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素和奢侈各有各的诗意

 包文丽 2014-07-02

简素和奢侈各有各的诗意



             身边的人慢慢开始接触奢侈品牌,也开始对品牌从无知到盲目追从的阶段,攀比之风时时都有,只认牌子,其他一概不管,再加上网络明星们的推波助澜,追求时尚也开始变得没有了自我坚持的东西,也即所谓的风格。
             可能是这个世界太闹了,人们也习惯不动脑子的生活和娱乐,‘静’这个字变得很陌生也很新鲜。前段时间在电影院看《归来》,左右邻居们此起彼伏的吵闹声、嬉笑声,很是煞风景,但又能怎样?

             看着大街上为生存忙碌的人们,重要的是那种奔波、无奈、漠然、粗糙的状态,是怎么都不能和从容、优雅、安定、精细等词语挂上钩的,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的提高,少数人也已经开始买得起奢侈品,虽然人人都希望自己变得优雅起来,但生活方式的粗糙,生活的品质感还真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再想想自己过几天要讲的《服饰美学提升班》,感觉任重而道远。当然我自己还真没有那么高的格局,更谈不上担当这样的词语,这只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愿意分享从而提升自己罢了。

 

             从人与服装的对应关系中,可以看出,人有动静、人有轻重、人有艳浊、人有冷暖……找到各自的关系,并且能发挥到极致,应该就是风格起步的开始。我的五官比较的轻、静、淡,再加上个人的性格喜好,越来越喜欢简单的东西,甚至多一串配饰也嫌累赘。当然在我的顾客中有和我反差极大的类型,只要做自己就ok,没有所谓的标准。
             慢慢开始偏爱无印良品的设计,其设计理念是对简素美学的一种继承。它的产品价格不高,设计平和且精细,消费者从学生到老人,每个人都不用担心它的风格会让自己尴尬。因为它不试图让产品扮演身份识别和审美能力测试的角色,舒适和质感最为根本。它也是日本设计界的典型代表。走在东京的街上,我们看不见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大城市中常见的绚丽色彩——无论是店铺的门面还是人们的衣着,但这些看起来浅淡的色彩却都被细节精致的设计调理得各有风采。
   

             今天,全盘西化的论调在中国也已经存在了近一百年,而近三十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对全球化的热情有增无减,但全球化与西化是否是一回事常常混为一谈。虽然近一两年,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新鲜的声音在不断地提高调门,但对什么是民族的东西?如何展示?其现实价值何在?答案仍然不是清晰的。对传统符号的简单移植和对西方设计的硬性模仿都使当代中国没有呈现给世界足够有影响力的设计,包括服装设计。那么生活在其中的老百姓呢,是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我们的生活方向一直在等别人给出引导,而我们却没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的人分享我们关于生活的独特思考及富有启发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难怪有那么多诸如“像巴黎女人学穿衣”之类的书,其实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要像别人学的不是某件衣服的搭配而是一种态度!有句话叫“民族的是世界的”,但只有民族的东西很优秀才有可能是世界的。
             延伸到穿衣这个层面,你是谁?这个答案越清晰,也就意味着你的风格形成会越快。简素和奢侈各有各的诗意,不矛盾不冲突。

 

简素和奢侈各有各的诗意



简素和奢侈各有各的诗意



简素和奢侈各有各的诗意



简素和奢侈各有各的诗意

简素和奢侈各有各的诗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