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杰出思想家

 谷子689 2014-07-01
唐甄中国杰出思想家之一
  发布时间:2005-06-08

  (1630~1704)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四川省达州(今达县)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清顺治十四年(1675)中举人。曾在山西长子担任过10个月的知县,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本乃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潜书》。
  唐甄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大胆的揭露和批判。他认为皇帝也是人,没有什么神秘,并指出皇帝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自秦以来”的皇帝都是贼,他们为了夺取皇位常常无故杀人,残害百姓。唐甄愤然地说:“川流溃决,必问为防之人,比户延烧,必罪失火之主,至于国破家亡,流毒无穷……,非君其谁乎”(《潜书·远谏》)。唐甄提出了“抑尊”,即限制君权的主张,要求提高大臣的地位,使他们具有同皇帝及其他权贵作斗争的权力,以 “攻君之过”,“攻宫闱之过”,“攻帝族、攻后族、攻宠贵”之过,使皇帝有所顾忌。唐甄还发展了产生于先秦的民本思想,强调民是国家的根本,离开了民,便没有国家的政治。他指出,国防靠民来巩固,府库靠民来充实,朝廷靠民来尊崇,官员靠民来养活。君主只有爱护人民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如果无道于民,纵然 “九州为宅,九州为防,九山为阻,破之如椎雀卵也” (同前)。他还提出了爱民、保民、富民的具体政策,主张打击贪官污吏,强调“刑先于贵”;呼吁政府帮助农民种值农桑,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针对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唐甄提出贫富要相对平均的主张。他指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潜书·大命》),否则,必然引起社会动乱。唐甄还提倡为民的功利主义,反对理学家们“儒者不计其功”的说法。他认为儒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能定乱、除暴、安百姓。如果儒者不言功,只顾自己,那就同一个匹夫匹妇没有什么区别。
  唐甄的反君主专制的思想和民本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此书为清代唐甄先生所着。唐甄原名大陶,一字铸万,后更名甄,别号圃亭,四川达州(今达县)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崇祯三年),卒于公元1?}。年(清康熙四十三年),终年七十五岁。唐甄一生穷困撩倒,’虽出身书香门弟,但是后来家遣中落,为生活所迫,长年流落拖乡。幼年随父在浙江逃避战乱;27岁回到四川考中举人,在山西当过十个月的知县;晚年定居苏州经商为牙;不久牙行倒闭,尽丧其资,只好靠开设私塾维持生计,’尚不得温饱,经常是闭门而卧,要么便身披败絮,在街上龋鹅独行。其貌不扬,身材矮小,不善言谈,耳朵又聋。别人同他讲活,他不是神情恍惚,不知所云,便是话里有话,话中带刺,让人下不来台。时人避而远之,把他当成怪物。但是,他写起文章来,却是汪洋态肄,如同江河之水滔滔不绝;机智明辩,就像高山峻岭诡诵峭拔,不拘一格。

  他用了三十年的工夫,写成了这部书。最初取名《衡书》。“衡”者,志在权衡天下也。后以连赛不遇,更名《潜书》。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又分为四卷,共有97篇文章。正如唐甄自己所说,这些文章“‘上观天道,下察人情,远正古迹,近度今宜,根于心而致之行,如在其位而谋其政,非虚言也。”唐甄一生经历丰富,流浪过,当过官,.做过买卖,教过书,命运多并,感慨万端,默识深思,故能发l为深邃、真切、智慧、警醒之言。书中内容,穷究天道法则,探求人性本质,阐发生命意义,阐述治学之道,师法上古帝工,劝诫当世君主,考察社会风气,议论人际关系,探讨为政根本,纵谈军事战略,涉及绎济商务兼及男欢女爱、街谈巷议,对十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以及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都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本书的价值即在于此,它是数乾年中历代圣人思想一个总结,凝聚着东方哲人智慧的精华。它涵盖人间万以解所.而,事无巨细,包罗并举,而又时时直斥人性本体的象一册在手,便可通览古代能人智,篙的诸多方面之,得而知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