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足迹《七十》:北京外七城门~左安门、广渠门、东便门。环二环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

 新用户8926AVU2 2023-03-25 发布于北京

麦当劳集合出发



德云社,北京天桥德云社剧场是由始建于一九三三年的天乐戏院改建而成,1992年经翻修改建后重新开业。


'北京德云社' 最初由相声演员郭德纲先生创建于1995年。



北京天桥八怪

北京'天桥八怪'指的是从清末至民国时期,活跃在北京天桥地区进行民间曲艺表演的八位著名艺人,自清初迁汉令之后,天桥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民间娱乐中心,这里遍布茶馆酒肆,活跃着各种行当的民间艺人,其中不乏拥有独门绝活者,人们遂将那些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艺人归纳总结出来统称为'天桥八怪'。


天桥八大怪

赵瘸子之杠子,韩麻子之相声,人人乐之口技,穷不怕白土撒字,呼胡李之洋铁壶,万人迷之杂唱,怔米三之铁锤,腊溺高之山西小曲。


天桥剧场


穿过永定门往左安门方向走


每天都有人在这附近房风筝。



环二环护城河绿色通道公园~二十四节气公园。


公园内24根节气柱,矗立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4个主广场中,每个广场6根。节气柱上雕刻着节气详解、时令花卉图案、诗词等,既彰显了文明古国的民俗风貌,又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24番花信风石雕花球散落在园路中,宛如24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三五成群,顾盼生姿,成为园中另一道风景。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商朝时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临波问天景点。大冷天的成了冰波问天了。




玉蜓公园


景泰桥


左安门

左安门是北京外城南侧三个城门之一,位于永定门东面。这座偏远的东垣'村门'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即北京外城建成的时间。其建筑无甚动人之处,周边自然环境却另有一番美丽。

城门名的选取想来也没有太费什么心思,就以'安定'为先了。京城原已有安定门,所以外城南面三门,中取'永定',左右就为'安'了。


这明朝的城门还留了个破绽,等福临住进紫禁城后,自然也是南面为王,可皇上坐在龙椅上,左右和后背都'安'了,就觉得南面不'安'。明皇城本已有了东、西、北安门,承天门外还有长安左、右门,加上外城的左安、右安,放眼望去,这南中轴线上就没一个'安门'。皇上立马坐立不安了,为了长治久安,逐把承天门就改名叫了天安门,这有天就得有地啊。嘚,北安门就叫了地安门吧。满清倒是省事儿,不但不推倒重来,连城门名都赖得全改,就改了个'天安'、'地安',还有'大明'得改成'大清',別的门就是它啦。看来这求安稳是有传统的啊。


刚解放的时候,左安门内也更像城外,进城后没多远,东、西、北所面对的就是大面积的,后來被称为'龙潭湖'的湿地和农田,其间散落着一些寺庙、喷地和村舍,绝无城市景象。修建外城时西部是将辽金故城纳入城内,而东部则是将一直是郊野的地方包了进来,並因其还难繁华中心,各个时期都忽略了这里的建设。


历史上的左安门附近一直是比较荒凉僻静的地区,破旧民宅、盆地和大片的荒野。1952年为改善左安门内一带的环境,北京市组织群众挖了三个人工湖,因'龙须满'的水汇集与此,此处如龙头,经梁思成提议定名为'龙潭湖',就是后来的龙潭湖公园。1957年还在此平整大片土地,迁坟300于座,建立了'龙潭植物园'。后来'北京遊乐园'也开于此。


左安门值房处于左安门桥东北侧,属于明嘉靖年间之物。


说左安门不能不提萧太后河。澶渊之盟后,宋辽相和,辽便在北京东郊开萧太后河,所以早在左安门建立之前,这条河便存在了。在这条河未断流之前,这一带居民多以行船或打鱼为生,后来河道淤塞才改为务农。


左安门东值房在大规模拆建中,居然能神奇的保存下来,也实在是个奇迹,这在全北京城的其他城门中是绝无仅有的了。


左安门东值房的地理位置为研究北京城各城门、城墙的坐标点定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知为何?2010年后,重新修缮时把前脸儿推到了廊柱,废了廊子,扩大了屋内面积。要是早几年公布'国保',可能就不至与毀改原貌了吧。


2009年左安门值房前廊 。


2013年左安门值房已公布为'国保'。前廊已消失,前脸儿推到了前廊柱。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京城全图》上的左安门图。


1900年法藏寺弥陀塔,在左安门内(明信片)。

左安门内有个知名景点,那就是法藏寺弥陀塔,俗称'乏塔'。法藏寺是当年有名的大寺院。建于金大定年间,原名弥陀寺。明景泰年间重修,改名法藏寺,額题'敕賜法藏襌寺',俗名也叫白塔寺。法藏寺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筑塌毁,而塔独存。此塔内空可攀登,是京城周边少有的楼阁式塔之一。过去每年九月九,京城各界人士来此登塔远眺,称为'九九登高'。由与后来塔身逐渐倾斜,又离铁道较近,从安全起见,于1967年被拆除。


1905年前后,法藏寺弥陀塔明信片。遗址位于今幸福东街南端铁道西侧,額题'敕賜法藏襌寺',俗称'乏塔',位于左安门内,1967年被拆除。


1920年左安门箭楼南面(瓮城外)。


1920~1921年左安门箭楼北面瓮城内,在城楼门洞内向南拍摄。(瑞典)


1920~1921内左安门箭楼东面,瓮城、石桥、护城河 。(瑞典)


1920~1921年左安门箭楼西面,可见瓮城西月墙与箭楼城台衔接处的斜面雉堞。(瑞典)


1920~1922年左安门城楼西北面(城里),可见西侧值房,登城马道已坍塌。(瑞典)


1921年外城东南角楼西面,左安门以东至角楼的外城南垣外壁及护城河 。(瑞典)


1922年绕过左安门瓮城的外城南护城河,左安门箭楼及瓮城东月墙。(瑞典)奧斯伍尔德·喜仁龍龙Osvald Siren]。


1925年左安门箭楼南面,瓮城外关厢。


1930年左安门城楼西南面(瓮城内)。


1950年法藏寺塔,1967年被拆除。


1951年前后,左安门城楼南面(瓮城內)。1953年,城楼、瓮城、箭楼相继被拆除。


始建于1439年的左安门角楼,角楼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然坍塌。消失了近百年,2015年角楼的复建工程完工。


年近八旬的彭大爷打记事起就住在东南护城河附近,提起左安门角楼和明城墙,他眼神一亮,把旧城楼往事娓娓道来。'还记得我小时候经常来这块玩儿。当时角楼破损严重,但是总体还算坚固。以前这城墙根儿下就是老街坊们娱乐的场所,孩子们在城墙根底下逮蛐蛐、顺着城豁子爬城墙。可以说这座角楼和城墙就是我们童年最好的游乐场和记忆。'彭大爷笑着说。


我小时候经常可以在城墙上看到商人赶着肉骆驼进城,这里承载着我们太多的记忆。拆了之后,每次看到角楼那块空荡荡的,我的心也空落落的。复建左安门角楼,别提我有多开心了。



左安门角楼图书馆~北京历史文化的特色图书馆。

免费阅读,不卖、不借走。


书架上的书籍选择特别突出了京味文化书籍。


历史类则有如《北京地方志》、《北京史》等多种讲述北京及各区县历史、文化、风俗的图书。


这里聚集着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爱好者、社区居民等人群,从'阅读北京'、'聆听北京'、'艺术北京'、'品味北京'四大主题出发,开展丰富的阅读文化推广活动,如名家讲座、京剧课堂、非遗制作、老北京特色展览、茶香雅集等,让参与者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北京文化的内涵与韵味。


三界碑:朝阳、丰台、东城区。



龙潭湖东门护城河天然滑冰场




冬泳





光明桥闸口


广渠门

广渠门是北京外城城墙东侧的唯一一座城门,曾称大通桥门,又称沙窝门。广渠门是老北京城门中比较简朴的一个,建于明朝的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5年),主要包括广渠门城楼、箭楼和瓮城,与北京外城西侧广安门相对称。


广渠门旧城楼已经不复存在。1930年代日军占领时期将箭楼拆除,1953年为道路通畅拆除了城楼和瓮城。


广渠门是'官名',在民间却是俗称'沙窝门'。可为什么叫'沙窝'呢,这还得从广渠门所处的环境说起。从前广渠门内外寺庙很多,但这些寺庙大多香火不盛,渐渐演变成为客死京城的外省人的停灵之处,寺庙就更显得冷清,寺庙周围除了菜地,便是盆地。一些死后不能回葬原籍的大都埋在这里,就形成了乱葬岗子。杂草丛生、坟墓无序,极其荒凉。干丧葬行儿打坑的总要在盆地預先挖一些浅坑(不够尺寸),算是占地儿,等有下葬的再继续深挖到合乎要求。这浅坑在行内叫'等坑',俗称'沙窝子'。由于广渠门外乱葬岗子里有众多的沙窝子,广渠门也就因此得了'沙窝子门'的別称。渐渐的广渠门的別名'沙窝门'也叫起来了。听老辈人讲,就是这么个来历。


在瓮城里面两侧各有四五家店铺,形成一条小型商业街,很像一座微型小城。记得路南有一家中药铺、一家纸店,还有一家山货店。四周均是城墙,前边有箭楼的城门,后边有城楼的城门,城门关闭后,这个地方很是幽静,也很安全。


城内有一家老字号的裕顺斋糕点铺,它的炸排叉全市有名,很多酒馆都从这里批发排叉,卖给顾客作为下酒菜。


广渠门城门战事

公元1629年11月,皇太极率领八旗军进军北京[1],次年1月3日,兵临北京城下,'烽火遍京郊',八旗军几万人,进攻广渠门,督师袁崇焕闻讯率领九千骑兵直奔京师,与清军大战于广渠门外,袁崇焕冲锋在前,身中数箭,由上午巳时战到下午酉时,大战十小时,击退了八旗军。皇太极移军南海子,以观事变。与此同时,皇太极觉得袁崇焕是其入主中原的最大障碍,于是便设计了反间计,假意制造了袁崇焕通敌的消息,故意让被俘的明朝太监侧耳听到,并放他们回朝通风报信。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果然中计,处死了袁崇焕,落得国破身亡。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天津、杨村、通州后,直逼北京,由于朝阳门守军较多,多次攻城不下,于是便从守备较弱的广渠门、东直门进攻。当时,由于兵力不足,清政府把年岁较大的旗兵都编入守城队伍。这些人平日是只吃皇粮不当差,养尊处优,大敌当前,也是有心御敌而力不从心,有的还有吸毒的嗜好,守城时带着两支枪,一支火枪,一支烟枪,打几枪后还要吸口鸦片过过瘾,这样的军队守城,结果可想而知。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巧合,270年间前后发生在广渠门的两次战役,见证了满清政府从兴到衰的全过程。


 讲广渠门,就不得不说说北京城门的叫法,北京城'内九外七皇城四',这些个城门可都是'敕封',叫起來也不能含糊,都得是字正腔圆的正讲,也就是不能随便的儿化。老北京喜欢儿化音,可是叫到城门可不能随便,大多数城门都不说成儿化。您想想,天安门您要是说成'天安门儿',那将成何体统。可是也有例外,就是广渠门,可以叫'广渠门儿',其它门您儿化一个试试,说着都拗口。当然,'便门'是可以儿化的,好像必须得儿化,你要是呼'西便门儿'为'西便门',那听着都別扭。其实这也有个规律,北京话里什么字眼儿'儿化',什么字眼儿不'儿化',还是有章可循的。就名称而言,大的、正式的、庄重的、神圣的都不儿化,像前述广渠门、便门以外的城门,如前门(正阳门),绝不能叫'前门儿',再如'长安街',绝不能说成'长安街儿',但是 '煤市街'就可以說成'煤市街儿';'大栅栏'一定要说成'大栅栏儿(dā shan làner)' 。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京城全图》上的广渠门图


1900年广渠门箭楼东面(城外)。


1900年广渠门瓮城外东北侧,护城河桥及干涸的河床。


1903年广渠门外以南外城东护城河河床,洋人的狩猎俱乐部在城外打猎。


1921年广渠门瓮城外西侧,围绕瓮城的外城南护城河 。(瑞典)


1921年广渠门以北外城东垣外壁、墩台及护城河 。(瑞典)



东便门

东便门是北京外城东南端的一座小城门,位于北京城墙东南端角楼旁边,东便门是北京保存下来的城门之一,主要由城楼和箭楼组成。

角楼始建于明正统元年,4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关于东便门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1、便门,一是便于南北方向的出入,二是工程简便,不是大兴土木。

2、东便门偏居北京城的东侧,并且是内城和外城结合部位。因此,这座城门可因其所处位置,用'偏(piān)'来命名,称为别称'东偏门'。但由于'便'和'偏'的发音相近,时间一长就把'东偏门'读作'东便门'了。



1910年东便门外大通桥西,内外城护城河汇合处的游船。可见外城东段北垣和内城东南角楼。



1910年东便门外大通桥西,外城东段北垣,护城河上的游船,内城东南角楼。


1910年东便门外大通桥、通惠河(外城东段北护城河)。内城东南角楼,外城东段北垣及内外城结合部碉楼(顶部已塌毀) 。(日)


1860年东便门外大通桥


1910年东便门西水关、内外城护城河汇合处、内外城结合部碉楼(庚子年顶部震塌未修复)、外城东段北垣(多处雉堞塌毀未修复)、内城东南角楼(庚子年后简单修缮) 。(日)


1920年东便门大通桥西内外城护城河汇合处,外城东段北垣外,内城东南角楼,内外城结合部碉楼。


1920年东便门外大通桥、通惠河(外城东段北护城河)及内城东南角楼。


1921年东便门外大通桥,从桥北东侧岸边南望,桥南正对东便门,可见箭楼一角,近处为镇水兽爬蝮 。(瑞典)


1921年东便門外大通桥迤東外城东段北垣外壁,通惠河(此段同为外城北护城河)南河沿儿 。(瑞典)


1925年前后,东便门西水关,内外城护城河汇合处,内城东南角楼庚子年后仅做了简单修缮,內外城结合部碉楼顶已坍塌,外城东段北垣多处雉堞损毀。





东便门- 箭楼


在1981年对角楼进行大规模修缮的时候,文物工作者发现带有'嘉靖'、'隆庆'等年号的砖,带有'乾隆'年号的琉璃瓦件。还从东侧墙体内发现了两颗炮弹残体,并在二层挑檐檩上发现大量铁沙枪弹,它们记载了'庚子之变'外国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历史。


东便门角楼的西边,尚残存一段大约1公里长12米高的明代北京城墙遗迹。这段明城墙自东便门角楼直至崇文门十字路口的东侧,下部厚重的城墙与上部的起伏不定的曲线及布满墙头的杂草,营造出了沧桑、古朴的自然环境。由西向东依次建成的'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雉堞铺翠'等景区,更加衬托出了城墙的沧桑感。


1958年东便门外大通桥、通惠河(外城东段北护城河)。内城东南角楼,内外城结合部的内城东垣已拆除,内城里的新北京站已开工建设,可见进入内城的铁路桥(原东便门西水关处)正在建设中。


1972年外城东护城河与原内城南护城河东便门西水关段并道,在原西水关处汇入通惠河。内城东、西、南护城河在修建环城地铁(二号线)时废弃或盖板转为地下暗沟。仅剩内城东南角楼兀立其间。


1980年内城东南角楼,原内外城结合部,铁路桥下为原东便门西水关位置,外城东护城河在此汇入通惠河向东流去。在通惠河转弯处北岸(原大通桥北头西侧的位置)向西南方向拍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