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经史格式及其技术法

 立体哲学 2014-07-02

中华经史格式及其技术法

中国的历史演义,以术数与数术交替为技术法,代表着中国哲学技术水平。即哲学的“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皆在其中,这是西方哲学所缺憾的急需,其中“三分法”是一个哲学空白。“四分法”于现代科学方法论中已广泛应用,即“纵横坐标法”。但坐标法读法,仅限于平面的方面,易识而难全。如求其全,则需全体,在“球体立体交叉法”。以现代国际“全球地图法”为举,有全球平面与全球球体二图仪,即剥桔子皮法,为平面为假借法,而桔子皮自然立体交叉长成为真实。同样,“阴阳五行”与“天地人五运”,也有平面与立体交叉法,只是在层次与层面各自分明,即“格致”工夫。二五之阴阳五行为自然科学,三五之天地人为伦理社会科学。一客观一主观,一无为一有为。须有明辨是非之能力,否则乱学则乱说,混淆是非即迷信。故说,迷信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术现象。

二五之阴阳五行,在道学公学之哲学二分法;三五之天地人五运,在三位一体之哲学全面法;四方五位,在立体交叉宏观微观统一辩证关系法,即因果关系之生成伦理前后左右。运行本一体,为自然宇宙之本原;而将天地运行分别而识,如中医之“五运六气”,则在于用,即借力以运气,此理论在“人体生命之气功原则”,是下一步中医之理论。能把常人不知不识者,显现为可以表达方式,即气功武术,即扬名世界的“中国功夫”。莫小视功夫,历史进程之关键决定时刻与人物,本领在功夫,如“姜子牙、诸葛亮”现象,代自有之。以现代观念而奇观之,其务于私家是“失败者”,而在天下国家公务则为“成功者”。天命使然也,似想,若其成于私业,为天下他只能献财而不能贡才。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终须有这一类牺牲者为尽天命。但又不能极端到人人皆如此英雄,全部牺牲,“天下尚在,人之不存”,非天之命也。历史发展,一定能见“命理”:如儒曰“君民”如舟水关系,既是国破君亡,而民尚存息,为下一代建国之种,其中只是“不利”之辨,大不利于君,小不利于民而已。所以,以“为君之道须谨而慎之”为忠告。信不信,皆事之有验。此“事”即《史》,此“验”即《经》,统称“经史”。民俗有言:“非人之教人,乃事之教人。”即,人之教人,皆耳旁风过,谁服气谁?而事之经验,刻骨铭心!以史为鉴者,国家人之大是大非,非同小可。

二五,于宇宙大体中,为“道运气行”,即二运五气;在天地范围内,为三运五气,如天之三象“力象”“气象”“星象”,如地之五行五形,金木水火土五物形(静态分别),及其(动态生克之制)五气一体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物理之同与异,名“殊同一体”,在天地范围内;宇宙之自然同异,名同异一体。即史上儒经诸子之“大同异”与“小同异”之辨。大小通同,即“统一场论”之哲学。如此可见,“三五”在小同异范围,用于天下事,即经史伦理学。 哲学起步或缘起,即起义,在二分法之折中,一折两半而见“中”。如此则见三点或三端,于宇宙观中称三极,于事物中为三位或三端。极于点,点示位,起始为端。无论二分、三分、四分之法,皆可见中或心,中为点为端,心示中位于用。故说,“形而中学”有几种辩证法,所应对之对象不同而论,即“对应统一法”。当“百姓日用而不知”时,用法则会篡位,出现一种用法几种解释,而被误解为是“变通”,误解之谬论是也!因其不识“中”为何位、何方、何意之故。 宇宙起源,用太极之名;文明起源,用宗极之名;事物起始,用中理之名。理者,中通公用于内而从中央向四面八方扩散。万物之理莫非如此,故国家人之治术亦本于物理原理。但后世后事,每况愈下之治,王已不公,心也不平,解“理”之字为“理在王字旁”,即无权无势无力则无理,形成了现世之“强权即公理”之准则,习以为常则成真理。百年前国际公理如此,现实公认还如此。而观乎儒道文明之经史,并非如此。 通俗之事物,在中国民间比比皆是。如地方风味小吃之“拉面”,一团和气之面,象宇宙形成之初者混沌为一团,人为哲学认知法,将其搓为细长二端,将二头一对折中,即哲学而分法,再折中为四分法,折成八八六十四,呈《易经》伸张模式。上下五千年之文明,我们自以为大成,道家之《道德经》与儒家之《易经》皆有言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所谓“事成功备”者,“哲学之技术法”是也! 中国史学,成熟于三王五霸之时。其时法经,即三王五霸之事,法三皇五帝之经。  三王,以天下公利为己任者为之,其循环之道如自然生物链;圣人之言亦形如之,如学术中的“自食其言法”(无哲学功底者,慎重引用此一句)。  五霸,以国家利益为己任者由之,其顺天意者,效五行相胜,如黄帝以“土”为据,色黄;取代之以木,色青;再取代之以火,色红;再取代之为水,色黑至于秦为一节。其义在物理之“物极必反”铁律:即,每一物至于极,则对人为害。如一片古老的森林,时久必遭虫灾;米陈极时必出虫,历史变更如大火,春风又生,旧貌新颜。 自汉代从政以来,是以国家王霸公私杂用,即秦汉之封建“大国家制”,之前为天下中心分封“小国家制”。所谓王,以天下公事为务,视“国外为亲而国内为家”,“和亲政策与杀伐并用”,体现了国家独立(意志)之私,此为一时之事。 而历史演义,则在以小见大,以己及公,终于“平天下”。“圣人之意,居大一统”,即“天下一家”为义。历史演义,视“一国为小家,天下一大家”。故国家观与历史观,有大小之别议。 “中”国之义,中原以至于四面八方圣教风化形式顺势。经史学术,即法此格式,所以见文学、数学,分别于《道、易、玄》三学,而延伸于“道、儒、佛”三教之经纬表里,都统一于这一形式之间,同一于这一模式之内。中国古代之哲学与科学,只是其中之“方学”,具备者为“方技方术方法”。——索引《东方太学》,作者:陆嘉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