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漕帮到青帮:大运河上的水手的生存之路

 小魁星 2014-07-03

古装剧中的帮派,很多在历史上都真实存在,比如丐帮、明教、少林寺,又如本文将要说到的漕帮。说漕帮,自然要从漕运说起。

    漕运自秦汉时期就已出现,但真正成规模,还是在隋朝大运河开通之后。随着元朝定都大都,明、清后继,六百多年间的漕运都是直通北京。漕帮出现于清朝前期,顾名思义,这是因漕运聚集在一起的跺工、水手、纤夫所形成的组织,他们构成了在大运河上讨生活的一个特殊群体。

 

罗教信仰:水手凝聚为漕帮的精神依托

永乐年间,明成祖营建新都北京、对蒙元残余势力用兵,粮食消耗极大。为了提升漕运效率,明朝在卫所军户的基础上,建立了职业性的“漕军”,人数超过十万。漕军与国家财政关系重大,但政府给予的待遇很差,而在运输过程中又时常会出现翻船、槽米受潮、官吏盘剥等情况,军户动辄家破人亡。漕军军户大量逃亡,使政府不得不雇佣无业游民,充当船工水手。至明朝中后期,负责漕运的船工水手中已有一半来自政府雇佣。

清朝定鼎中原,一度希望恢复明制,但力不从心。时人称,康熙初每船运军十名,至三十五年改定为一名,余九名选募水手充之,寻签本军子弟一人为副军”也就是说,到了康熙中期,一只漕船上额定的10名水手中,除了一名负责人是有军籍的运军外,剩下的9个都是临时招募。此外,运军还可选一亲属为副手。

每年漕运前后八九个月,长途奔波,但工钱只有六两银子,所以不是全无出路的人,就不会去做船工。江浙乃富庶之地,谋生手段很多,当地人不必投身漕运,所以朝廷雇佣的舵工、水手主要是山东、河南的流民。

在漕运中,各地的运漕船,按所属地区营卫划分为不同的“帮”,如德州帮、兴武三帮、凤中二帮、赣州帮等名目繁多,数以百计。每帮所拥有漕船数量不一多的有七八十艘,少的不过二十多艘    

众多船帮能在名义上变为统一的水手行帮,借助了秘密宗教——罗教的力量。罗教即罗祖教,又称无为教,创始人罗清出身漕军,突然有一日“遇邪师授以法门口诀,静坐十三年忽见东方一光遂以为得道”,他综合道教与佛教教义,建立罗教。罗教信奉“心造一切”,即一切苦难都是因心中的欲望而生,因此主张“无为”。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罗清的同事们成为最早的一批教徒,奠定了罗教在漕运水手们中的地位。传至明末,有姓钱、姓翁的两个密云人,一个姓潘的松江人,在杭州聚会,相约共兴罗教,他们后被尊为罗教“三祖”。不管古今中外,传教者大都有一项本领,那就是治病。钱、翁二人也在漕船上“为人治病舍药讽经祈禳劝人持斋守法死者敛钱瘗之久而相率皈依。”

这三人还在停泊漕船的杭州北新关外各建一所庵堂,供奉佛像、吃斋念经。当第一年漕运结束、第二年漕运未启之时,水手就吃住在庵堂。后因水手教徒越来越多,庵堂在浙江即发展到七十余处。这些庵堂由“”,当一年漕运结束,“在此”,还有“即留沿有事这些庵堂外都置有田地,一来供养看守庵堂的教徒,二来也作为水手死后的墓地。罗教信仰使漂泊途中的水手,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其庵堂更能为水手提供实际利益,水手们自然相继皈依。

    罗教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不如说是水手间的互助团体,主要是与官府谈判水手酬金、与同行竞争工作机会。但罗教声势日益壮大,还是引起朝廷的警觉,其时水手多崇尚罗门邪教而浙江湖广江西三省其党更炽奉其教者必饮生鸡血酒入名册籍并蓄有兵器……聚众行凶一呼百应雍正五年(1727年),时为浙江巡抚李卫下令将罗教庵堂改为水手公所。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查封苏杭地区依旧在传播罗教的水手公所,“概行拆毁,毋得仍前留存,复贻后患”逮捕罗教为首的守庵人、水手教徒数十人,其中有的被发配、斩首。

 

漕帮如何成为大运河的“犯罪集团”

经过雍正、乾隆父子的这两次打击,水手罗教失去了陆地据点,改在船上活动。每一个船帮都设有一个“老堂船”,相当于旗舰,供奉罗祖神像。负责打理老堂船事务的人被帮众称为“老管”(通常由数人轮流担任),监理全帮财物账目,制定帮规,即是“当家的”。至此官有的漕船成了各帮的私有财产。

各帮内部组织严密,老管具有无上权威。有帮众犯错,会依帮规,处以棍打、烧炙、截耳、割筋等各种酷刑。帮中定有联络信号,遇事传出红箸”、“溜子人即立聚”。这种组织调度能力,真不次于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帮派。

    此后,各船帮虽还采用罗教的仪式,要求“凡投充水手必拜一人为师”,但其宗教性逐渐淡化,变为较为单纯的行业组织——水手行帮(漕帮)。与此同时,罗祖也蜕变为水手这一行业的“祖师爷”。道光时,信奉罗祖的漕帮不下四五万而沿途所雇纤手尚不在此数内

    以原有罗教翁庵、钱庵、潘庵三大分支为基础,漕帮也是“翁呼为大房呼为二房呼为三房”翁、钱是同乡,关系很好,由他们传下的两支能和睦相处,被一同称为“老安”(“安”即“庵”)。潘庵势力则与他们相对,号为“新安”。

 老安收徒不多,但收的都是船上的“揽头”、“荐头”,亦即是包工头。老安通过控制一条或几条船上的头目,就很容易地能他们名下的漕船收入麾下。新安则不同,又如是《封神演义》中天通教主门下,不管是神仙妖怪,还是三教九流,结果是门人不少,控制的船却不多。

    这些水手、舵工联合在一起时,原本作为雇主的官府一方,也成了“弱势”。在道光年间的一次漕运途中,浙江嘉白帮、杭三帮声称船上代表官府的旗丁贪污了朝廷的饷银,公然向他们勒索银两。还有的直接围困粮道官员,要求“涨薪”。漕帮活动如果限于此,那真不失于是大清朝航运业的“良心公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小说、看电视剧,江湖帮派大都以行侠仗义的己任,现实恰好相反,从丐帮、天地会以下,没有一个是做好事的。漕帮当然也不例外,他们既在大运河上活动,自然要“靠河吃河”了。

所谓漕运,那是驾着官船,为皇帝押运粮食。漕帮帮众们索性就扯起虎皮,仗着这一重身份肆意敲诈。比如他们会用漕船故意撞上运河中的过往船只,然后就说对方毁坏大清朝的国有财产,要求赔偿。还有的帮众设计把漕米放到商船上,回过头来诬陷人家偷盗给皇上的槽米。最肆无忌惮的的漕帮,敢于将漕船在大运河上“铁索连环”,拦住河道,公然讨要“买路钱”。

要是说在大运河上“碰瓷”一下,设设路卡,或许还是“情有可原”,但漕帮的违法乱纪可不止于此,甚至不乏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劫行凶的。如道光年间,有一伙儿以丁朋铃为首的犯罪团伙,成员都是漕帮帮众。他们所犯下的大案包括:在桃源县抢劫李姓一家,打伤多人;在沐阳县抢劫时,用棍子打、用火烧,以迫使被抢者交出家中财物;流窜到宿迁县作案时,他们还动用火枪,打死一人。丁朋铃集团东窗事发,是因一次抢劫后分赃不均,几个漕帮“兄弟”打了起来,以致引来官兵围捕。

仅道光十六年(1836年)上半年,有四名水手被处死,七名水手被判死刑、二十余名水手被判发配、流放,另有二十多人听候发落。漕帮杀人越货的恶性事到后来已被朝廷特别关注,林则徐即发现,槽船经过的运河河面,往往漂浮有一些残肢断体,这“皆由水手害所致”。

 

    青帮:没有了大运河漕运的“漕帮”

不言而喻,有漕运才有漕帮。然而至晚清道光年间“运河淤阻,迨江淮烽燧”,漕运改走海运。工作机会的减少,使漕帮各派系间矛盾激化的最重要因素。自道光年间起,朝廷漕运开始逐步启用海路,运河上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在失业的危机面前,同行当然更是冤家中的冤家。不同的行帮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工作,少不了大打出手。“老安”与“新安”间多次爆发大规模的械斗。如道光五年(1826年),双方在浙江秀水县城外,为了争夺几艘新造的漕船,打了整整三天,事后“捞获尸身五十九躯”。

很快,可供争夺的工作从少到无,所有的漕运水手都失业了。朝廷也知道,这些惯于违法乱纪的舵工、水手,一旦流落到社会上,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拨付给他们遣散费,希望他们能安分守己地过上“新生活”。如江苏漕运荒废后,“由地方官查明籍贯每人酌给盘费制钱二三千文”。地方上,“民间恐其逗留滋事绅士富户各捐己资每名给制钱三千文官为押送回籍”

这些投身漕运的水手,除了在运河上讨生活外没有一技之长,大多数人身无长物,甚至无家可归,没有办法回去务农。怎么办呢?当然是兄弟们重新结集,以前船上的大哥到陆地上当“瓢把子”。清末时,上海滩那些煊赫无比的“大亨”,很多都是青帮礼、大、通三辈的元老,网上追溯,他们多少都有些漕帮的履历。

    这些舵工、水手们回到路上发展后,漕帮就逐步变身为我们常说的“青帮”了。青帮又称安清道友”,他们“号称潘门亦曰潘安又别称庆帮俗讹为青帮前面已经说过漕帮中潘庵一系门徒最多,因此成为青帮的主要力量。    

    青帮延续了漕帮旧有传统,入帮弟子不仅要拜翁、钱、潘三祖,还要在香堂仪式上教授关于漕运、码头的知识。这一方面是为了“继承传统”,另一方面,这些专业知识也能成为帮中一种特殊的暗号。试想,一个少林弟子会有漕运知识?

    这些漕运水手,在当初有工作的时候,尚且不免敲诈勒索、杀人越货,一旦连这份工作都失去了,除了变身为专职的流氓外,别无出路。因此,在光绪年间,史书称“安清道友多在江北所有劫杀重案及包贩私盐、掠卖妇女皆其伙党所为。《清稗类钞》也说,“青帮者,其徒本皆以运漕为业,岁居粮船,船北上时夹带南货,南下时夹带北货,所谓粮船帮者是也。既改运,艰于衣食,乃秘密结会,以贩私盐为业,亦有专以赌博及诈欺取财度日者。江浙为多,淮、徐、海尤盛,皖北亦有之。”

    自明末清初,至于晚清民国,大运河上的舵工、水手走过了一个从漂泊无依,到共同信奉罗教,成为漕帮的过程。一批无产者为求生存当了船工,后为了获得一点保障,而皈依罗教。在这个基础上,水手行帮脱颖而出,将水手们结集在一起,向官府索要更高的薪酬。没有想到的是,漕帮还在,漕运已无,水手成了流氓。三百年间的运河故事,归结到最后,都只是生计二字。

(参考资料:《漕运通志》、《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吴琦漕运与民间组织探析》、曹金娜《清代粮船水手中的罗教》、陈峰《清代漕运水手的结帮活动及其对社会的危害》、周育民《漕运水手行帮的兴起的历史考察》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