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架松”闻名的左安门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6-30

以“架松”闻名的左安门 - 卤煮 - 過年好

  为了抵御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定都北京147年后,又在内城的南面加修了外城,外城开有七座城门,与代表皇城文化的内城九门不同,外城七门记录的是京城百姓生活的故事。
  老左安门城楼建筑模式与右安门差不多,是座单层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楼连城台通高15米。其箭楼为单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楼连城台通高16.6米。
  老北京都知道,过去的左安门以“左安架松”闻名京城。在左安门外曾有几棵遒劲、盘曲的松树。由于盘曲,所以得由架子支撑,故称“架松”。进出城门的人都喜欢在架树下休憩,如今这里已经建成了面积广大的劲松住宅区,那几株遒劲、盘曲的松树也早已不在,但是“劲松”也由“架松”而得名。
  左安门内还有一片著名的水域,现在叫做龙潭湖。龙潭湖最早是明朝嘉靖年间为烧制城砖挖出的大片洼地,后来这片洼地渐次形成了水域,但当时并无龙潭湖之名。现在的龙潭公园是由三个相连的水域组成的景点,水陆面积达120公顷。
  龙潭公园正门东湖岸边,有一座袁督师庙,庙中供奉明代名将袁崇焕的石像。当年袁崇焕曾在龙潭湖边与清兵血战,今天,不时有游人到庙中凭吊这位民族英雄。
  这些年来,不断有人提出,在今天的左安门立交桥的位置上复建当年的左安门,并与龙潭湖和附近的护城河一起,组建成京南的新景观。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可以再次看到已经在北京人视野中消失了50年的左安门。

                   摘自《北京娱乐信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