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左安门角楼——2018年1月9日

 guhongying518 2018-02-09

  去年10月北京晚报一篇说左安门角楼变身图书馆开放的文章,引导我到这里来看看。左安门是北京外城七个门之一,在永定门东,护城河东南角,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世纪20年代城楼、箭楼已经破败,30年代箭楼被拆除。1953年又拆除瓮城、城楼和箭楼城台,左安门彻底消失,这一年恰好是左安门400岁。

  明清北京内城外城城楼箭楼瓮城闸门闸楼角楼碉楼分布示意图。

  以下五张图片来自网络,大略可以看到左安门的原貌。

  今天很冷,但是护城河水有一段居然没有结冰。

  从左安门桥向北走,穿过护城河路东就看见左安门值房,看到全国文保单位碑可知这是古代建筑,它是老北京20座老城门(内九外七皇城四)唯一保留下来的古代值房建筑,也是建于1553年,是城门守军驻守居住用房,是城门的组成部分。

  然后沿着值房南侧的龙潭东路向东远远地就看到左安门角楼了,只是在现代高楼大厦包围中它显得异常渺小。

  我今天看到的是复建的左安门角楼。据说复建的角楼是依据清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1949年和1955年的地形平面图,同时参照瑞典摄影师奥斯伍尔德喜仁龙上世纪20年代为角楼留下的一张照片,但是文物专家发现,历经几百年的时间,东南护城河改道后,角楼原址已处于现在的护城河河道之内。最后只好决定把左安门角楼复建在护城河东南转角河道内侧岸坡。

  这本《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1924年出版),作者是瑞典学者喜仁龙 Osvald siren,1879-1966),此书是现在记录老北京城墙城门的最翔实可靠的文献,是一本至今无人超越的盖棺之作。书中不但有二百多幅老北京城墙和城门的珍贵照片,而且还有测绘图。作者在1920、1921年曾访问中国,考察过北京当时尚存的城墙和城门,于1924年于巴黎出版此书。全书共八章,约十三万言。我家夫子有一本,借给别人未能还回,我又在网上拍了一本,已是更新的版本。

作品的八个章节

第一章 中国北方筑墙城市概述
第二章 北京旧址上的早期城市
第三章 北京旧城墙垣
第四章 北京旧城墙垣的内侧壁
第五章 北京旧城墙垣的外侧壁
第六章 北京外城墙垣
第七章 北京内城城门
第八章 北京外城城门


  瑞典摄影师喜仁龙上世纪二十年代拍的北京外城西南角楼。

  几年前我在德胜门箭楼参观一个展览,提到明代两次著名的北京保卫战,一次是于谦在德胜门打的,另外一次就是明末袁崇焕在左安门外率9000兵马在这里获'左安门大捷'。可惜的是崇祯听信谗言最后还是把他杀了。我按照那个展览提供的资料到东单去拜祭过于谦祠,后来又到崇文门外瞻仰袁崇焕祠,到龙潭湖去看过袁都督庙。

  从不同角度看左安门角楼。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左安门角楼的位置,我绕到南二环护城河外侧拍摄了角楼全景。

  在来左安门看角楼之前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一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看到刚刚建好的角楼,当时拍的照片,角楼转角处是悬空的,作者存疑说这是不是重建古建筑的创新之举呢?今天我看到的角楼悬空处已经填实了,转瞬之间这位网友的这张照片就成了文物!不过这张照片显示的角楼和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处转弯抹角的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包头章胡同的奇特建筑转弯抹角。在北京地区临街的房子为了不影响交通,把墙角抹圆是很常见的。但是像包头章胡同这样一一墙角下部抹圆、上部又逐渐恢复成直角的形式还极为少见。

  左安门角楼附近护城河景观。

  不远处的左安门桥。

  新建的左安门角楼里是公共图书馆,我围着角楼转了一圈后就走进了图书馆。蓦然想起上一次我带着午饭到公共图书馆看书已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角楼图书馆有个画展。画作都是老北京的胡同。在这些画中我看到了一些我曾经到过的胡同和名人故居,这就是几年来行走北京的收获。

  马连良故居。

  叶嘉莹祖宅。

  书架上大部分是关于北京的书。 我找到了介绍左安门历史的书看了一个多小时。

  我从书架上取了一本关于北京城门的书,找到了关于左安门的章节看了起来。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是古代人的智慧的杰作,而今大部分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我们只能从图片上看到了。这是原来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中华门。

  左安门角楼下有个三角形的地标碑,三个面分别标着'丰台'、'朝阳'、'东城',我想这里应该是三个区的交界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