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里 防治兼备“五脏灸”

 tuzididie 2014-07-01
  

  民间百姓都知道:“夏治三伏,冬养三九”,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养生知识的不断丰富,几乎都知道冬季的膏方进补,可使来年的身体强壮,而“冬病夏治”,对于改善肌肉酸痛、哮喘、支气管炎、风湿类骨关节痛等风寒湿引起的疾病,同样有帮助。

  温寒化湿

  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如何利用绝佳的天时之利,补益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而在苏浙一带,人体经过了江南梅雨天气的难熬,无论是身体还是情绪,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不适感,这和寒湿在体内作怪有关,若寒湿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会感觉局部肿胀不适;停留在经络,就会使气血运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会有手足发麻的症状出现。

  对于寒和湿,中医通常采用温寒化湿法,其关键在于“温”,即采用温热的方法,不“温”寒,则无法“化”湿,如何“温”,则大有讲究,灸法是最佳选择,利用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药物的芳香、经络腧穴的自身调节作用达到目的。如果要使“温”的作用更强劲,效果更持久,就需要在灸的基础上,配合拔罐和敷贴了。

  五脏同治

  人体五脏在背腰部都有相对应的“点”,一旦某脏出现异常,几乎都可以体现在“点”上,或视之红肿,或按之疼痛,同时,这些“点”又被经脉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通路,由上而下,一旦某个脏器患病,可以由这条通路影响到其他脏器。心脏患病,首先会殃及肺脏;肺脏受殃,可连累肝脏;肝脏受累,则侵犯脾脏;脾脏受侵,将损害肾脏;肾脏受损,反过来又会伤及心脏。人体五脏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几乎所有的不适,最终都是由多个脏器同时或接踵出现虚损而引起,出现头晕乏力、咳嗽气喘、睡眠不足、消化不良、手足冰冷、胃寒腹泻、腰酸尿频、关节酸痛、四肢麻木、慢性疲劳等。所以,五脏必须同治,五脏协调,则百病不生。如果只对一个脏器进行治疗,而忽略对其他受损之脏器的修复,就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三大优势

  “五脏灸”疗法,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以肺、心、肝、脾、肾五脏为核心,创立的一套集灸、罐、贴相结合的综合治法,这套治法具有三大优势:

  ■ 灸 五脏强则体强,故以肺、心、肝、脾、肾五脏在背部相对应的十个“点”为基础治疗穴,采取五脏同灸,近20分钟的灸疗,药草燃烧产生的热力可通达全背,可对五脏之不足进行同步保护和康复,使病邪无处选择最弱的脏器进行侵袭。 

  ■ 罐 拔罐疗法是针灸科的“老三样”,很多人都能自行操作,初看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拔罐在“五脏灸”疗法中属于秘密武器,可分为灸前拔罐和灸后拔罐,其担负的治疗作用完全不同,灸前拔罐,让“背俞穴”的皮肤毛孔充分扩张,为下一步灸法产生的热力能更好地到达体内做准备;而灸后拔罐,因灸后毛孔扩张,释放汗液,这时拔罐可以更好地发汗,使得体内寒湿之气随汗液被“拔”出体外,加强祛除体内寒湿之气的功能,适用于体内寒湿较重者。前后两次拔罐,可起到“温寒”和“化湿”双管齐下之功效。

  ■ 贴 作为“五脏灸”疗法的最后一步,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贴,贴敷在背俞穴上6-8小时,通过其发出的生物波,从而激发机体细胞活性,有效改善微循环,维持灸罐后的疗效。

  一般情况下,“五脏灸”疗法可以隔天进行1次,每次疗程在30分钟左右,每周建议2—3次,整个疗程4周,由于是无创伤性治疗,无损体表皮肤,不会引起个人生活不便。

  另外,“五脏灸”疗法,既可以在夏季三伏天使用,实现“未病先治、病愈防复”的目标;也可以在春、秋、冬季进行治疗,达到“既病防变、已病调治”的目的;这和传统“冬病夏治”的药物敷贴又有根本性的区别。

 

 倪卫民 (作者为上海市中医医院石门路门诊部针灸科副主任医师;每周一、五门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