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地生V.S.国际生 一道不可逾越的文化鸿沟?

 RK588 2014-07-01

【侨报网编译马洒洒6月25日报道】爱荷华大学自从2007年来就一直在广泛招收中国学生,但是在扩招之余,学校有关方面却未考虑如何让国际学生融入校园文化中。

一个由Iowa Wach做的调查显示,学校里的一些做法其实让国际学生更难融入其中。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本科生,他们学费要付的金额是普通学生的一倍,人数也占据了爱荷华大学的很大一部分,据统计,大约有4000多名国际学生。

学校官方表示他们承认他们有责任要帮助国际学生融入校园文化中。而且,在学校工作人员手册中也有一个核心价值,就是要促进校园的包容性,成为一个多样化且国际化的校园。

但是,很多中国学生表示,当他们一来到爱荷华这个城市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感觉到一种被疏离的感觉。

李亦非(音译)是爱荷华大学的大四学生,她说自己经常在学校里被人背后叫“Ching Chang Lin”(是外国人对中国话的一种嘲笑),而且也注意到在推特账户上也有一些对中国学生的诋毁话语。

目前,在爱荷华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面临着:

1. 在社交媒体和学生之间流传的一些种族歧视性话语,但是爱荷华大学没有作出回应,其他一些学校遇到类似问题也没有作出回应

2. 新生入学的时候,国际学生和本地学生是不同的入学仪式,这也进一步疏离了国际学生和本地学生之间的交流

3. 学校里一些为国际学生设计的项目和活动对本地学生的吸引力不高

管理学生生活的副主席罗克林表示,学校招收了大量的留学生但是却没有做好让这些国际生适应校园的准备。学生的成绩优秀和能否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是两回事。

一些教育专家表示,在爱荷华大学盛行的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新型的种族歧视,和基于肤色的歧视相比,这种歧视更多体现在国籍和文化不同上。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这种国际生和本地生隔离的现象应该责怪谁,到底是责怪中国学生自己形成了小团体,还是该责怪本地学生缺乏对世界的好奇和想要建立国际友情的想法,但是也都没有结果。

爱荷华大学的商学院有20%的学生来自中国,一位同学表示,上课的时候,通常国际生会和国际生坐在一起,本地生和本地生坐在一起。“这不是种族歧视,也不是学校设立的规定,但是就是能看出大家自然地就分开了。”

今年的毕业生克诺尔表示,很多她的美国朋友对外国文化“没有兴趣也不好奇,甚至很藐视其他国家的文化”。而且美国学生也对中国学生有一些刻板印象:开着豪车,穿着不同,不善于交际。“有太多的东西让我们看起来不同,尤其是当语言是个障碍的时候,你就会对国际生贴标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