其它社会教育组织机构。 

水平层级(纵):底线(教育法规)――基准(为师之道)――上线(职业理想) 调节方式:奉献精神  实践智慧  持续发展 

3. 师德的基本要求:“敬业”精神:对教育、教学工作——责任感、尊严感 

“爱生”艺术:对学生——尊重、关爱、公正,促发展 

“师格”魅力:对自身——教育手段意识,以身立教  优秀的校长一定是优秀的教师 优秀的教师未必是优秀的校长 

“敬业”——善待事业、工作 

“业”——事业、岗位 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人 校长:学校的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 

“敬”——尽职尽责 尊严感  责任感  使命感 “爱生”——善待学生 态度上的友善:尊重学生人格、群体差异    宽严有度 教育策略上的有效:学生受益    全体学生健全发展学校管理以学生为本: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关于“善”: 

最基本的善——接受和创造各种行为模式;识别和解决各类问题;建设性地驾驭各种各样环境 

教师善——对受教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丝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受教育者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的发展负有高度责任感的认同。它必定是给受教育者带来益处的行为。 

善待学生: 

前提:全面了解学生;支撑:正确的学生观;表象: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目的:促进学生健全发展 

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构成 

学生个体:个性特征、个性分析、个性发展 

学生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学生集体:集体目标、活动、文化 

2.学生属性 

发展性、差异性、主体性;年龄年级特征、现状与潜质、历程与前景 

和谐的师生关系: 

工作关系:教学相长        教――学     教育主体――教育对象 

心理关系:良师益友        知、情、意 

道德关系:民主平等        人――人 关心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大支柱: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知识本位――人体本位       知识关怀――精神关怀 精神关怀: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人格”——善待自我:以身立教,完善自我;为人师表,教育手段的主体性;隐性课程资源 

 二、践行师德的基本方式      

1. 奉献:无私有我 

教师劳动特点: 

对象:发展中的人;手段:脑力劳动为主;结果:长期性、集体协作;方式:时空不定——教师须有奉献精神     

 2. 智慧:时间、实践 正确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和教育价值观。 

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团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丰富的教育机智:教育科学与艺术的有效运用     科学:严谨、循守、趋同、求真;艺术:自主、超越、求异、唯美     

 3. 发展:教学相长 发展意识:自觉、自主、积极进取;发展过程:与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发展方式:学习、实践中反思、总结、积累;发展结果:专业素养提升 

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选择奉献!?   选择高尚!?  选择终身学习!! 

 三、师德的养成 

  道德认识;情  道德情感;意  道德意志;行  道德行为习惯 ——有序性、多端性、和谐性 

1. 基本路径: 

教育、管理实践(时间);不断反思与交流(总结、质疑、提升经验);学习、研究(阅读、培训、课题);价值实现(教育效能:成就感、愉悦感)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教育、管理实践→反思与交流→学习、研究 →价值实现 

2. 基本过程: 

职前教育:先为人、后为师(对学生无欺、无害);职业实践:上好一节课、带好一个班、管好一所学校(总被要求与现在有所不同,能理解、承认、应答和超越现状。);终身追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理性的典范、道德的楷模、文化科学的权威、特定社会价值的维护者。集历史与现实中最美好的东西于一身。)       

职前教育→职业实践→终身追求 

三种境界—— 

职业境界——经师:传道、授业、解惑也。 不“误人子弟”的、合格的教师 

专业境界——能师: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 

事业境界——人师: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 

人师能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学生的人格。 

心路历程—— 

认同感:教师职业、角色期待;尊严感:敬重、自尊(他尊);成就感:社会认可、自我实现;幸福感:情智和谐、乐在其中 

魏书生:工作五种境界 无心大意→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一心一意→舍生忘我 

进入了较高境界:“灵魂便不再流浪、精神不再漂泊,思想便不再浮躁,感觉天天都在过教师节”。 

马克思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优秀教师、校长: 

理性与激情、责任与洒脱、执着与坦荡 

忠于职守、勇于创新;尊重主体、维护尊严;实现、提升生命价值。 

教书匠――教育家――艺术家 

理想境界: 

“从心所欲又不逾矩”!     自然――(他律-自律)――自在 

“教师德性的展现就不再是对教师的约束、”压制乃至否定,而是教师的生命力量的表达,是教师的生命潜能的释放”。 

尽享职业尊严与快乐! “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

(北京教育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